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东区教育局提出的“学·导·练”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行,彻底改变目前一些教学还是高消耗,低效率的状况,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们学校全体语文组教师努力的目标。结合我们二十五中“121”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我們语文学科教学实际,我们在东区“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东区教育局所提出的“学·导·练”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体指的就是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相关旧知识的复习、新课内容的导入、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学时间10分钟左右;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课知识内容的解决时间20分钟左右;课堂练习、知识记忆巩固、信息反馈、知识拓展时间10分钟左右。
我们深知,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景对学生来说,是思维的导火线,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被激活的状态,而对教师来说,它则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紧紧围绕探究目的而设置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基础。科学设置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兴奋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激起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巧妙设计,设出栩栩如生,情真意切,令学生轻松愉悦或悲愤激昂,或精神焕发,或心驰神往的情境,牢牢“抓住”学生,让他们带着真情实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认为“学·导·练课堂教学”前面的这个10分钟,不能仅仅是巩固复习旧知识阶段,做做作业或重复几个上节课的问题,而应视我们语文不同课型来安排我们这五分钟的内容。如预习课就应检查学生针对本课课前探究内容,讲解课就应重在创设讲课情景等。总之,情景创设、课前积累、课文常识拓展、预习检查等形式应该多样化,具体情况视我们教师兴趣爱好及课型而定。
“学·导·练”课堂教学,留给我们新课授课时间仅有20分钟,而我们现在语文课文篇幅都比较长,稍不注意我们就会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仅有的20分钟,自己的嘴绝消停,从而忽视了我们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体,师生双边互动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短短20分钟,教学中我们仍要提倡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愉快式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落实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好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研学习。
在我们具体教学中,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仍然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我们为了准确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作了大量的学习与探索。最终,我们认为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我们必须做到:1、首先要分好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每个学习小组要做好优中差学生的合理配制,使每个学习小组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有竟争力,并争取实现以优生带中等生,辅差生的目的;2、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3、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4、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5、教师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目的,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不要图形式,要避免为讨论而讨论现象的发生。当把问题放到学生中去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来,进行小组的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当然,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提下,我们教师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要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 学·导·练课堂教学”虽只给我们留了20分钟时间,但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而是主张“精要地讲”,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讲。因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当讲的必讲,该挖掘体会的仍然要挖掘体会,我们仍要把握好我们语文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履行好我们教师要“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
“精讲”后,出示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是必要的。“学·导·练”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练习,时间是10分钟左右。当然,我们绝不是随便解答几个问题,便草草收场了事。我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打破过去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限制,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发展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做到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体现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即是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做到形式多样,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书面作业,我们可让学生完成如讲故事、画图画、剪报、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层次性是指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们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要做到因生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布置不一样的作业,在内容、次数、形式上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实现不同方面、程度的提高。开放性就是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把眼光放开、放远,要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对作业的设计可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感观的参与,让课堂练习真正成为我们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好方式。
当然,在最后这个环节中,让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或文字形式或检测,或小结归纳,在我们课堂有效教学中也是必要环节,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一节语文课,匆匆结束,小结不明确,就如同一篇文章少了提纲挈领之笔,画龙点睛之妙。好的小结则可能成为整节课的高潮和升华。怎样合理有效地做好课堂小结,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还有待于我们所有语文老师进一步探索。
总之,“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新旧同步,双轨并行。语文学科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听、说、读、写的训练,而“练”决非一蹴面就,必须进行多次的反馈——矫正,而我们每一节课前面的复习,后面的练习,乃至小结,都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夯实,能力得到训练。我们经常在说学习讲究迁移,而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就更应注意把各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强调新旧知识、新旧技能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去,从而促进了学习过程中的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而高效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东区教育局所提出的“学·导·练”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体指的就是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相关旧知识的复习、新课内容的导入、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学时间10分钟左右;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课知识内容的解决时间20分钟左右;课堂练习、知识记忆巩固、信息反馈、知识拓展时间10分钟左右。
我们深知,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景对学生来说,是思维的导火线,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被激活的状态,而对教师来说,它则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紧紧围绕探究目的而设置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基础。科学设置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兴奋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激起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巧妙设计,设出栩栩如生,情真意切,令学生轻松愉悦或悲愤激昂,或精神焕发,或心驰神往的情境,牢牢“抓住”学生,让他们带着真情实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认为“学·导·练课堂教学”前面的这个10分钟,不能仅仅是巩固复习旧知识阶段,做做作业或重复几个上节课的问题,而应视我们语文不同课型来安排我们这五分钟的内容。如预习课就应检查学生针对本课课前探究内容,讲解课就应重在创设讲课情景等。总之,情景创设、课前积累、课文常识拓展、预习检查等形式应该多样化,具体情况视我们教师兴趣爱好及课型而定。
“学·导·练”课堂教学,留给我们新课授课时间仅有20分钟,而我们现在语文课文篇幅都比较长,稍不注意我们就会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仅有的20分钟,自己的嘴绝消停,从而忽视了我们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本体,师生双边互动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短短20分钟,教学中我们仍要提倡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愉快式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落实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好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研学习。
在我们具体教学中,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仍然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因此,我们为了准确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作了大量的学习与探索。最终,我们认为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我们必须做到:1、首先要分好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每个学习小组要做好优中差学生的合理配制,使每个学习小组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有竟争力,并争取实现以优生带中等生,辅差生的目的;2、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3、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4、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活动;5、教师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目的,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不要图形式,要避免为讨论而讨论现象的发生。当把问题放到学生中去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来,进行小组的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当然,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提下,我们教师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要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 学·导·练课堂教学”虽只给我们留了20分钟时间,但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而是主张“精要地讲”,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讲。因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当讲的必讲,该挖掘体会的仍然要挖掘体会,我们仍要把握好我们语文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履行好我们教师要“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
“精讲”后,出示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是必要的。“学·导·练”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练习,时间是10分钟左右。当然,我们绝不是随便解答几个问题,便草草收场了事。我们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打破过去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限制,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发展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做到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体现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即是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做到形式多样,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书面作业,我们可让学生完成如讲故事、画图画、剪报、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层次性是指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们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要做到因生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布置不一样的作业,在内容、次数、形式上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实现不同方面、程度的提高。开放性就是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把眼光放开、放远,要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对作业的设计可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感观的参与,让课堂练习真正成为我们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好方式。
当然,在最后这个环节中,让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或文字形式或检测,或小结归纳,在我们课堂有效教学中也是必要环节,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一节语文课,匆匆结束,小结不明确,就如同一篇文章少了提纲挈领之笔,画龙点睛之妙。好的小结则可能成为整节课的高潮和升华。怎样合理有效地做好课堂小结,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还有待于我们所有语文老师进一步探索。
总之,“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新旧同步,双轨并行。语文学科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听、说、读、写的训练,而“练”决非一蹴面就,必须进行多次的反馈——矫正,而我们每一节课前面的复习,后面的练习,乃至小结,都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夯实,能力得到训练。我们经常在说学习讲究迁移,而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就更应注意把各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强调新旧知识、新旧技能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上去,从而促进了学习过程中的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而高效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