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实验,加强直观教学,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他们学好物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我注重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做到重实验,多动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实验
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尽量做到不让实验器材闲置、染灰尘,物尽其用,既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
1. 多做演示实验,提高直观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有些物理知识,单靠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接受,这是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学缺乏直观性。因此,教学时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精心做好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力求实验装置简单明了,结果准确,误差小。在实验前或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和应细致观察的地方。实验时,学生对发生的物理现象有了整体的认识,对物理现象就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就容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阿基米德定律实验,通过两三步骤的实验操作,学生自然会总结出“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的结论,然后加以分析、推理,得出阿基米德定律及計算公式。“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通过对凸透镜几种成像情况的演示,并把它们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从对实验的观察和板书的分析中,很容易探究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同时还得到了像的大小、像距大小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2. 改装、改进实验装置,使装置简化,便于操作,提高演示效果
有的实验,局限于器材的精度条件等因素,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装。如在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的演示中,“二力必须成一直线”这一条件较难明显演示。教学时,改用一硬纸片两边拉两条线,给两线施加两个力,挂在两铁钉之间,只要挪动纸片使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纸片就要转动(不静止),转动到二力成一直线之后纸片静止,说明此时二力平衡。这一演示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有的实验,按教材中的方法较难操作,结果误差大,教学时也可作改进。如“研究液体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的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深度按教材中的方法很难测量。教学时改用一条有刻度的纸条贴于烧杯壁上,然后涂上蜡(防水),实验时可从纸条的刻度直接读出其所在的深度,既方便、省时,又准确。
二、多动手
多动手是指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多动手做练习题;教师多动手做教具、学具。
1. 多动手做学生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多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能多做实验,并且在新课上一些演示实验,学生能做的也让学生动手来操作,使学生对实验的各个操作步骤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这样就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加深了印象,加深了记忆,培养了实验技能,加强了操作规范的训练,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还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
2. 多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动手自制教具、学具,并号召学生自制学具、实验器材,如自制天平、弹簧秤,自制三端开关与双控电灯电路等。使用自制教具、学具进行教学,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学、进行实验探索的神秘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同样做惯性的实验,一个用镀铬小球的正规仪器,一个用鸡蛋和玻璃杯,学生对这二者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他们感到后者更有兴趣,更有悬念,印象更深刻。这样的实验经常出现,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物理学就在自己身边。用自制教具、学具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损坏仪器,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十分有益。
3. 多动手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只是单纯的实验而没有其他学习目的,个别学生会把实验当作游戏,只注意实验中有趣味的地方,只想把实验器材弄弄、玩玩,而忽略了实验目的,实验过后也不去思考。这样,实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嬉闹的机会。针对这一问题,以及初中学生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的特点,教学时应及时多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特别是一些身边的物理现象,如家庭照明电路、电能表的连接、惯性现象、热现象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学以致用,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重实验
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尽量做到不让实验器材闲置、染灰尘,物尽其用,既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
1. 多做演示实验,提高直观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有些物理知识,单靠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接受,这是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学缺乏直观性。因此,教学时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精心做好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力求实验装置简单明了,结果准确,误差小。在实验前或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和应细致观察的地方。实验时,学生对发生的物理现象有了整体的认识,对物理现象就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就容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阿基米德定律实验,通过两三步骤的实验操作,学生自然会总结出“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的结论,然后加以分析、推理,得出阿基米德定律及計算公式。“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通过对凸透镜几种成像情况的演示,并把它们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从对实验的观察和板书的分析中,很容易探究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同时还得到了像的大小、像距大小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2. 改装、改进实验装置,使装置简化,便于操作,提高演示效果
有的实验,局限于器材的精度条件等因素,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装。如在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的演示中,“二力必须成一直线”这一条件较难明显演示。教学时,改用一硬纸片两边拉两条线,给两线施加两个力,挂在两铁钉之间,只要挪动纸片使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纸片就要转动(不静止),转动到二力成一直线之后纸片静止,说明此时二力平衡。这一演示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有的实验,按教材中的方法较难操作,结果误差大,教学时也可作改进。如“研究液体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的实验中,烧杯中水的深度按教材中的方法很难测量。教学时改用一条有刻度的纸条贴于烧杯壁上,然后涂上蜡(防水),实验时可从纸条的刻度直接读出其所在的深度,既方便、省时,又准确。
二、多动手
多动手是指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多动手做练习题;教师多动手做教具、学具。
1. 多动手做学生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多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能多做实验,并且在新课上一些演示实验,学生能做的也让学生动手来操作,使学生对实验的各个操作步骤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则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这样就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加深了印象,加深了记忆,培养了实验技能,加强了操作规范的训练,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还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热情。
2. 多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多动手自制教具、学具,并号召学生自制学具、实验器材,如自制天平、弹簧秤,自制三端开关与双控电灯电路等。使用自制教具、学具进行教学,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学、进行实验探索的神秘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同样做惯性的实验,一个用镀铬小球的正规仪器,一个用鸡蛋和玻璃杯,学生对这二者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他们感到后者更有兴趣,更有悬念,印象更深刻。这样的实验经常出现,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物理学就在自己身边。用自制教具、学具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损坏仪器,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十分有益。
3. 多动手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只是单纯的实验而没有其他学习目的,个别学生会把实验当作游戏,只注意实验中有趣味的地方,只想把实验器材弄弄、玩玩,而忽略了实验目的,实验过后也不去思考。这样,实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嬉闹的机会。针对这一问题,以及初中学生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的特点,教学时应及时多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特别是一些身边的物理现象,如家庭照明电路、电能表的连接、惯性现象、热现象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学以致用,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