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政课教材资源具有通用性,许多教学案例缺少地方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发和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核心素养。思政课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更具优势,本文就学生身边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并针对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在达成教学目标中的独特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资源 开发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27-02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思政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思政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材编写需要考虑通用性,因此,许多教材案例缺少了地方针对性,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缺少感性认知,如果教师课堂只限于教教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落实思政课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为此,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发挥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这项权利,依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达成目标。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激发思政课堂活力,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一、学生身边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及优势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中就指出,除思想政治教科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社会科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但这也仅是部分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并非全部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且具有普遍性。而新课程一个重要理念是我们教学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课程资源的普遍性的同时,要更多的关注其独特性,尤其是关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一般而言,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以学校为中心,发生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有校园文化、校内发生的事件,师生资源等;校外资源是指校外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包括每天发展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域内独有各种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熟识性、亲切性等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和生命力,利用学生的已有的感知,更能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
二、学生身边思想政治课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每一章内容在编写上由正文和辅文两大部分。正文前面都设有问题情境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正文内容,辅助文设有“相关链接”、“名言”“专家点评”帮助学生学习。但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都具有通适性,有的内容学生并不熟悉,如果老师由书上给的情境引入问题,有时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缺乏活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教学公开课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时,引用了书本上的探究情境,“二十年前,为了满足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业,冰箱业快速发展,”等等,请学生讨论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而高一的学生才十几岁,对一二十年前的生活知之甚少,缺乏感性认识,结果这个情境案例既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有效的落实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斟酌如何有效的选用课程资源。如果自己开发课程资源,是选择重大时政热点还是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物和事,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认真的比较。就教学实践来说,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感知,开发成课程资源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彰显课堂生命力、落实核心素养。如:我在《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教学时,对于书本上提供的某企业的探究情境,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在备课时,我就在思考如何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参考了网上许多教师的教学课件,大多老师是引用国内一些知名的集团的经营作为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探究的。这案例虽很具代表性,但是,在我们学生身边也有一家企业,是我县近年来成立的一家旅游公司,这家公司初期经历了困难和挫折,现在经营的非常成功,其间经历了几次重大决策和创新,特别是这家公司在山顶建了玻璃桥和玻璃栈道以后,游客大增,节假日游客更是要限量上山旅游。作为我县著名的旅游景点,许多同学都到这个景点旅游过,亲身感受这家企业的优质服务和管理,学生对这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既有感性认知也有一些理性思考,这是其他课程资源所不具有的优势,所以我还是决定将其开发为我这节课的探究实例。结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把教学情境案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谈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由于对探究题材既熟悉又有亲切感,并且有一定的感知,每位同学都有话说,结果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于是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和目标就在学生讨论和交流中达成,课堂充满了学生的智慧。还有,我在《政治生活》中《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节教学时,教材提供的探究实例是《焦点访谈》中的几个具体事例,虽然《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同学也很熟悉,但提供的具体事例带有普遍性。在备课时,我想到了我县电视台开设的“网络问政”节目,这个节目是在我校礼堂现场举行的,并且邀请了我们学校的学生作为现场观众和参与者,学生亲身经历了“网络问政”的过程,体会了如何对权利进行监督。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一资源作为本课的情境案例,因为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素养。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我们班正好有一位老师是县人大代表,我就请他向学生介绍人大代表的产生,如何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人大的组织活动原则等,这种教师资源,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政治活动的距离,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实效。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我在备课时,我也是优先充分利用和开发学生身边的文化资源,作为课堂上的情景设置或教学案例。如;在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时,我就利用我校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作为教学案例,在学文化的区域性时,我让班上同学体会我们县内不同区域的吃、喝、婚嫁、祭祀等方面的不同,真正感受文化的区域性,在学民族精神时,正好利用我校团支部组织学生每年祭扫烈士墓,谈革命精神,让学生认同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在哲学的教学中同样如此,能够开发和利用身边的鲜活的教学资源的,我尽量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书上的理论和学生身边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学更“接地气”,也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要学以致用,树立正确“三观”重要性。总之,在教学中,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教师能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就会让我们政治课堂活起来,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学生身边思想政治课身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反思
通过对思政课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和有关课程资源理论的学习,结合新思政课课标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的“八个统一”。我觉得在学生身边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时,重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体现思政课的目标。目标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价值。思想政治课目标是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的核心素养,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正确“三观”。因此,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身边资源时,要在目标的指导下,围绕目标实现课程资源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其次,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性教育,主要是提高国民素质。高中新课程内容在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基础的同时,也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下不同的基础。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至少要做到,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好奇心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坚持求真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自我建构,从内容到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三,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拓宽发展渠道;要做到有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职业发展。