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布依族土布探析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甸布依族土布以恬淡、素雅流传于世,更以良好的透气性、保温性等性能深受广大布依族同胞的喜爱。本文以罗甸布依族土布作为研究对象,在通过田野调查和翻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旨在深入、系统的研究其制作工艺、内涵和色彩特征,并结合传统手工技艺利用现代设计语言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布艺作品,并进行探讨。
  【关键词】罗甸;布依族土布;纹样;再设计
  一、选题背景
  贵州土布的生产,历史悠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据《北史 僚传》载,当时贵州境内僚族居民“能以细布,色至鲜净”。贵州生产土布在不断发展中,尤以布依族土布谓各中翘楚,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布依族“种棉、织布”的习俗却代代相传,千百年来他们通过口传心授,母传女,师传徒,传承至今。2005年罗甸县布依族土布制作、扎染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一批省级名录。随着现代化机械生产的冲击,传统手工艺遭遇了极大的挑战,甚至面临着失传,保留传统手工艺的精髓,与现代产品结合成为了传统手工艺走入市场的一个趋势。本文选题罗甸布依族土布纹样,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综述以及结论归纳,客观呈现其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试从造型和色彩上寻求创新,实现对土布的传承和延续,又赋予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二、土布的纹样
  罗甸位于贵州省南部,距省城贵阳168公里,州府都匀188公里。地势北部高、中部蒙江沿岸次之,南部红水河河谷受河流侵蚀切割,地势低洼,多为低山山地。蒙江由西北至东南斜贯县境,注入红水河。红水河古时属爿羊牁国,是罗甸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发祥地。唐宋元时期布依族被称为“西南番”,“番蛮”、“西谢蛮”、“南谢蛮”等。明清到民国前被称为“仲家”、“仲苗”、“夷族”等。本民族自称为“濮拉”、“濮央”、“濮洛”等,于1953年定名为布依族。自古布依族人民就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裁、自缝衣服。每家每户都有纺车、织布机、染缸、染料,这对于研究当地布依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罗甸布依族土布制作工艺
  罗甸布依族土布制作工艺其流程主要有四道:第一道工序是弹棉花、滚棉条。将成熟的棉花去籽后,用高粱杆将去籽的棉花附在杆上滚成长条状。第二道工序是纺线、挽线、煮线、染色。用纺车将棉条纺成线,为了加强线的韧性,在纺好的线上用白芨浆进行浆洗过后再根据制作者的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使用植物的颜色进行提炼为线染色。第三道工序是绕线、梳理、布经。将染好的线制成线果,根据所要织布的图案将线果按照不同颜色放入布线器进行排列。第四道工序是上织布机。梳理绕轮后将卷好线的卷线器放置在织布机的顶部,接好踏板,梭子放置纬线,根据图案样式结合踏板来回的穿入,设计好的图案在织布机来回的摆动逐渐产生。布依族土布制作工艺在繁杂的操作流程中隐含着古朴的内在之美。
  2、罗甸布依族土布纹样的内涵
  古老的纺织纹样被誉为没有文字的史书,它通过图文传递着文化信息。图案造型是劳动人民在用自己智慧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中蕴含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审美情趣、文化意识以及特定的历史风貌,从中也反映着民众对生活、自然、人生及艺术的全部领悟。罗甸布依族土布纹样主要以几何纹样为主,几何纹样是我国传统的主要装饰纹样,它是基于动物、植物、人物、图腾等对象,由其具象、写实等手法中高度抽象、概括而来,体现出一种形式美的内涵。土布中的基本元素经过二方联系、四方连续等构造方法,使原本单个的几何形在整体中求得和谐美;利用纺纱条粗细不匀的线性特点,通过各色的组合穿插交织,使图案花纹产生不同的肌理质感,创造出粗与细、动与静、简约与繁复、凹凸起伏的丰富变化的视觉效果、在规范严谨中又体现出变化、活跃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独特的整体美和韵律美。
  例如芦纹,其主要特征是表现直线之接的编织效果,具有很强的装饰韵味。由于受织机的经纬纵横运动的限定,纺织面料的花纹织造不可能像手工刺绣那样随心走针运色,绣出丰富多彩的具象图纹:它们只能以简单的点、线来织造基本的几何形纹样,然后通过上下或左右方向做有规律的二方联系或四方连续的重复排列,构成整齐单一的装饰图形。
  3、罗甸布依族土布的色彩特征
  布依族妇女对色彩有强烈的要求,在服饰、刺绣和土布上都深有体现,而土布上的颜色较为单纯,主要以蓝色、白色为主,这也侧面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特征。蓝色,则是利用当地特有的蓝靛经过繁复的制作工艺进行染色,这种颜色便成为了布依族土布制作的主色调。随着审美需求的不断深入,对色彩的需要也日益加深,從单一的以蓝白为主色调的色系渐渐的出现了青或赭或黄等颜色进行自主搭配,但不管颜色如何变化,布依族人民始终坚持用之自然取之自然的基本法则。
  三、设计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更多的布依族妇女被土布制作繁杂的流程以及耗时之久而望而止步,来回穿梭的机杼声日渐减少。其手工艺的渐渐衰微不禁让人心寒。希望让这门几乎没落的手工技艺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我最初也是最本质的心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罗甸布依族土布纹样本身的美感,更多的是千变万化又不离其中的组合之美。现今,土布不再“土”,不仅仅局限于人们身上衣,更贴近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随身品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罗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罗甸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历代装饰纹样[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3]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M].道光二十七年刊本,1847.
