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国内对《论语》中的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1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就有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美学精神等,数千年来有无数的大家学者都对其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解析。因此,笔者拟从其美学观入手,对21世纪以来对《论语》中的美学思想研究做一番综述。
  【关键词】:《论语》;孔子;美学
  纵观从古至今对《论语》的研究,其中对政治主张,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思想的解析论述不胜其数,对儒家美学思想的探讨也有一定的数量。因此笔者拟对21世纪以来对《论语》当中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做一番综述。
  一、《论语》所体现的儒家美学思想
  在研究《论语》美学思想的学术文章和专著中,有一部分是从宏观上对其进行整体探究分析的。
  吕长元从研究《论语》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体现的孔子美学观出发,探讨了儒家的中和美学思想对消除当今伤感流行音乐及悲剧作品对大众进取精神的影响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王崛兴以《论语》中《先进第十一》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他篇章为辅,挖掘了孔子的传统美学思想。覃志航主要分类归纳了《论语》中的社会美思想,自然美思想和艺术美思想。丁筑兰认为孔子的美学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并对孔子的中和美思想,审美观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孔子美学的最终目标。王文戈认为孔子的美学思想是其伦理思想在美学方面的另一种表述,他所追求的“美”是和谐之美,这种美既有稳定性也有局限性。黄万获认为《论语》中的美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并且提出通过借鉴《论语》的美学精神来构建当代中国的美学是符合规律的。
  二、《论语》中的具体美学
  在研究《论语》美学思想的专著或论文中,学者们提炼出美学系统内的音乐美,文学美等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对《论语》的美学思想重新进行解读。
  舒铁就从《论语》中诗乐的功能以及诗乐与仁、礼等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孔子美学的实践性与整体性。李钢从文学角度切入,展现了《论语》中的社会生态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以及文艺生态之美。廖瑜则通过分析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论述了《论语》中社会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原因和目的。于晓峰以接受美学思想及方法论为指导,梳理挖掘了《论语》中的接受美学思想。程传伟探析了“乐”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并探究了整部《论语》中“乐”的三重美学境界。李齐在《论语》中寻求当今人类的出路,《论语》中的“中”“和”体现了儒家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我們构建和谐生态也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谭荣培,匡代军认为孔子美学的三个层面分别是内审美,外审美以及理想的审美人格。边应东从美学视角出发,在君子的道德性与审美性两个层面对《论语》中的君子人格的特性,构建,境界以及其在现代的价值意义做了全面而又详细的阐述。张华江和张蜜以《论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反映的孔子的生命美学思想进行了探究,结论为《论语》中生命美学的核心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鼓励人们追求自由诗意的生活,同时也强调了个体价值与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的一致性。
  三、《论语》美学思想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把《论语》中的美学思想作为美学学科,学者们将其与伦理学,哲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做了一些跨学科的研究。
  彭锋透过《论语》中的“礼后乎”的解读阐释了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最终认为儒家的美学思想是建构在伦理学之上的,并且在艺术与道德的基础部分与最高境界上,两者是同一的,互相融合的。常娟以《论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接受美学的阐释力。谭好哲将“里仁为美”作为儒家美学思想的元问题,并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证,在这一命题下作者以《论语》中有关美的言论和观点的解读阐述了孔子美学思想与仁学思想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里仁为美”这一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普世价值,它既能对当代人类物欲膨胀的现象起到矫正作用并引导社会对美和善的追求,又能给当今以消费主义文化潮流和审美趣味趋于低俗化的文艺界指明方向。余开亮分析了《论语》中有关“美”的论述,并对其中“美”字的意义进行了剖析,最终认为孔子的美学思想是其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结合,学术界普遍认定的“孔子的美学思想是美善合一”,这句话中的两个“美”字有不同含义,前者指的是美学思想,后者指的是外在美,并且后者与前者是研究手段与研究目的的关系。
  五、《论语》中的美学思想研究总结与展望
  从整体上看,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21世纪以来国内对《论语》美学思想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成果的同时也有所不足。
  首先是数量上不够多,学术界对《论语》中的美学思想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其次是研究缺乏创新,人云亦云的情况很多,选题的角度也缺乏新意;最后是学者们对国外学术界关于《论语》中的美学思想研究动态关注较少,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应当借鉴国内外所有优秀的学术观点以提高相关领域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立雯:《新时期孔子美学思想研究综述》,《教育评论》1998年第3期。
  [2]李钢,李金姝:《〈论语〉英译研究综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3]易玉香,夏毅辉:《近二十年来孔子经济思想研究综述》,《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吕长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大学,2013年。
  [5]王崛兴:《浅论〈论语·先进〉体现的孔子传统美学观点——从仁境美育、“损益”与仁政、中庸之美中再议》,《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6]覃志航:《〈论语〉体现的美学思想及启示》,《文教资料》2009年3月号下旬刊。
  [7]丁筑兰:《文质相炳焕,垂辉映千春——〈论语〉的美学思想》,《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8]王文戈:《〈论语〉中的“美”的现代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9]黄万获:《浅论〈论语〉中的美学精神》,《西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0]舒铁:《〈论语〉中的诗乐——论孔子美学的实践性和整体性》,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9年。
