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的角度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难以攻破的堡垒。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教师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部打包封存,重起炉灶,重形式、轻实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不良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大多还是采取先讲例题,然后训练;训练也是学生先做题,之后教师再讲,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问题呈现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结构封闭,缺乏开放性。中高年级大多用文字来述说应用题,大段的文字无法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应用题的编写总是要求条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应用题结构封闭、讲求完备性,带来的弊端就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2.忽视语言教学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
  3.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设计并未紧贴时代脉搏。学生不熟悉或已过时的生活内容仍可在教材中见到。学生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每天只是在反复的类化训练中学习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情境,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4.教学类型化现象严重。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喜欢设置“典型例题”。将应用题划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一种确定的解法。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教程千篇一律,没有创新,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有效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无从谈起。
  二、解决方案
  1.准确把握教学文本
  新课程教材把应用题分散编排,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下的应用题又有不同的编排意图。比如,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三年级的“平均数”是编排在“统计”这一节,作为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改变传统的平均数教学的模式化的要求,不再片面强调“总数量÷總份数=平均数”,而是强调平均数的应用价值,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如,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说对“本届国家青年男子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2米,最高的队员苏伟身高2.12米。姚明04—05赛季平均每场得分18.5分,05一06赛季平均每场得分21.8分。……”的理据,特别是“姚明04--05赛季平均每场得分18.5分.05—06赛季平均每场得分21.8分”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姚明并不是每场都得18.5分或21.8分;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绩比去年好,球越打越好了。教师适时指出,姚明今年的平均成绩比去年好,这个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通过对不同的生活事例的解释,可让学生感悟“平均数”,利用探究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2.呈现形式多样化
  在“改造”内容的同时,教师也应当改变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要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有条件的时候,还要将应用题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星现出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应用题变得活泼、生动,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我给学生呈现了如下信息:学校体育室最近买来9个足球共用去180元;又买来22副羽毛球拍,每副8元。我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每个足球多少元?(2)羽毛拍共用去多少元?(3)一共用去多少元?(4)它们相差多少元?(5)每个足球比每副羽毛拍贵多少元?(6)还剩下多少元?等等。这里所建构的应用题有一步、两步和三步的,并且出现了条件多余和缺少条件的。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两个问题进行解决。在尝试解决前,学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根据问题选择、处理有关信息,从中感悟复合应用题和一步应用题在结构特征与解题策略上的区别,较好地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题的结构“开放化”
  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深层发展,为此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型的应用题。所谓开放型的应用题,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不是出示一道完整的“条件-问题”应用题,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个条件或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题意的理解补充并且解答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由于问题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应用味,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的差异,他们在补充应用题中问题时,可能因人而异。已知条件或问题的变化,就会促使解题方法的不同和解题结果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袁美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期刊论文]-科学咨询2010(14)
  [2]蔡茂壮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2011(12)
其他文献
摘要:智力是幼儿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在以认数、计算开始到掌握运算法则,从认识形体到了解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掌握数学概学概念到具体运算技能,都应十分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通过这些认知过程,发展幼儿思维的自觉性与有意性。本文对幼儿的数学教育中一般采用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育 幼儿 智力开发 游戏法 操作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将以往独立存在的数学领域
目的:  系统评价前庭康复治疗对慢性眩晕及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按照 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3年11月之间Pubmed、MEDLINE、EMbase、SCI
核心阅读:不久前,胜山社区推行了以社区党委、辖区单位、党员(居民)代表多方对话为核心的“党群半月谈”模式,每半个月在各个说事点定期召开党群会议,把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收集起来,作为“攻坚克难”的对象。“党群半月谈”模式的推行,进一步拓宽了基层群众的诉求渠道。通过共建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也有效避免、减少了服务盲区和工作失误,以此有效推进了社区区域化党建管理。  “针对年轻党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参与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已几年,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好课多磨――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教材在数学知识应用方面非常重视,每一模块都安排了大量实际情境的应用题,这些应用题都与时俱进,具有真实性、时尚性,没有故意改变数据,鼓励学生用计算器或电脑操作。此外,模块的设计和布局与旧教材不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片段,分析了教师利用交互式白板,在低年级数感培养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学会用数学思考,用数学的思维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数感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感 交互式白板 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说,数感就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培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节数学课上,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是用动作、语言和符号等为载体,对数学的认识、情感进行表达、接受与转换的过程。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直接创设者,要让学生积极思維,主动参与交流,有赖于他们的心理安全和自由。因此必须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以
期刊
目的:从动物模型入手,从血清学及病理组织学等不同方面上较系统地研究肝纤维化降解的机制,了解中药作用环节,寻找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方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能力为目标, 注重发挥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思考  数学是一个以应用为目的的学科,而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的应用题就是数学教学意义的体现。由于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过于傳统,小学生在解答数学试题的时候大多都是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