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深处无琢雕 随意化作绕指柔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m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69-02
  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但是,“文以载道”,语文这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学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要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道德传统深厚的国家,素称礼仪之邦。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道德建设的主流。但在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方面,道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社会不良风气或多或少影响着校园,而学生难以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界线,经常对一些“新”却腐朽的事物产生好奇。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情动情,以认知为基础,晓之以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使行为有正确的方向,具有实际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汉语具有明白、精确、富有灵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像力,它的创造能力也非常强,数量有限的汉字却组成了无穷的词汇,而以汉语言为载体的中华文化更是魅力无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思想教育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精选的篇目,不少都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懂得将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形成时代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思想教育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科学思想,让学生信仰并追求科学真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三)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亲情的文章也不在少数,教师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里面记叙了他与父亲之间的真挚感情。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继尔,让学生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的思想情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方式
  (一)“润物无声"式渗透
  这是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语文的学科特点,把德育渗透于语文课的教学全过程中,渗透于字、词、句、篇的讲解学习中。在品味语言美的同时,领略到作者的爱国情感、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种渗透是语文与德育的自然结合,是德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天门秀景(《望天门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的大江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江南初春(《惠崇春江晚景》)等。山川之美,能不陶冶出爱自然,爱祖国的性情吗?“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大作》),“醉里挑灯看剑,梦萦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等。报国之心,能不被理解、触动吗?而散文《大明湖》、《春》、《济南的冬天》、《海燕》、《荷塘月色》等,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山川景物的壮美。通过朗读感染的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悟“道”,沿着作者的感情轨迹,咀嚼佳句丽词,神游锦秀河山,领略自然风景。这样反复吟诵品味,能不因景动情,渐入佳境,萌发对神奇自然,美丽祖国由衷的热爱吗?语文学习过程中接触大量的优美诗文,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从而收到”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二)“水到渠成”式渗透
  毫无疑问,语文课不是品德课,不能本末倒置。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也不能生搬硬套,机械说教,为德育而德育。像朱自清的《匆匆》,在阅读分析中,我们应重在把握其抒情散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叹息、深思、呐喊,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那么,文章的主题“珍惜时间”,就自然而然地理性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小说《孔乙己》中要揭露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只要抓住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的悲剧展示,立足于对比与描写的分析,也很自然地,水到渠成地得以凸现。有些文章,如《论语十则》、《走一步,再走一步》、《行道树》、《生命,生命》等,与学生的学习成长关系密切。宜在字、词、句、篇分析讲解后,总结全文或赏析特点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然引申,如教育他们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质疑创新的学习方法。这种联系、渗透,不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的空洞说教,而是在教材内容基础上的自然生发,水到渠成。
  (三)“画龙点睛”式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句子或段落,其蕴含的哲理与精神特别引人深思,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如教《散步》可抓住“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关键句子让学生感悟出中年人尊老爱幼,承前启后的人生责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中可抓住“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和“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的圆满结局有何启示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爱的伟大力量和“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的人生真谛。如《土地的誓言》一文中学生对“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一词和“在那田垄里埋葬过的欢笑”中的“埋葬”一词的含义可能是一知半解,教师通过适当点拨,学生对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止地向四下泛滥奔流和失去土地的凄苦、哀怨、悲愤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体会到了作者饱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震撼,这种抓重点词句段,通过点拨指导解释主题的方法,可谓“画龙点睛”。
  (四)“古今辨证”式渗透