  [11]李钢:《〈论语〉文学性的三个美学指向》,《求索》2010年第9期。
  [12]廖瑜:《从〈论语〉中管窥孔子思想中的社会美学》,《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3]于晓峰:《〈论语〉接受美学思想探析》,《南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4]程传伟:《论〈论语〉中“乐”的美学意蕴》,《文教资料》2010年6月号下月刊。
  [15]李齐:《浅析〈论语〉中的“中”“和”所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科技向导》2014年第30期
  [16]谭荣培,匡代军:《〈论语·学而第一〉首章的美学解读》,《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
  [17]边应东:《〈论语〉中的君子审美人格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1年。
  [18]张华江,张蜜:《孔子的美学思想初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9]彭锋:《从“礼后乎”看儒家伦理的美学基础》,《中国哲学》2005年第2期。
  [20]常娟:《接受美学的阐释力——透视〈论语〉解读兼及于丹现象》,《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21]谭好哲:《“里仁为美”: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元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3期。
  [22]余开亮:《孔子论“美”及相关美学问题的澄清》,《孔子研究》2012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摘要】:李杨爱情故事的流传,自唐天宝发生以来,从史传到民间传说历经千年,在文学史上不断演变、丰富和再创造,从《长恨歌》的初步定型到《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开元天宝诸宫调》、《惊鸿记》的演变再到《长生殿》的新创经历了一个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昭示了民间与文人的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经过不同的文化群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与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演绎,传播,合力推动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承传与
期刊
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现在,我就讲规矩有纪律谈谈个人想法。  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并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领
期刊
1989年,美国建国200周年,美联社宴请270多位资深记者,选列美国历史上的最重要事件。结果,“亨利.福特的T型车及汽车的兴起”高踞第十位(美国革命排第一、其后依次是宪 法草案、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榜位竟高于越南战争、罗斯福新政、购买露易丝安那州、1954年最高法院废止学校种族隔离制度等重要政治事件,也位居电视、航空和全国电气化等技术进步之前。汽车之于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性由此亦可见一斑
期刊
【摘要】:在目前许多的中职院校当中,社交礼仪一门虽多数都还隶属于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的范畴,但其教学成果却大都不甚理想,这其中,难免存在着一些教学方面的严重问题,急需要各个中职院校以创新改革的方式改正和加强。中职院校大力增进对学生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创新,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良好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生,社交礼仪,教学创新  在当前社会的各种社交活动过程当中,充分按照当前社会普遍认
期刊
【摘要】: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典型的上海女儿,又在众多男性中流转一生,本文从城市背景、异性视角、悲剧命运等方面分析王琦瑶所代表的形象,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歌》;上海;形象  一、王琦瑶所代表的上海形象  《长恨歌》开篇便说“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1]作者想要表现的角度是客观地审视上海,就像书中描绘的鸽子,盘旋到城市上空俯瞰这城市滋生
期刊
【摘要】:基督教在青海藏区的传播起初因受本地宗教藏传佛教的影响而收获甚微。将近4世纪在藏区不懈努力的传播下,在当代社会转型变迁中发展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青海藏区现代化社会不断深入发展,宗教文化也出现多元化。文化多元模式的交流使青藏高原历史久远的藏传佛教发展形成了挑战。虽然基督教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也侧面反映着宗教文化在藏族意识形态里的发展暗流。本文通过基督教在青海藏区的传播发展来试着论述当下
期刊
【摘要】:爵士钢琴来源于上上世纪的美国,是爵士乐的一种分支,长时间的发展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世界上有很多钢琴音乐借鉴了爵士钢琴的技巧,但在我国的钢琴音乐领域,爵士钢琴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事实上,爵士钢琴带来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我们去探寻与学习,通过爵士钢琴的学习,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创新性教学思维,不论是古典钢琴的教学或者是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都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启发,所以爵士钢琴的认识与学
期刊
【摘要】:洛夫是当今诗坛上以为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其中乡愁诗占据很大一部分,而本文将着重予以讨论,并将乡愁诗分为大乡愁与小乡愁,以具体诗歌文本为对象鉴赏性分别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洛夫;乡愁;祖国;离别  “乡愁”是中华民族文人墨客自古以来钟爱抒发的内心情愫,古代文人往往为了事业,为了前程背井离乡,等到归来时早已双鬓斑白,“悲莫悲兮生别离”可见离别故土的相思之痛是最难排解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以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而高更的名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正是毛姆笔下的主人公里特里克兰德的生命追寻,本文则试图从这一角度解读《月亮与六便士》之内核。  【关键词】: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高更;文明社会;本性  1897年,贫疾交加的印象派大师高更在自杀未遂之后创作了其巅峰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而在此前的二十年间
期刊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儿时总是觉得映山红就是红军的意思,一定是火红的颜色。直到来到这个山区的小乡工作了一年,我才真正亲眼见到了杜鹃花,在彝乡,它又叫做玛薇。  或许因为常年接受的教育,又或许因为儿时向往的信念,一直觉得一个人活得最有价值的方式就是为人民服务。去年,通过公招考试,我成为了这个彝族山区小乡的一名公务员,终于也觉得离梦想更近了一些。  这天,乡党委书记带着我跟同事惹记大叔下村开展“精准扶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