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Irony过去被译为“反讽”,也因此,它常被误认为讽刺。本文将“Irony”译为“艾弄尼”,以保持该词的原意。事实上,艾弄尼分为言语艾弄尼与观察艾弄尼:言语艾弄尼是指说一件事,但意味着另一件事;观察艾弄尼是指事实与某人所想或期待的不一样。本文以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为例,列举了奥斯丁使用艾弄尼塑造的七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及其使用艾弄尼的特点。进而阐明:缺少了艾弄尼,奥斯丁笔下的人物就不会如此栩栩如生。
关键词:简·奥斯丁 Irony 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以往的研究中,Irony曾被译为“反讽”。也因此,Irony常被误认为讽刺。本文将“Irony”译为“艾弄尼”,以保持该词的原意。事实上,艾弄尼分为言语艾弄尼与观察艾弄尼:言语艾弄尼是指说一件事,但意味着另一件事;观察艾弄尼是指事实与某人所想或期待的不一样。
英国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丁继承了莎士比亚、菲尔丁等作家运用艾弄尼的传统,以高度的艺术手法,熔铸出更为成熟的艾弄尼塑造她的人物。《傲慢与偏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 使用艾弄尼塑造头脑简单、愚蠢的人物
《傲慢与偏见》是这样开始的:“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叙事者似乎站在故事之外,持中立态度,思考着一般的人生问题。然而,当班内特先生和“他的太太”一开始对话,我们就发现,对于这一见解班内特太太会高兴得跳起来表示赞同;而作者假装表明其思想与班内特太太的思想是一致的。在这里,嘲弄者对被嘲弄者并不加以嘲笑,而是镇定自若地、平铺直叙地把被嘲弄者的言谈举止加以客观描述和记录,表现其思想的贫乏空虚。这些手段的反面所构成的强烈而有力的对照,达到了嘲弄的目的。
事实上,并不是“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当然想娶个妻子”,而是班内特太太想让女儿嫁个有钱的丈夫。班内特先生嘲笑地问他的太太,有钱的宾利“住到这儿来就是打这个主意吗?”在这里,班内特先生成了嘲弄者,他假装无知,体现出嘲弄的意图。随后,班内特先生说班内特太太也那么“标致”、“宾利先生也许倒先看上了你”等话,对班内特太太进行嘲笑。这样一来,嘲弄的调子被推向了高潮。班内特太太头脑简单,丈夫拿她来开心、称赞她美丽时,她并没有听出这是反语。
玛丽是另一个喜剧性的人物。她爱读书,应该明白很多道理,可她虽然能说出许多道理,却并不能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第一卷第十八章中,玛丽略微一受大家的撮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唱起歌来,她唱了一节又一节,她嗓音细弱,态度做作,令人难受极了。她父亲因此大声说:“你表演得好极了,孩子。你让我们大家开心的时间够长了。”作者把两个前后不一致的形象不加评论地并列起来,使人物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她父亲的言语艾弄尼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书中还有一个例子,当玛丽的妹妹莉迪亚与魏肯私奔后,全家人万分焦急。玛丽却用一副深思熟虑的神气说:“这是一件极其不幸的事情,大家很有可能会纷纷议论。但是我们必须顶住这股恶浪,用手足之间相互慰籍的乳香,来涂抹彼此受到伤害的心灵。”玛丽过分地咬文嚼字,话语沉闷,艰涩古奥,充满陈词滥调。
二 使用艾弄尼塑造趋炎附势的人物
柯林斯先生是一个牧师,但他既傲慢又谄媚,既自负又谦卑。在第一卷第十三章中,他一封给班内特夫妇的信就已将他的为人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在信中他写到:“蒙刘易士?德伯格爵士遗孀凯瑟琳?德伯格夫人优宠有加,鼎立推荐,得以荣任本教区长一职。从今以后,将感恩戴德,恭待夫人,并竭尽绵薄,奉行英国教会厘定之法仪式。”
为了显示出自己地位之高,柯林斯过分地咬文嚼字,他的信艰涩古奥,装腔作势,令人好笑;字里行间又显示出他对凯瑟琳?德伯格夫人的谦卑。柯林斯对待凯瑟琳?德伯格夫人的态度不符合一个牧师的身份。牧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应该只是奉承有钱人。柯林斯先生还说凯瑟琳?德伯格夫人的女儿“要远远超过世界上最标致的女人”。但事实上,德伯格小姐弱不禁风,没有一点生气。在第一卷第十四章,柯林斯先生对班内特夫妇及女儿说:“在任何场合,我都乐于说几句这种玲珑巧妙的恭维之词,小姐太太听了都很愉快。”班内特先生说:“你的判断非常恰当”、“你很幸运,有这种刻意逢迎的本事”,话语中充满了嘲讽。可柯林斯智力贫乏,并不知道班内特先生在取笑他,他还尽力表演,丑态百出。
柯林斯择妻也受到了作者的嘲笑。在第一卷第十九章中,当柯林斯知道简已经有意中人时,他马上把目标对准了伊丽莎白,并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说:“我几乎在我一踏足府上,就把你选中当作我未来生活的伴侣。”、“第一,我认为,在安适的环境就像我现在这样,每个教士在自己的教区建立婚姻的榜样是一种正当的事情;第二,我深信,这将大大增进我个人的幸福;还有第三——这一点我也许应当尽先提出来——这是那位我有幸称为恩主的高贵夫人特别建议和叮嘱的。承蒙她两次重顾,惠赐她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伊丽莎白对他的虚伪感到无比的愤怒,不无讽刺地说道:“你提出求婚,我深感荣幸,可是除了拒绝以外,我别无它法。”
柯林斯的婚姻观根本不符合一个牧师的身份。在人们心目中,牧师应该按照基督教的婚姻思想选择伴侣,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柯林斯竟然在三天之内向两个女人求婚并以他的财产作为求婚的条件。而他求婚时的一席话则像宣读布道文一样虔诚、有条理,却也因此显得特别乏味和令人作呕,暴露了他的卑鄙。
三 使用艾弄尼塑造仗势欺人的人物
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在小说中也受到嘲笑。在第三卷第十四章中,她知道外甥达西爱上了伊丽莎白,却并不知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绝。于是,她亲自到伊丽莎白家,企图拆散她和达西。二人由此展开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伊丽莎白·本内特小姐,不久也要高高攀上我的外甥达西先生。虽然我知道这是造谣诽谤,虽然我不愿意认为可能真有其事来作践他,我还是当机立断,马上动身到这里来,好让你知道我的意见。”
“既然你认为不可能真有其事,……那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要不辞劳苦,远道而来了。”
“我一定要你就这个消息立刻向大家辟谣。”
“那么你亲自到朗博恩来看我和我全家,反倒证实它是真的了。”
……
“岂有此理!班内特小姐,我非要你说个明白不可。我外甥,向你求婚了吗?””