  德育渗透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许多道德观念和思想精粹得到了更新,原来的精华也许已经成为了糟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辨证分析,正确引导学生。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赞扬了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义精神。教师就要特别地向学生讲明封建社会的特定背景:官府贪赃枉法,社会暗无天日,鲁达不得已才拔刀相助,伸张正义。而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司法公正严明,我们千万不可凭着哥儿们义气,干一些违法乱纪的傻事。又如,《孔乙己》中提到的“君子固穷”(孔子语),而我们则要“穷则思变”。只有思变,才能有发展,有前途。再如,陶渊明、刘禹锡等人消极避世,洁身自好,那是他们不与封建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在当时是值得称道。而现在处于人们生活安定,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就要排除这些消极因素,积极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教师古今辨证点拨,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的方式很多。只要我们从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着眼,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运用适合教学的方法,就能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语文是德育的最好载体,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本身的德育资源,真正做到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当然这并不是要语文教师变成喋喋不休的老夫子。一切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文而异,选取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机会,巧借材料,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在其里,如春风化雨,于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培养。
  依据语文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妙加组合,巧于安排,精当点化,一切尽在不言中。“境界深处无琢雕,随意化成绕指柔。”当语文教学达到一定的境界,“无意中处处有意,方寸之间展才华”那么语文和德育才不是两张皮,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作。“密不可分”的佳偶,天作之合,那便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德育教育的至高境界。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入冬以来,笼罩中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来势汹汹且势头不减的雾霾天气,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雾霾究竟是什么 ?  雾和霾从气象角度来讲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主要特点是近地面层,它的高度大概不超过400米,是在这以下的气层里面
期刊
近日,有幸在《北京文学》拜读了厉彦林老师新作《人民,人民》。  手捧文稿,研读数日,感触良多,脑海不时浮现出纪录片《开国大典》中亿万人民欢呼雀跃之场景,耳边不时旋绕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人民万岁”那惊天春雷般深厚的湘音……  人,万物之灵。“人民,普通得像大地上一棵棵的小草,平常得像大海里一朵朵的浪花,平凡得像天上一粒粒无名的星辰……”  他,生在新中国;他,长在红旗下。几十年前,当他还在上小学二年级
期刊
大都会的生活节奏恨不得赶超高铁,“加班-熬夜-失眠-肌肤问题”的常态让不少白领、金领OL们连轴转、忙不迭,最后心灰意冷。相比保养品、护肤品的化学魔力,安安稳稳睡个“美容觉”无疑更健康绿色。  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从午夜至清晨,人体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最活跃,此时皮肤细胞会进行再生,肌肤同步自我调整。而此时若熬夜,则将影响细胞再生的速度,导致肌肤老化、“增龄”。对此,古老的中医睡眠理论其实也与之不谋而合
期刊
从《土地,土地》到《人民,人民》,充分看出作家、诗人厉彦林思想的高度和深度、视野的宏阔和明晰、提炼题材的从容与精度,以及驾驭这种“大散文”必备的语言文字功力。  我称其为“大散文”,与曾经听说的所谓“大散文”有所不同:它不重在幅制之大,动辄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也不在于作者口气之大,有咄咄逼人、我说你听之势;而是题材非轻又不那么具象,内涵深重很容易大而无当或流于空泛。作者何尝不曾想到类此难度,然而他
期刊
厉彦林老师是我中学时期就已熟悉的作家,至今仍保存着上世纪90年代摘录到笔记本上一些他的诗作。2015年第7期《北京文学》刊载了厉老师散文宏篇《人民,人民……》,读来倍增力量,倍感欣喜与振奋。一本在手,不忍释卷。从遥远的青藏高原,我发短信给正在山东读高中的女儿:此文作者的作品曾数次入选阅读教材和高考试卷。这篇新作大气磅礴,笔法细腻,说理透彻,哲思深刻,宝贝女儿要反复研读甚至背诵,可以有效提高语文和政
期刊
有幸先拜读了厉彦林老师的文章,如同观看经典的老式黑白电影,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没有高超创作手法的运用;也如同绘画中的白描手法,没有铺陈,不加雕饰;更如同朗读“池塘生春草”般文字的简洁明快。文章有的是直抵人心灵最深处的真心、真诚和真我,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位普通作家的感恩之心和济世之情。  真心写“人”  一撇一捺,脚踏大地、互为支撑为“人”。人民,普通得像大地上一棵棵的小草,平常得像大海里一朵朵的浪花
期刊
时令进入了烈日炎炎的夏季,伴随着气温的升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一浪高过一浪地迎来了高潮。前不久,我参加了“山东作家寻访抗战故地”采风活动,重新目睹了冀鲁豫边区军民的英姿、铁道游击队健儿的身手;再次聆听了台儿庄大战的怒吼、沂蒙红嫂支前的歌谣……  我一遍一遍地思索:在那血雨腥风、强敌凶猛的年代里,积贫积弱的中国究竟依靠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几十个风雨春
期刊
摘 要:大学正是学生们步入社会生活的前夜,是学生们养成自己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写作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紧密的逻辑,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如此,有关写作的研究成果多如汗牛充栋,但多集中于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确立写作论点、完善论据的逻辑结构以及细节的描述,尚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情感引导研究,本文以“本真”为题,就英语写作一抒己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 写作训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29-03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期刊
摘 要:为提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我国先后实施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潮行动”等公共培训项目,助力农民工技能提升。本文以2014年“春潮行动”方案为分析对象,探析我国公共职业培训项目实施上的进步和不足,并从设定规范的社会参与机制、建立系统的质量控制循环、构建稳定的职业培训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我国公共职业培训质量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职业培训 春潮行动 质量控制  《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