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数据精准教学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造课前(大数据学情诊断)、课中(人工智能教室)、課后(微课教学资源推荐,自主学习)的教学闭环场景。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深刻地改变教育样态,“互联网 ”思维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精准高效教学模式是突破传统、面向未来教学的一种趋势,作为教育一线教师应跟随趋势变化,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以“智慧学伴”大数据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为改进传统课堂教学并提升精准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教学;智慧学;核心素养
“智慧学伴”是北京师范大学未来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一款自适应学习平台,具有“全学习过程的数据采集、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建模、学习问题的诊断与改进、学科优势的发现与增强”等特征,以练习测评、学习交互、作品分析等作为数据汇聚的主要方式,采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使学习评估有证可循,逐步从经验评估走向依据学科数据分析的发展性评估,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撑。笔者结合“智慧学伴”的平台优势,尝试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新授课中应用智慧学伴。
一、认清学情,理解历史学科能力
笔者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一定的理解基础,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但从历史视角分析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尚不具备,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培育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北师大高精尖中心根据中学生学习真实发生情况,研制出历史学科的学科能力框架“3×3学科能力框架(表1)”,是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个结果性目标进行细化,该框架将历史学科能力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对应三个层次。
A学习理解:对已学知识的识记、理解。
B应用实践:运用已学知识解答相似的新情境中的问题。
C迁移创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运用新材料、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并加以论证。
经过我校“智慧学伴”平台大数据连续应用,我校学生A学习理解层面普遍掌握基础较好,B层级应用实践对广大临界生比较吃力,尚不具备第三层级迁移创新,故而教师实施教学过程,重点在培育学生迁移创新能力,提升应用实践能力,尊重基本学情。
二、实施精准教学,提升核心能力
(一)课前学情诊断,精准建构教学目标
笔者所在学校为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学生每周放一次假,学生回家才能利用上电子设备网上学习。因此,每周五放学前,笔者都会在“智慧学伴”留一些下周的预习作业,题量不大,以客观题为主,要求学生认真作答,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初步学情诊断。通过《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学生课前自主做题,教师可以精准获取学情,并结合学生薄弱知识点和能力设计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确立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日、中美建交等基本史实,并理解中国为何能在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为何在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3.自主建构本课思维导图
(二)课中精巧设问,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导入新课】
由好看视频《中国重返联合国》导入新课,学生能从视频直观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教师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师问:结合《中国重返联合国》视频和教材第一子目所示知识,为何20世纪70年代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生认真思考并答:
1.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2.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3.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
师总结并过渡: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有三件大事,除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有其它两件大事,同学们知晓么?请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并思考为何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学生思考后回答: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师问:同学们非常棒,找得原因是正确是,让我们通过“智慧学伴”微课资源了解下“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师问:请同学们梳理中美关系70年代走向正常化的过程。
生答:
1.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华,“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民间的交往一时轰动全世界。
2.1971年7月,美总统代表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美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师总结并过渡:中美关系的缓和进一步促进中日关系的缓和,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正式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接着,许多国家与中国纷纷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改革开放后,中国仍秉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学们能从课本中提取哪些成就么?
生答:中国推进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
师总结:同学们很棒,回答的很全面,是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以及所学其它知识,思考:你认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将答案写在提前准备好的小黑板上,3分钟后各组推荐人一同展示,学生普遍给出了以下答案:
国际地位、国际形势、综合国力、意识形态等。
教师点评并总结:国家利益是外交的至高無上准则、综合国力是重要保证、同学们所说的其他的答案也都是影响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为同学们的勤学思考、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点个赞。
延学:你认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1.国家实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2.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国际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课堂小结】
本课承接上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开始改变对中国的外交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受美国影响,日本也在1972年与中国建交。同一时期,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议也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因此,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上得以通过。2001年,我国外交成就更是硕果累累:我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有这些外交事业的辉煌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课后分层练习,微课学习提升
智慧学伴的日常测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课前前测数据反馈,教师在课后布置诊断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能力分布推送作业,我布置了自主建构本课学习思维导图,且推荐给学生观看两个“智慧学伴”微课资源(《分析新中国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
三、结语
本课为基于“智慧学伴”大数据与精准教学提供了一种思路,利用大数据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情,针对性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大数据精准教学,既满足传统教育所关注的点,又能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是未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前预测,发布小测任务,精准构建教学目标;结合“智慧学伴”答题情况精准教学,突破学生薄弱点,课中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智慧学伴布置线下周末作业,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将“智慧学伴”常态化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让智慧学伴成为一线教师精准教学的把手。当然课前结合学情和历史学科对应能力,教师需要甄别试题的价值,选择适合学情和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发展的试题;课中精选背景微视频,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拿来主义,教师要有一定的解读能力,课后补充推送拓展性微资源供学生学习,结合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建构,帮助学生行政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李晓庆.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7):5-12.
