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巧设情景培养数学兴趣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abyy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情绪态度. 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已是个重要的话题。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相对语文教学,数学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生动的语言,也没有动人的情感,显得那么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想方设法创设不同情景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很有趣”,那么,孩子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兴趣,他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久的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的精力,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極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如在“9加几”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看到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看盒子,又从这几个同学的表情和动作猜测他们是在数盒子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那么一共有多少盒呢?”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感知的信息中抽象出与之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继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尽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小,知识经验不多,但只要是他们真正乐意参与的数学活动,他们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不可低估的,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背景条件下,他们的观察是那样的仔细,想象是如此的丰富,从画面到人物;从人物的动作到心理活动,都有自己的见解,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自己发现和抽象出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是何其重要!当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当好数学活动的促进者与合作者。
  二、创设图象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都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由此可见,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所有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我深有感触。我在教学“认识圆”时,就运用了图像情境导入。课的一开始,我神秘地向同学讲述着:“我认识一匹小斑马,它可是一匹不寻常的小斑马,说它不寻常是因为它能灵活自如地画圆,你们相信吗?”(学生当然不信。)随后我说:“不信,对吗?今天我就让你们开开眼界。”我点开幻灯片放映,画面上立刻呈现出一块带着野花的草地,草地中间是一颗不高不矮的小树,小树旁边站着一匹小斑马,清晰美丽的画面让学生的眼睛瞪得发亮,都在等待小斑马画圆呢。我提醒他们看好了。我一点画面,小斑马绕着树奔跑一周,一个大大的圆就出现在同学们面前。随即听到的是同学们的赞叹,看到的是他们对小斑马的羡慕的表情。我抓住时机,趾高气扬地说:“想不想像小斑马一样灵活自如的画圆呢?”(小斑马都能画圆,谁不想啊。)我话锋一转,说:“要想画好圆,必须对圆有充分地认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认识圆。”学生一个个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都是图像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接下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
  三、创设故事情景 激起学生兴趣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借助故事情境的创设,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中,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索中去发现。变学生的好奇好动为有利因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故事的情节调动下得以激发。
  如我在“认识方向”教学中,利用故事情境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故事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认识方向东、南、西、北,在此基础上认识和判断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所以我为学生创设了故事的情境:将教学挂图有意识地折去四角,同时出示故事主人公“豆豆”,讲述“豆豆也是个二年级的学生,他从小就有个长大当导游的愿望。这次学校来了一批小客人,学校打算派豆豆去做回下导游,明天客人参观一下他们学校周边的地方。豆豆怕明天表现不好,就买了一张地图(引导学生看挂图)回家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考考他吧!”学生早已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自然更乐意参与故事,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借着挂图的信息,学生复习了方向“东、南、西、北”,以及它们在平面图上的表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了认知经验,教学的继续探索就可以开始了。我又续编故事:豆豆认为自己这些方向都认识了很沾沾自喜,这时妈妈看出了他的骄傲,决定再考考他……”于是借助先前欲设的折过的挂图,出示并提问“如果我想去超市该从学校往哪走呢?”学生有了认知经验北和东的认识,及生活中积累经验东北的认识,很快答出了“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它在东面和北面的中间”,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掌握了认知的规律“东南、西南、西北”各方向的探索就更顺理成章了。
  总之,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从而爱学、乐学数学。
其他文献
期刊
1942年,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邀请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一群大学教授,以局外人和学者的身份探讨大众传播界越来越多的问题。对新闻界的业主的良知、责任,以及这些责任对于形成公众舆论的普遍益处进行了讨论。他们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为传媒的“社会责任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报告对新闻提出了五大功能性描述:第一,一种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实境中的真实、全面和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设备的不断更新,电子白板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电子白板不但能够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刺激还能使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帮助学生抓住生活中极不容易发现的,瞬间的美与学生产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从旁听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关键
教师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主导者,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此外,本文还阐述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
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尤其应提倡学生自己去进行研究和调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从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去收集有关的科技发展的资料,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经历科学探究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新课程的实施强调进一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体,以团队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能使学生具有兴趣形成的心理基础。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方式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任务型教学的合作、探究、体验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  培
期刊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副检察长分别由石祝三和漆世贵担任。有趣的是,这两位先生名字的上海方言读音近似“十捉三”和“七四关”,意即是“十个人里捉掉三个,剩下七个里要关起来四个”,当时市民津津乐道于如此的谐音之趣。此种说法当然是玩笑,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检察工作与市民的距离之近。  值全国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近日,《检察风云》记者探访已退休多年的老检察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