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改变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和做法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在西方,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的潛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时期有学派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强调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夸美纽斯也在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小组合作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特点,进行教学,各小组成员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各个同学完成各自的任务并通过组内合作才能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全面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成围圈而坐,其实质是小组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互帮互助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主动学习,还要帮助其他同学共同学习,以组内每个同学都进步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对小组进行评价。
高中政治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的角色则定位在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生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时,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活动的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热情,使其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推动教学的动态生成。例如,在学习“市场交易的原则”时,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配学习任务,学生在课下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准备好后,学生再在课堂上通过小品表演、情景剧、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课堂气氛活跃,又彰显学生风采。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挖掘课程资源,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其尽情展示自己,张扬个性,秀出自我。再如,在讲解“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作用”时,可提前布置好学习任务,由每一个组来承担每一个学习任务,每一个小组带着自己的任务进行学习。他们通过合作,查阅各种资料,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最后,学生们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大家分享交流,共享资源,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体验成功,获得学习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探索预习。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可能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效参与。例如: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学生水平的差异,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再展开讨论,收效较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种学习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只依赖小组内互帮互助的学习,那么学习仍是被动的,流于形式的。所以,合作学习应该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导学案创设情景,展示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通过设置生动的教学情景和展示教学目标,往往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组展示。关于分组展示,是在上一环节“探索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根据导学案上的活动方案,在展示前将活动任务分给各个学习小组自主探究。这一点要根据实际情况,如一个活动的内容很少或层次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则不适合分解成小任务给各组。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自主感悟和本小组内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设计几个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示。如在《经济生活》讲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教师通过学生情况给予一定的评价。这一环节通过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3.反馈评价。有效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进一步合作的催化剂。这一环节是渗透在一堂课的各个时间段中的。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不仅仅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更应该是看学生表现得如何精彩。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政治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满堂说教、枯燥乏味的现状,进一步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形式。而反馈评价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他们不再把政治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一种享受,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当然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应该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
自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执教以来,我能体会到一节课的设计,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一半。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如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如何在这些问题上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关键还是要找到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积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再思考,并能学会把自己思考的东西与人交流,取长补短,并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大胆地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增强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并积累实践中的问题,大胆反思,努力开辟一条新的教育之路。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和做法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在西方,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的潛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时期有学派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强调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夸美纽斯也在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小组合作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特点,进行教学,各小组成员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各个同学完成各自的任务并通过组内合作才能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全面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成围圈而坐,其实质是小组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互帮互助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主动学习,还要帮助其他同学共同学习,以组内每个同学都进步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对小组进行评价。
高中政治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的角色则定位在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生生存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时,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活动的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热情,使其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推动教学的动态生成。例如,在学习“市场交易的原则”时,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配学习任务,学生在课下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准备好后,学生再在课堂上通过小品表演、情景剧、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课堂气氛活跃,又彰显学生风采。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不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挖掘课程资源,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其尽情展示自己,张扬个性,秀出自我。再如,在讲解“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作用”时,可提前布置好学习任务,由每一个组来承担每一个学习任务,每一个小组带着自己的任务进行学习。他们通过合作,查阅各种资料,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最后,学生们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大家分享交流,共享资源,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体验成功,获得学习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探索预习。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可能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效参与。例如: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学生水平的差异,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再展开讨论,收效较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这种学习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只依赖小组内互帮互助的学习,那么学习仍是被动的,流于形式的。所以,合作学习应该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导学案创设情景,展示目标,在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通过设置生动的教学情景和展示教学目标,往往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组展示。关于分组展示,是在上一环节“探索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根据导学案上的活动方案,在展示前将活动任务分给各个学习小组自主探究。这一点要根据实际情况,如一个活动的内容很少或层次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则不适合分解成小任务给各组。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自主感悟和本小组内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设计几个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示。如在《经济生活》讲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教师通过学生情况给予一定的评价。这一环节通过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3.反馈评价。有效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进一步合作的催化剂。这一环节是渗透在一堂课的各个时间段中的。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不仅仅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更应该是看学生表现得如何精彩。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政治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满堂说教、枯燥乏味的现状,进一步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形式。而反馈评价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他们不再把政治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一种享受,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当然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应该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
自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执教以来,我能体会到一节课的设计,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一半。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如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如何在这些问题上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关键还是要找到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积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再思考,并能学会把自己思考的东西与人交流,取长补短,并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大胆地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增强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并积累实践中的问题,大胆反思,努力开辟一条新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