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文吟诗:让童心快乐飞扬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活跃的想象,跳跃的思维,简约的语言,恰好契合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诗歌文化特点。教学中,教师以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为基础,引领学生以诗的形式,诗的语言,去凝练语境,升华意境,渲染情感,让他们在想象、联想、模仿中生成阅读表达的精彩,感受生命的快乐成长,学生便会在诗意中体验语文的魅力,便会由衷地爱上语文。
  一、在文本基础上凝练语境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带着诗的韵味。将它们浓缩成一首小诗,既能让学生很快地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又可以让学生感知到作者字里行间涌动的情感。
  如《搭船的鸟》(统编本三上)写了一只美丽的翠鸟在雨后停歇在“我们”行走的船上,搭“我们”的船前进,表现出人与鸟之间的那种和谐美好。文章语言流畅,爱意荡漾。我们可以通过概括每一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式,将课文缩短为一首小诗:雨后/一只彩色的小鸟/静悄悄地/停在我们的船头/忽然/它冲进水中/又起来/此时/它的嘴中/多了一条小鱼。也可以放大细节:这是一只/彩色的小鸟/翠绿的羽毛/略带蓝色的翅膀/红色的长嘴/它悠闲地/停在我们的船头/似乎也要和我们一起/到乡下去。学生读着熟悉的语言,在轻快的诗歌节奏中,一边回忆着课文,一边感受着鸟儿的无拘无束,对课文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二、在意境升华中渲染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中“景语”上进行适当的意境升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本内容,激荡更浓郁的情感。
  如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统编本三上)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秋后梧桐下金黄一片的美丽景象视频,并配上小诗:一个又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轻轻地按在/大地妈妈的身上/一个穿着棕红色雨靴的小姑娘/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蹦跳在金黄的巴掌上/靴子落地的啪啪声/愉快的歌声/是秋天最动听的歌。学生在音像画的感染下,情不自禁地也走起了轻快的碎步,似乎脚下就是柔软的树叶地毯。他们与课文里作者那份喜爱之情,一次又一次产生共鸣,一次次爱不释手地大声朗读。
  三、在联想模仿中生成精彩
  模仿是创作的开始。当学生熟谙课文表达的形式、语言的节奏、意象的韵味,我们便可以放手让他们尝试模仿,在放飞想象和联想中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
  如教学了《听听,秋的声音》(统编本三上),我让学生也放飞自己的想象,想一想自己听到了哪些秋天里的声音,它们代表着什么,试着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后,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听听/秋的声音/雨点从天上掉落/‘沙沙’/是传递寒冷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风儿从耳边刮过/‘呼呼’/是秋天已经来临的问候”……无拘无束的表达,让课堂充满了无限扩展的情感空间。
  四、在抒情中引领生命成长
  一篇篇美文般的课文,在不断的感情朗读中,总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浪花,產生别样的美丽。让学生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绪,往往能在言语实践中吐露心中的诗意。
  如教学《掌声》(统编本三上),学生情不自禁地写道:“当英子/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台下热烈的掌声/让英子感受到/尊重和鼓励/当英子/美美地讲完故事/台下热烈的掌声/让英子收获了/自信和勇敢……”“生活里的掌声/是夏日里的一丝清凉/让人舒服和惬意/是口渴时的一杯绿茶/甘甜而又美好/我渴望给我鼓励的掌声/也会把热情的掌声/送给需要的人……”在写诗、抒发学习感悟的过程中,我仿佛听到学生生长拔节的声音,看到他们朝气蓬勃地走向真、善、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借助语言文字的诗性因子,引领学生借文吟诗,是以优美的课文语言为基点,引领学生展开诗性化的想象与表达。这样的教学,可以概括、凝练课文的语境,升华表达的意境,渲染涌动的情感,生成课堂对话的精彩,让学生在童心飞扬中体验生命的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长江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暑假后,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孩子就要进入小学啦!小学和幼儿园不论是在硬件设施、作息时间,还是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这也引起了一些家长的焦虑。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小衔接辅导班,学习汉语拼音、加减法、英语等课程。其实,“幼小衔接”的重点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这些,幼儿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平时非常活泼,而在上口语交际课时,突然沉默了不少,不能积极参与交际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即使说了不少,可他们的“说”则更像是表达,不像是在交际。如此种种,优化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势在必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需求  口语交际与情境是脱不开关系的,恰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质量的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低年级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识字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汉字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以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笔者以《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字理识字,感受形象美  因为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乡村田园,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场之一。通过研究实践让语文教育回归乡村田园主场,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需要。“田园亲土语文”“田园创美语文”,体现的正是一种“主场关注”意识。如何构建适合儿童的语文教学体系?如何发挥乡村田园实景资源的独特优势?如何培养儿童的土地道德?如何依据田园美学去激荡儿童的田园情怀与艺术灵性?“田园亲土语文”“田园创美语文”对这些关键问题正在进行实践与探究。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意在唤醒大
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教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但是,对于文本各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却很少关注。有时,文本各自然段之间藏着很多关联、秘密,而这些关联、秘密不是仅靠词句教学就能发现的,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寻觅、发掘出文本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揭开这些秘密。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见词句之“树木”,还能见段篇之“森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引导学生介绍时抓特点、按顺序、讲具体、说生动,为习作教学打下基础。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时真诚有礼、认真倾听的态度与习惯,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等口语交际的能力。  3.发现、体验身边的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引导学生介绍时抓特
《语文课程標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因此,语文课不仅仅是要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教课文”转向“学语文”,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也是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职责。那么怎样依据课文特点,择取进行语言实践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小学阶段反映古代人物故事的课文,并不属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原版原文”,更多是选自古代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以现代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呈现于学生面前。而古典文学名著赏读有别于现代散文与说明文的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典名著赏读指向学习者本人对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力、情感力、领悟力三个层面。阅读力,就是掌握、执行基本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情感力,就是要培养学生
虽然统编本教材与旧版教材都提到了整本书阅读,但旧版教材更多是一种倡导,属于学生自主阅读,而统编本教材却把整本书阅读及时纳入到了阅读教学体系之中,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整本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不少问题。笔者就当前整本书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问题一:以练代读,用习题代替阅读  用习题代替学生阅读,“经验”最初源于高中语文教师,其初衷是为了应付高考,能让
【教学目标】  1.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学会请别人帮忙时运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3.知道说话时要把要求说清楚,正视对方的眼睛,态度诚恳。  【教学过程】  一、导:歌曲故事,激趣明理  1.课前播放歌曲,联系生活(明白“有困难可以请人帮忙”)  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放松放松。(伸出双手动一动,喜欢的同学唱一唱)他为什么请人帮忙呀?  生活中,你有没有向谁寻求过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