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s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以下几方面论证: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小视。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思考;讨论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不同方面来说,教师应及时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有关因素。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中,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趣,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只有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学生主观学习的动机,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运用讲故事,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既能变抽象的为生动的,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置问题,能调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使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设置问题再到独立或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不断体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三、发挥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为学生创设学习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如,教学“数的产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从中发现了什么?教学“直线、射线和角”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直线、射线和角的联系与区别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让学生走到实践观察之中来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2.让学生多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必须动脑思考的课堂,知识的获取不是轻而易举的。数学概念十分抽象,公式运用起来十分灵活,而推导的过程非常不容易,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但求解的过程需要学生用心地去思考才能获取,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等,都需要学生多动脑去思考。学生多动脑了,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去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多讨论
  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讨论,学生讨论的方式可以采取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然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去讨论。在一节课中,只要本课的重点、难点学生不易懂的时候,多种学习方式仍然无法解决时,在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学生间可各抒己见,达到交流进而形成知识上的共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小视
  环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学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自身的积极进取,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让教师好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的一生,只有这样学生才敬佩你,教师的召唤才会一呼百应,师生之间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以教师的博爱换取学生的敬爱,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春大杨树镇亭阁小学)
其他文献
回想初为人师的稚嫩,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表演,课堂下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绞尽脑汁想出那眼花缭乱的引入,如今看来却像是场搞笑的闹剧……我想这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困惑。“简约成就高效”这六个字像一束光照进我日渐困惑的教学生活,驱散混沌迷惘的迷雾,给我震撼与惊喜。  “目的,需要,简单”,突然领悟这不仅仅是教学上的原则,还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这样三个问题:我想要做什么?我为什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特殊教育学校同样不例外。听障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疾病,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从某种意义上,受到了很大阻碍与限制。为了让听障学生战胜自身生理原因和解决心理厌倦写作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观察生活、模仿生活、体验生活,把所见所想的用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关键词:兴趣;观察;模仿  听力障碍学生的思想行为
摘 要: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归根结底,心态便成了人生改变的最根本原因。作为一名教师,毋庸置疑,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对工作的态度也就成了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态度决定未来。  关键词:态度;教育;未来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醒目的大字镌刻在我们
摘 要:小学美术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通过绘画和手工等简单的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美学启蒙。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还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开展,在绘画和动手制作的环节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所以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针对小学年龄段,小学美术安排了很多动手制作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制作活动中脑、眼、手并用,深入挖掘学生的能力,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承载着希望,关系着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他们的健康成长,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目光,寄托着祖国的期望。近年来,作为龙游县首批教育特色学校,箬塘小学致力于“七彩德育”的研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德育;建设;开发  一、“七彩德育”的框架  箬塘小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
摘 要:认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之|“欣赏·评述”中托物寄情的内涵;分析部分中国美术代表作品中的缘物抒情,象征手法表达寓意,物象人格化,寄托感情。  关键词:美术课;艺术鉴赏;意境;托物寄情  一、认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之“欣赏·评述”中托物寄情的内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
摘 要:综观当代中学生,往往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物质财富是通过劳动得来的,更不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也要去创造财富,以感恩回报父母、社会乃至国家。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之感恩于祖国、社会、学校、父母、亲人和朋友,长大之后成长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是学校德育教育中育人的基本目标。通过对台湾忠信学校的“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学习,谈谈作为学生应有的责任心,即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集体负责,对
一、专题地位  1.本专题从新课标卷的设置来看,属于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范围,考查方式分主观和客观两种形式。  2.从高考备考复习体系的位置来看,宜放在字—词—句—段—修辞序列之后,有总结和延伸作用。例题选用经典题例和新课标卷高考题例。经典题例突出考查意图,新课标卷高考题例关注动态变化。  二、教学设计意图  本设计强调解题之“巧”,旨在探讨教师在思考高考专题复习时,从背景知识、专题知识、核心知识进行
《背影》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情感充沛的写人记事的散文,比如,《老王》《阿长与山海经》《信客》等。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都是把这一课放在了写人记事的单元。例如,人教版是把本课放在了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和鲁教版的处理是一样的。这样的安排便于集中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方法结构,表达技巧。  对本课处理的重点是文本的解读,深层次的挖掘,在品味揣摩词句方面重点训练,难点就
摘 要:为探究类比活动对概念转变的有效性,在两个相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教学,结果表明,实施类比教学活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帮助部分学生放弃原有的错误观念,促进概念的转变。  关键词:类比活动;概念转变;前概念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新概念之前,头脑并非是一片空白,而是带着已有的认识来学习的,这些认识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另有概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