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小学教学中农村小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越来越关注。与此同时,较强的厌学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同时相伴而来的不遵守校规、扰乱课堂秩序等行为也严重影响着小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生厌学成因及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成因;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50
引言
厌学心理指学生对学习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产生远离或逃避学习的一种反应模式。厌学在《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持有的一种消极心理,具体表现为学生厌烦学习,反感老师,抵触家长,对学习不感兴趣,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而读书,被动学习,造成学习状态不良,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上课心不在焉,严重还会出现装病、找借口逃学或旷课、退学、离家出走等行为。
一、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案
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厌学心理,教师首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要,根据小朋友喜欢动画和游戏的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動易懂的动画课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举办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奥妙,使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爱学语文。比如教师可以举办较为简单的猜字谜游戏、书法比赛等等,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克服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
二、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承“寓教于乐,轻松学习”的学习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改善厌学问题。背诵数学公式、古诗、单词等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例如,在背诵白居易的诗歌《草》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来到草地上,让学生感受自然的气息,使其在较为放松的环境中进行背诵,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课堂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也是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设计相应的游戏项目,通过游戏来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从而摆脱厌学情绪,解决厌学问题。
三、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
优秀的人文素养是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当地的一些历史古迹,学习历史优秀人物的励志成长过程,启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阅读学习一些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世界给我三天光明》等等,使学生感受到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增强自身参与学习的意志力。
四、家校协同教育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学校及在家的思想情况,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教师和家长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学生留下娱乐以及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给他们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家长应认识到自己作为孩子“生活教师”的身份,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教育,树立榜样。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家庭实践任务,通过亲子互动、游戏的方式,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在游戏环节,家长应该学会“放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苦学、累学转变为乐学、爱学。
五、社会方面
在社会环境中,互联网不合理的使用、不良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舆论等,都会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情绪。因此,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优化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会各方应积极利用学习场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如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要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提高才能、陶冶情操、人际交往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加大整治和严格审核互联网上的书籍、图文信息、视听产品等力度。电视、电影、文学等作品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良好的影响,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结束语
在对待小学生教育的问题上,部分家长与教师过分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能力发展及身体健康,形成了“学为尊、生为次、学比生重”的观念。这使得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并在长时间的学习困境中,丧失学习信心及动力,导致厌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厉春春.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5):64-65.
[2]李国进.农村小学生厌学的主要成因与转化策略[J].求知导刊,2020(03):31-32.
[3]张国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25+227.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成因;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50
引言
厌学心理指学生对学习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产生远离或逃避学习的一种反应模式。厌学在《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持有的一种消极心理,具体表现为学生厌烦学习,反感老师,抵触家长,对学习不感兴趣,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而读书,被动学习,造成学习状态不良,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上课心不在焉,严重还会出现装病、找借口逃学或旷课、退学、离家出走等行为。
一、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案
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厌学心理,教师首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要,根据小朋友喜欢动画和游戏的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動易懂的动画课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举办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奥妙,使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爱学语文。比如教师可以举办较为简单的猜字谜游戏、书法比赛等等,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克服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
二、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承“寓教于乐,轻松学习”的学习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改善厌学问题。背诵数学公式、古诗、单词等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例如,在背诵白居易的诗歌《草》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来到草地上,让学生感受自然的气息,使其在较为放松的环境中进行背诵,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课堂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也是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设计相应的游戏项目,通过游戏来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从而摆脱厌学情绪,解决厌学问题。
三、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
优秀的人文素养是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当地的一些历史古迹,学习历史优秀人物的励志成长过程,启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阅读学习一些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世界给我三天光明》等等,使学生感受到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增强自身参与学习的意志力。
四、家校协同教育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学校及在家的思想情况,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教师和家长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学生留下娱乐以及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给他们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家长应认识到自己作为孩子“生活教师”的身份,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教育,树立榜样。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后家庭实践任务,通过亲子互动、游戏的方式,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在游戏环节,家长应该学会“放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苦学、累学转变为乐学、爱学。
五、社会方面
在社会环境中,互联网不合理的使用、不良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舆论等,都会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情绪。因此,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优化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会各方应积极利用学习场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如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要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提高才能、陶冶情操、人际交往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加大整治和严格审核互联网上的书籍、图文信息、视听产品等力度。电视、电影、文学等作品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良好的影响,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结束语
在对待小学生教育的问题上,部分家长与教师过分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能力发展及身体健康,形成了“学为尊、生为次、学比生重”的观念。这使得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并在长时间的学习困境中,丧失学习信心及动力,导致厌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厉春春.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5):64-65.
[2]李国进.农村小学生厌学的主要成因与转化策略[J].求知导刊,2020(03):31-32.
[3]张国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25+227.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