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说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中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与一般阅读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的感知与认识,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数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的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独特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不可代替的。
一、数学阅读的教学现状和重要性
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与习惯,似乎认为阅读就是文科的事,要研读数学教材也是教师的事。曾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阅读是学习语文或英语的学习方法;70%的学生做数学题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死后先看题目结果是求什么;85%的学生不读数学课外书。学生读数学,通常是蜻蜓点水似的阅读,草草而过,读不出重点,读不出问题,自然也不可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一级创新见解。因此,教学效率地下,素质提升状况令人担忧。这种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长期以来,成为数学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面的知道,他们由于数学阅读能力的长期弱化,头脑中以理解为基础的东西越来越少。因此,数学阅读已成为急需解决和发展的课题。
二、对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的阅读学习应该一种自觉行为,并且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学习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首先是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自觉阅读是使主体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发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积极性,教师对课前预习阅读及课后温习阅读等方面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让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其次是思考阅读习惯的培养,数学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叙述严谨、符号化多,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阅读时要让学生对不明确、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透过表面的文字、图表等信息深入理解起表达的内涵,通过分析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和结论。所以,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
1.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探究有效的阅读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
已有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语言的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为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水平,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主动地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学生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知识背景,利用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沧桑岁月,每一个数学概念的诞生和发展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闪耀着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光芒。法国数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过:“在科学的教学中加入历史观点是有利而无弊的。”因此,处在初中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所教内容的历史背景,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史料,让学生沿着数学发展的足迹去认识数学的真谛。这无疑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励学生热爱数学,为人类科学进步做贡献的精神。例如,在讲被世界各国数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一道趣味算题:韩信点兵。相信学生们听完这样的数学史故事后,精神振奋,情趣倍增,从而增强了学生“战胜挫折,学好数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力量。其次,教师应合理地开发利用初中数学教材,注意知识的拓展引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教材中存在着进一步开发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如能深入鉆研、挖掘教材,灵活采用变式的教学方法,对某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拓展、引申设计出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审视、探究问题,必将引发学生思维兴趣,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达到强化思维深刻性和变通性的目的。
2.建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
生选择恰当解题策略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就是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并且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在这种知识体系中必须包含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的“线索”或“索引”,即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解题策略以达到解题的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解题策略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介绍相关解题策略,并且要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解题策略做出说明。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这些可以为数学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
3.要适当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自身的特点,目前部分初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数学书写混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机会启发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说出思维过程。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4人小组互相说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数学书写格式,学会规范的数学书面表述。此外,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等。教师要帮助初中阶段学生建立起这些不同语言表述之间的联系。比如说,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应用题列方程,或者根据给出的方程编写应用题。这样都能起到加深学生对不同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转换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与一般阅读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的感知与认识,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数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的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独特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不可代替的。
一、数学阅读的教学现状和重要性
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与习惯,似乎认为阅读就是文科的事,要研读数学教材也是教师的事。曾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阅读是学习语文或英语的学习方法;70%的学生做数学题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而死后先看题目结果是求什么;85%的学生不读数学课外书。学生读数学,通常是蜻蜓点水似的阅读,草草而过,读不出重点,读不出问题,自然也不可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一级创新见解。因此,教学效率地下,素质提升状况令人担忧。这种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长期以来,成为数学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学生很少得到有关数学阅读方面的知道,他们由于数学阅读能力的长期弱化,头脑中以理解为基础的东西越来越少。因此,数学阅读已成为急需解决和发展的课题。
二、对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的阅读学习应该一种自觉行为,并且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学习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首先是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自觉阅读是使主体从无意投入逐渐变为有意投入的过程,它能激发学生对信息获得与理解的积极性,教师对课前预习阅读及课后温习阅读等方面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让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其次是思考阅读习惯的培养,数学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叙述严谨、符号化多,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阅读时要让学生对不明确、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透过表面的文字、图表等信息深入理解起表达的内涵,通过分析思考,去获得理性的概念和结论。所以,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
1.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探究有效的阅读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
已有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语言的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为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水平,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主动地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学生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首先,在课堂上展现数学知识背景,利用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沧桑岁月,每一个数学概念的诞生和发展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闪耀着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光芒。法国数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过:“在科学的教学中加入历史观点是有利而无弊的。”因此,处在初中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所教内容的历史背景,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史料,让学生沿着数学发展的足迹去认识数学的真谛。这无疑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励学生热爱数学,为人类科学进步做贡献的精神。例如,在讲被世界各国数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一道趣味算题:韩信点兵。相信学生们听完这样的数学史故事后,精神振奋,情趣倍增,从而增强了学生“战胜挫折,学好数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力量。其次,教师应合理地开发利用初中数学教材,注意知识的拓展引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教材中存在着进一步开发的潜能,初中数学教师如能深入鉆研、挖掘教材,灵活采用变式的教学方法,对某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拓展、引申设计出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审视、探究问题,必将引发学生思维兴趣,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达到强化思维深刻性和变通性的目的。
2.建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
生选择恰当解题策略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就是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并且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在这种知识体系中必须包含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的“线索”或“索引”,即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解题策略以达到解题的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解题策略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介绍相关解题策略,并且要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解题策略做出说明。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这些可以为数学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
3.要适当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自身的特点,目前部分初中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数学书写混乱。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机会启发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说出思维过程。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4人小组互相说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数学书写格式,学会规范的数学书面表述。此外,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等。教师要帮助初中阶段学生建立起这些不同语言表述之间的联系。比如说,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应用题列方程,或者根据给出的方程编写应用题。这样都能起到加深学生对不同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转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