  [4]蒋平.南通土布[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5]田自秉,吴淑生.中国纺织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陈洁.通州土布[J].东南文化,1994(05).
  [7]邹莹.布依族土布制作技艺解读--以贵州省罗甸县罗悃镇河东村为例[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6(33).
  [8]宋欣蕾.崇明土布探究[D]. 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6.
  作者简介:杜沂倩(1991-),女,回族,贵州民族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美术
其他文献
【摘要】深深陶醉于品味电影《芳华》隐藏其中的美感,舞动的是青春,绽放的是生命。电影通过演员鲜活灵动的形象的演绎,使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篇幅里感受并想象里体会到鲜活形象里的骨、筋、血、肉;在虚实相生中流露出美感,从有限的画面里呈现出无限的意蕴,令人感慨万千;从角色高尚情怀下散发出的美感,艺术作品中贵在同时拥有思想性质和艺术美感。这种具有某种情怀的思想性质是深层次的美感——揭示了那个年代背后所承载的情感、
期刊
【摘要】京剧是我国五大剧中之一,且位居五大剧种之首,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其不仅体现了我国戏剧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京剧表演内容蕴含了传统文学、器乐学、历史学等多种传统文化,自形成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京剧不仅是我国戏剧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重新结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趋向的变化,很多传统文
期刊
【摘要】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逆转之势浩荡而来,西方文化紧随其后席卷世界各个角落,每到之处所向披靡均占据上风,本土文化迅速式微,尤其是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强烈提倡保护文化遗产,一方面我们又对西方为核心的经济文化翘首以盼,这种顾左言它的矛盾心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此背景之下,文章就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具体策略展开了研究,内容供大家参考和
期刊
【摘要】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中,“经营位置”一直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画面的布置如同人的五官面容,需合理分布才能产生美感,画面的气韵才能生动起来。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论”被称为绘画的总法则,“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不仅是绘画形式的重要法则,其中也凝結了画家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关键词】经营位置;六法论;气韵;生动  1、前沿  在谈论绘画时,人们多好以谈论如何使笔用墨为话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谢
期刊
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哈里斯说过:“建筑是如何体现其本质的呢?它必须把那些人们容易想当然或忽略的自然成分彰显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其本质。”在中国,最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建筑莫过于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建国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整修扩建,占地44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现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广场周围组成了包括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在内的公共建筑
期刊
【摘要】我国虚拟产业的迅速发展,让虚拟财产的保护备受关注。为此更需要建立完善的虚拟财产民法保护体系,推动我国构建更完善的网络法治环境。  【关键词】虚拟财产;民法保护  虚拟财产是网民重要的财产,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导致虚拟财产纠纷不断增多,虚拟财产纠纷的种类也繁多复杂,影响到我国网络市场的稳定。本文将依据众多学者对虚拟财产研究的思想,从民法角度分析我国在保护虚拟财产的不足之处,提出对虚拟财产保护的建
期刊
【摘要】当前,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尤其是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信息传播迅速、快捷,发布、阅读随时随地,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这些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适时应用新媒体技术开辟宣传“新阵地”,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已成为国企宣传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宣传;探索  一、新媒体应用在国企宣传中的重要
期刊
【摘要】本文是笔者对毕业创作《金色年华》的解析。笔者从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创作感悟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关于创作过程,笔者从光线的选择、构图、边线的处理、色彩的处理、作画步骤、创新点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析。在创作过程中,笔者融入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思想与西方的油画艺术相融合,并借鉴了西方多位艺术大师绘画的精髓,将前人伟大的艺术成果加以改造和运用。 
期刊
【摘要】城市文明的发展基于国家的经济文化成就,以唐代为例,经济发达且思想意识形态开化,重视文化建设,国家制定开化文明的宗教政策,促使各宗教思想得以在城市之中传承发展融合,促进居民的文明建设同时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宗教文明作为思想文化,在服装配饰,吃穿用度,建筑形式,图形装饰,城市建设,规划布局等方面中影响居民,也使得中国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本文将以敦煌为例,分析宗教的传入对长安和敦煌的城
期刊
【摘要】中国的工笔画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体现了东方绘画艺术的物质形态,还表现了中国的文化精髓。本文就中国工笔画的意境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工笔画;意境;研究  一、中国工笔画意象造型的表现形式  1.线条韵律的装饰美  中国画中的线,是作者的造型能力、笔墨功力、涵养、理解与感觉的结合,是对主观物象的意象造型,而不是反映式的描绘、不可能像体面造型那样细腻地再现物象的拘泥变化。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