即引导他们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就业紧密联系起来,为他们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总之,对于存在于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用理论指导实践,激发思政课堂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外,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不断增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思政课课程资源的特点,按照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地方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思政课课程资源,使其在课程实施中发挥其效益和价值,落实核心素养和学科目标,增强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 资源 开发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27-02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思政课堂教学同样如此,思政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材编写需要考虑通用性,因此,许多教材案例缺少了地方针对性,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缺少感性认知,如果教师课堂只限于教教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落实思政课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为此,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发挥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这项权利,依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达成目标。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激发思政课堂活力,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一、学生身边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及优势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中就指出,除思想政治教科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社会科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但这也仅是部分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并非全部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且具有普遍性。而新课程一个重要理念是我们教学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课程资源的普遍性的同时,要更多的关注其独特性,尤其是关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一般而言,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以学校为中心,发生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有校园文化、校内发生的事件,师生资源等;校外资源是指校外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包括每天发展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域内独有各种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熟识性、亲切性等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和生命力,利用学生的已有的感知,更能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
二、学生身边思想政治课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每一章内容在编写上由正文和辅文两大部分。正文前面都设有问题情境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正文内容,辅助文设有“相关链接”、“名言”“专家点评”帮助学生学习。但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都具有通适性,有的内容学生并不熟悉,如果老师由书上给的情境引入问题,有时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缺乏活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教学公开课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时,引用了书本上的探究情境,“二十年前,为了满足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业,冰箱业快速发展,”等等,请学生讨论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而高一的学生才十几岁,对一二十年前的生活知之甚少,缺乏感性认识,结果这个情境案例既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有效的落实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斟酌如何有效的选用课程资源。如果自己开发课程资源,是选择重大时政热点还是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物和事,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认真的比较。就教学实践来说,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感知,开发成课程资源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彰显课堂生命力、落实核心素养。如:我在《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教学时,对于书本上提供的某企业的探究情境,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在备课时,我就在思考如何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参考了网上许多教师的教学课件,大多老师是引用国内一些知名的集团的经营作为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探究的。这案例虽很具代表性,但是,在我们学生身边也有一家企业,是我县近年来成立的一家旅游公司,这家公司初期经历了困难和挫折,现在经营的非常成功,其间经历了几次重大决策和创新,特别是这家公司在山顶建了玻璃桥和玻璃栈道以后,游客大增,节假日游客更是要限量上山旅游。作为我县著名的旅游景点,许多同学都到这个景点旅游过,亲身感受这家企业的优质服务和管理,学生对这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既有感性认知也有一些理性思考,这是其他课程资源所不具有的优势,所以我还是决定将其开发为我这节课的探究实例。结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把教学情境案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谈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由于对探究题材既熟悉又有亲切感,并且有一定的感知,每位同学都有话说,结果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于是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和目标就在学生讨论和交流中达成,课堂充满了学生的智慧。还有,我在《政治生活》中《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节教学时,教材提供的探究实例是《焦点访谈》中的几个具体事例,虽然《焦点访谈》这个节目,同学也很熟悉,但提供的具体事例带有普遍性。在备课时,我想到了我县电视台开设的“网络问政”节目,这个节目是在我校礼堂现场举行的,并且邀请了我们学校的学生作为现场观众和参与者,学生亲身经历了“网络问政”的过程,体会了如何对权利进行监督。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一资源作为本课的情境案例,因为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素养。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我们班正好有一位老师是县人大代表,我就请他向学生介绍人大代表的产生,如何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人大的组织活动原则等,这种教师资源,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政治活动的距离,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实效。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我在备课时,我也是优先充分利用和开发学生身边的文化资源,作为课堂上的情景设置或教学案例。如;在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时,我就利用我校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作为教学案例,在学文化的区域性时,我让班上同学体会我们县内不同区域的吃、喝、婚嫁、祭祀等方面的不同,真正感受文化的区域性,在学民族精神时,正好利用我校团支部组织学生每年祭扫烈士墓,谈革命精神,让学生认同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在哲学的教学中同样如此,能够开发和利用身边的鲜活的教学资源的,我尽量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书上的理论和学生身边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学更“接地气”,也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要学以致用,树立正确“三观”重要性。总之,在教学中,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教师能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就会让我们政治课堂活起来,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学生身边思想政治课身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反思
通过对思政课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和有关课程资源理论的学习,结合新思政课课标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的“八个统一”。我觉得在学生身边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时,重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体现思政课的目标。目标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价值。思想政治课目标是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的核心素养,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正确“三观”。因此,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身边资源时,要在目标的指导下,围绕目标实现课程资源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其次,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性教育,主要是提高国民素质。高中新课程内容在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基础的同时,也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下不同的基础。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至少要做到,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好奇心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坚持求真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自我建构,从内容到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三,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拓宽发展渠道;要做到有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职业发展。即引导他们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就业紧密联系起来,为他们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总之,对于存在于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用理论指导实践,激发思政课堂的活力和生命力。此外,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不断增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思政课课程资源的特点,按照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地方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思政课课程资源,使其在课程实施中发挥其效益和价值,落实核心素养和学科目标,增强课堂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