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需要教师特别的爱。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我时常感悟着陶行之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特别的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沒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学也就没有激情。课堂上师生间如果没有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师爱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种爱来达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不能过分呵护,需要的是关注,从放手实践中,不断地让学生唤醒自己、磨炼意志、增强力量;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要加以正确引导,倾注我们的心血,贡献我们的人生智慧;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改善环境,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 “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才能更深刻地领悟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
为人师表是师爱的重要体现,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情操的人。教师树立自身美好形象最重要,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这是一种无声的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像。做教师的,加强思想修养,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还有谈吐的文雅,仪表的端庄,良好的生活习惯……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成为学生永远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是决不为过的。做老师对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和细心。对教育者而言,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前提,耐心是教好学生的保证,细心是教好学生的关键。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不可厚此薄彼,这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我更加坚信,师爱不具备立竿见影的时效性,它讲求长期的、细微的和无私的奉献。在这长期施爱的过程中,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达到教育的目的。
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要真正能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特别的付出!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然而,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道德教育里很少有教心的,即培植人的善心,包括良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师爱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教师的嘴上,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这种无形的师爱具体地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关心和教育上,让这伟大的师爱物化到学生的心里。
老师们特别的师爱,需要“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在启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反思不断认识自我,养成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由此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担负起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 。师爱更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她能融化学生冰冻的心灵,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她能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如果将孩子们比做卫星,那么,成功的教育就如同运载火箭,让孩子们在星箭分离后自主地在求知的轨道上运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教师用特别师爱的甘露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
“沒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学也就没有激情。课堂上师生间如果没有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师爱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种爱来达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不能过分呵护,需要的是关注,从放手实践中,不断地让学生唤醒自己、磨炼意志、增强力量;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要加以正确引导,倾注我们的心血,贡献我们的人生智慧;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改善环境,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 “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才能更深刻地领悟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
为人师表是师爱的重要体现,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情操的人。教师树立自身美好形象最重要,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这是一种无声的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像。做教师的,加强思想修养,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还有谈吐的文雅,仪表的端庄,良好的生活习惯……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成为学生永远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是决不为过的。做老师对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和细心。对教育者而言,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前提,耐心是教好学生的保证,细心是教好学生的关键。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不可厚此薄彼,这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我更加坚信,师爱不具备立竿见影的时效性,它讲求长期的、细微的和无私的奉献。在这长期施爱的过程中,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达到教育的目的。
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要真正能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特别的付出!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然而,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道德教育里很少有教心的,即培植人的善心,包括良心、爱心、同情心、怜悯心。师爱不能只作为一种理念挂在教师的嘴上,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这种无形的师爱具体地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关心和教育上,让这伟大的师爱物化到学生的心里。
老师们特别的师爱,需要“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在启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反思不断认识自我,养成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由此确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担负起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 。师爱更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她能融化学生冰冻的心灵,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她能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如果将孩子们比做卫星,那么,成功的教育就如同运载火箭,让孩子们在星箭分离后自主地在求知的轨道上运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教师用特别师爱的甘露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