[2]郑 林,刘微娜,王小琼,黄 蕊.“智慧学伴”促进初中历史精准教学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9(1):65-69.
[3]王昆.“智慧学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4):73-74.
责任编辑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教学;智慧学;核心素养
“智慧学伴”是北京师范大学未来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一款自适应学习平台,具有“全学习过程的数据采集、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建模、学习问题的诊断与改进、学科优势的发现与增强”等特征,以练习测评、学习交互、作品分析等作为数据汇聚的主要方式,采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使学习评估有证可循,逐步从经验评估走向依据学科数据分析的发展性评估,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撑。笔者结合“智慧学伴”的平台优势,尝试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新授课中应用智慧学伴。
一、认清学情,理解历史学科能力
笔者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一定的理解基础,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但从历史视角分析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尚不具备,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培育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北师大高精尖中心根据中学生学习真实发生情况,研制出历史学科的学科能力框架“3×3学科能力框架(表1)”,是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个结果性目标进行细化,该框架将历史学科能力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对应三个层次。
A学习理解:对已学知识的识记、理解。
B应用实践:运用已学知识解答相似的新情境中的问题。
C迁移创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运用新材料、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并加以论证。
经过我校“智慧学伴”平台大数据连续应用,我校学生A学习理解层面普遍掌握基础较好,B层级应用实践对广大临界生比较吃力,尚不具备第三层级迁移创新,故而教师实施教学过程,重点在培育学生迁移创新能力,提升应用实践能力,尊重基本学情。
二、实施精准教学,提升核心能力
(一)课前学情诊断,精准建构教学目标
笔者所在学校为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学生每周放一次假,学生回家才能利用上电子设备网上学习。因此,每周五放学前,笔者都会在“智慧学伴”留一些下周的预习作业,题量不大,以客观题为主,要求学生认真作答,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初步学情诊断。通过《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学生课前自主做题,教师可以精准获取学情,并结合学生薄弱知识点和能力设计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确立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日、中美建交等基本史实,并理解中国为何能在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为何在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3.自主建构本课思维导图
(二)课中精巧设问,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导入新课】
由好看视频《中国重返联合国》导入新课,学生能从视频直观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教师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师问:结合《中国重返联合国》视频和教材第一子目所示知识,为何20世纪70年代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生认真思考并答:
1.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2.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3.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
师总结并过渡: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有三件大事,除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有其它两件大事,同学们知晓么?请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并思考为何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学生思考后回答: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师问:同学们非常棒,找得原因是正确是,让我们通过“智慧学伴”微课资源了解下“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师问:请同学们梳理中美关系70年代走向正常化的过程。
生答:
1.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华,“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民间的交往一时轰动全世界。
2.1971年7月,美总统代表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年,美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师总结并过渡:中美关系的缓和进一步促进中日关系的缓和,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正式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接着,许多国家与中国纷纷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改革开放后,中国仍秉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同学们能从课本中提取哪些成就么?
生答:中国推进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
师总结:同学们很棒,回答的很全面,是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以及所学其它知识,思考:你认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将答案写在提前准备好的小黑板上,3分钟后各组推荐人一同展示,学生普遍给出了以下答案:
国际地位、国际形势、综合国力、意识形态等。
教师点评并总结:国家利益是外交的至高無上准则、综合国力是重要保证、同学们所说的其他的答案也都是影响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为同学们的勤学思考、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点个赞。
延学:你认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1.国家实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2.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国际环境: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课堂小结】
本课承接上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重大发展。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开始改变对中国的外交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受美国影响,日本也在1972年与中国建交。同一时期,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议也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因此,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上得以通过。2001年,我国外交成就更是硕果累累:我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有这些外交事业的辉煌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课后分层练习,微课学习提升
智慧学伴的日常测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课前前测数据反馈,教师在课后布置诊断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能力分布推送作业,我布置了自主建构本课学习思维导图,且推荐给学生观看两个“智慧学伴”微课资源(《分析新中国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
三、结语
本课为基于“智慧学伴”大数据与精准教学提供了一种思路,利用大数据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情,针对性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大数据精准教学,既满足传统教育所关注的点,又能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是未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前预测,发布小测任务,精准构建教学目标;结合“智慧学伴”答题情况精准教学,突破学生薄弱点,课中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智慧学伴布置线下周末作业,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将“智慧学伴”常态化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让智慧学伴成为一线教师精准教学的把手。当然课前结合学情和历史学科对应能力,教师需要甄别试题的价值,选择适合学情和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发展的试题;课中精选背景微视频,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拿来主义,教师要有一定的解读能力,课后补充推送拓展性微资源供学生学习,结合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建构,帮助学生行政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李晓庆.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7):5-12.
[2]郑 林,刘微娜,王小琼,黄 蕊.“智慧学伴”促进初中历史精准教学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9(1):65-69.
[3]王昆.“智慧学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4):73-74.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