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切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本文提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培养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training
Li Tiangang
【Abstract】All innovation began problem discovery, and problems found was due to strong problem consciousnes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Key words】Problem awareness;Teaching, training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我认为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认识活动中,面对感到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激发探究兴趣,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想问
1.1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
1.2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一方面,可以通过名人的箴言警句、对传统教育利弊的分析等方式,引起他们对问题意识的关注,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提问题”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从教学过程本身入手,设计问题情境,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2 强化知识学习,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2.1 强化基地,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只有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知识存储时,才有可能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融会贯通,从而有所突破和创新。如果学生对某一个领域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根本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对某一领域有一定得了解或知之甚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储备的水平。
2.2 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加强教师提问的有效示范。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结束点,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纽带。提问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养成需要教师的言语引导和以身示范,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问的表达方式、提出不同问题的思维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3 明确方向与要求,以科学方法指导学生质疑。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并不意味着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学生心中有了疑惑,也不一定就能恰当地表达出来,教师还要给他们科学的方法指导,使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首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提问要厚积薄发,有价值,不能为提问而提问,使问题流于肤浅和表面化;二是提问题要有针对性,语言表述清晰,要提在点子上。再者,还应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 创设学生心理安全情境,使学生敢问
3.1 创设宽松氛围。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浓厚的、平等的探索氛围,有了这种和谐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善待学生的独特想法,才能使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得到发展。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最好的课堂情境,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体,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数学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撇开功利性的应试教学,真正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多开展一些讨论课、活动课、探究课,多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真正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3.2 开放提问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尝试: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特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意义让学生自己去概括,结论让学生自己去验证,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延伸。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包括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启迪学生思维等),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透过情境开动脑筋,主动学习。
3.3 尊重学生的劳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现有经验及现有心理发展水平感受学生学习过程,即使学生出错,那也是学生辛勤“劳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千万不可挖苦、讽刺,要宽容,要鼓励,要帮学生一块来分析。教师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劳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4 实施成功教学。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爱问
4.1 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思考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尝试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4.2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强化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求知,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培养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training
Li Tiangang
【Abstract】All innovation began problem discovery, and problems found was due to strong problem consciousnes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Key words】Problem awareness;Teaching, training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我认为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认识活动中,面对感到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激发探究兴趣,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想问
1.1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
1.2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一方面,可以通过名人的箴言警句、对传统教育利弊的分析等方式,引起他们对问题意识的关注,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提问题”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从教学过程本身入手,设计问题情境,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2 强化知识学习,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2.1 强化基地,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只有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知识存储时,才有可能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融会贯通,从而有所突破和创新。如果学生对某一个领域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根本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对某一领域有一定得了解或知之甚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知识储备的水平。
2.2 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加强教师提问的有效示范。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就是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产生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结束点,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纽带。提问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养成需要教师的言语引导和以身示范,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问的表达方式、提出不同问题的思维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3 明确方向与要求,以科学方法指导学生质疑。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并不意味着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学生心中有了疑惑,也不一定就能恰当地表达出来,教师还要给他们科学的方法指导,使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首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提问要厚积薄发,有价值,不能为提问而提问,使问题流于肤浅和表面化;二是提问题要有针对性,语言表述清晰,要提在点子上。再者,还应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技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 创设学生心理安全情境,使学生敢问
3.1 创设宽松氛围。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浓厚的、平等的探索氛围,有了这种和谐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善待学生的独特想法,才能使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得到发展。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最好的课堂情境,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体,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数学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撇开功利性的应试教学,真正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多开展一些讨论课、活动课、探究课,多以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真正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3.2 开放提问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尝试: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特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意义让学生自己去概括,结论让学生自己去验证,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延伸。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包括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启迪学生思维等),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透过情境开动脑筋,主动学习。
3.3 尊重学生的劳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现有经验及现有心理发展水平感受学生学习过程,即使学生出错,那也是学生辛勤“劳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千万不可挖苦、讽刺,要宽容,要鼓励,要帮学生一块来分析。教师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劳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4 实施成功教学。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爱问
4.1 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思考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尝试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4.2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强化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求知,才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