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听力障碍学生的作文教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b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特殊教育学校同样不例外。听障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疾病,使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从某种意义上,受到了很大阻碍与限制。为了让听障学生战胜自身生理原因和解决心理厌倦写作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观察生活、模仿生活、体验生活,把所见所想的用真情实感自然流露。
  关键词:兴趣;观察;模仿
  听力障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对外界的感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视觉观察别人的活动”,从而“模仿别人活动”,最后“实践体验自己的活动”获得的。那么如何让听障学生摆脱生理缺陷,从兴趣—观察—模仿——实践体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呢?作为从事多年聋童教育的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不是一件难事,然而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对听力障碍的学生而言,直观、形象的事物,对他们的大脑记忆和储存词汇很有帮助,使他们记忆更加深刻和容易接受信息。也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教师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要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为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
  二、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关键,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特校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引导听障学生深入生活,联系实际进行观察,鼓励听障学生多参与活动,着重加强方法的指导。如,观察什么,按什么顺序观察;怎样活动,步骤怎样,有何感受等等。这种观察最初以学生最为熟知的生活事物或场景为最佳。然后一定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情况用口语(或手语)说给其他同伴,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形成语言能力,哪怕能说上一两句,对他们的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时,常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把带来的小猫,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还让学生仔细看一看、玩一玩,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态、习性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此外,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教师可以把一些好的观察方法、经验介绍给学生,同时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摘抄笔记本,把一些优美的字词、佳句、精彩片段进行摘抄,从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词汇量。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在写作时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作为听障学生来说,接受外界语言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培养他们每天写一句话,逐次增加语句进行训练。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学生可以从一个词、一句话,逐步写成一段话、一篇短文。
  三、鼓励实践,拓宽思路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了听障学生的认知渠道。加上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牧区。可以说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人或事的认识处于最原始状态。这就制约了他们写作文的创作思维及思路。因此,在特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课外活动”就成了听障学生作文的重要素材源泉。为此,我适时选择教材中的精彩故事或片段,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演示(表演),逐步形成“文章—表演—作文”的教学模式,时常鼓励学生多参与,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活动内容,写作文并不是很困难的道理。
  1.开展丰富的活动
  在班级授课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和谐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讲故事,我先给学生讲“狼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有些学生听(看)得津津有味,甚至热泪盈眶,同时让学生给老师打分。随后,让学生按老师的模式进行表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也愿意开口说(或打手语)了,学生的口语(手语)表达也就有了明显提高,为笔述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
  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听障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我认为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在作文课中,我经常创设一些情景,如:购物、看病、饭馆点菜、问路等听障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要求学生尽量多用口语表达,锻炼学生在外界与正常人的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活动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把口述的内容用笔写下来。
  3.搭建信息平台
  鼓励听障学生多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开展通信活动,为听障学生广交朋友、扩大社交、开阔视野提供便利。我还要求学生定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好友写信或短信送祝福等,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文水平的提高打基础。我班聋哑学生拉姆次仁,在母亲节写给母亲的信,虽然语句有些颠倒,但这位曾经不知如何跟女儿沟通的母亲,看了信后,激动地和她拥抱起来。此后,这对母女就开始了用通信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该生也从过去写作只会写一些对话,逐渐转变为能较为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总之,特校聋教育各年级的语文教师都要特别注意听障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实践,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听(看)、说、读、写能力,这样听障学生的作文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常规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开发学校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课程编写小组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从这些丰富的、趣味浓厚的课程中寻找成功的快乐,留下快乐的足迹,为孩子们建立了“快乐成长记录盒”,也可以叫做“我的快乐贮存器”,这样的名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们也充分利用它来收集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每
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改变,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与此同时,“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教育对个人、对国家是何等重要。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活动讨论,教师课堂上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内涵,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必须能灵活地运用字、词、句,需要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把情感表达出来。培养好这种能力,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读书破万卷。下
摘 要:一直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广泛度将成为衡量这个领域是否足够现代化和先进性的标准之一。可是,当教育者们沉醉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所带来的教育便捷的优越感时,却忽略了多媒体的频繁使用也会给教育带来困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育;多媒体化  一、月落乌啼霜满天  相对“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是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尤其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课堂的“多媒体化”
摘 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每个生命主体都有各自无可替代的个性。如何从一年级起,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在预习中得以萌芽?“自拼、自识、自问”的预习方式是有效的通道。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预习;个性;尊重;舒展;提升;萌芽  每个一年级的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每个生命主体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发展需要。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性?如何从一年级的预习中就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萌芽?而“自拼
摘 要:在概念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概念中的名词、术语等在形式上和细微处理上孜孜以求,出现了形式和繁琐的倾向,冲淡了实质,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师应从事物的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出发,对概念进行全面分析,突出其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  关键词:数学概念;本质;意义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时候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时候却是个别同学唱独角戏,大多数同学不愿“抛头露面”“千呼万唤难出来”。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不当,是让学生陷入沉默的重要原因。因此,身为语文教师,面对学生消极发言,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怒火冲天陷入更大的被动,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在课堂中发言的兴趣。  一、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鼓励学生敢说  1.把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并启发学生质疑。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学生在初读课文后,为了让他们积极思考,学会质疑,我这样启发: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你想解决哪些问题?现在提出来。小学生求知欲很强,于是争先恐后地提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重要的或不大重要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引导
搞好农村小学的高效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提高个人专业素质的迫切需要。多年来,通过积极的实践摸索,我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服务引导意识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时代怎么进步,农村学生那种惧师性
回想初为人师的稚嫩,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表演,课堂下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绞尽脑汁想出那眼花缭乱的引入,如今看来却像是场搞笑的闹剧……我想这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困惑。“简约成就高效”这六个字像一束光照进我日渐困惑的教学生活,驱散混沌迷惘的迷雾,给我震撼与惊喜。  “目的,需要,简单”,突然领悟这不仅仅是教学上的原则,还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这样三个问题:我想要做什么?我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