“夫人你已经声明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
“你异想天开,居然要高攀这门亲事,这绝对办不到。不,永远办不到。达西先生和我女儿订婚了。”
“如果已经订婚了,那么你就没有理由设想,他会向我求婚。”
……
作者运用言语艾弄尼揭露了凯瑟琳话语中的矛盾。这种前后参照的嘲弄,是嘲弄者有意借事物前后矛盾的特征去嘲弄事物的真相。
凯瑟琳从伊丽莎白家出来,就到达西那里,把她与伊丽莎白的谈话说给达西听,她的目的是要达西恨伊丽莎白,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却使达西知道了伊丽莎白爱他,并使他有了勇气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
四 使用艾弄尼塑造道德败坏的人物
魏肯是一个道德败坏的青年,他也遭到了作者的嘲笑。他说达西剥夺了他做牧师的权利:“两年前这个圣旨职出缺了,当时我正好达到了出任这个圣职的年龄,可是他却把它给了另一个人,而且同样确实的是,我自己问心无愧,没有做过什么事情使我不配得到这个圣职。”然而,读者却看到魏肯与莉迪亚私奔。魏肯自己承认他这样做是因为赌债逼得紧,他想借着攀一门亲事发一笔大财。
伊丽莎白为了嘲笑魏肯,当魏肯说他在城里见到达西时,她说:“也许是为了他和德伯格小姐结婚做准备吧。”其实,读者都知道达西是在为他和莉迪亚的事奔跑,而且是为了使伊丽莎白高兴。
班内特先生对魏肯不无讽刺地评价道:“他可是我见过的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我因为他而感到得意,不比寻常。我甚至可以和威廉·卢卡斯爵士这样的人一比高低,看他摆不摆得出一个价码更高的贵婿来。”
作者对于道德败坏人物除了不失时机地给予挖苦之外,还让他们在外表与内心、言辞与行动、得计之时的行为和暴露之后的结局之间形成强烈反差,嘲笑其可鄙与可悲。同时,还为他们安排一个情节跨度较大的本质暴露的过程。在叙事者或读者看来,他们的本质并不难识破,但在小说主要人物看来,他们却总是那么完美迷人,非得经历长时间、付出代价方能识破。
五 使用艾弄尼塑造性格内向的淑女形象
简是姐妹中最漂亮、心地又特别善良、典型的英国姑娘。她头脑清醒、温婉典雅,但又含蓄不露,有时令人不可琢磨。她始终对自己的真实感情守口如瓶,将自己对宾利的爱深藏于内心,以至于宾利没有发现她的爱情,差点失去这段美好的姻缘。
六 使用艾弄尼塑造幽默人物
班内特先生是个学者般的人物,闲暇时只喜欢在书房看书,不愿别人打扰,他机智幽默,把事情做在点子上,摈除世俗之见,关心女儿们的真正幸福,谈吐犀利。他常常扮演嘲弄者的角色,对柯林斯和魏肯进行嘲笑。然而,他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女儿。
七 使用艾弄尼塑造认识事物具有局限性的聪明主角
伊丽莎白无疑是全书中最出众的“有理智的人”,正是她的聪明、活泼又富有人格尊严的优点,使她在五姊妹中卓然不群。但她却又为魏肯所骗,听信他的谗言,对达西产生偏见,拒绝达西的求婚。接着,她经历了克服偏见的曲折过程:看到达西的复信,消除了对达西的误会;彭伯里之行对达西产生爱慕之心。
在第二卷第十三章里,伊丽莎白“越想越羞愧得无地自容。无论是想到达西,还是想到魏肯,她都不能不觉得自己盲目、狭隘、偏激、荒唐。”、“我的所作所为多么可耻呀!”、“我蠢还不是蠢在坠入情网,而是蠢在虚荣心。——就在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一个人对我有好感,我就高兴,另一个人不搭理我,我就生气,因此,不论是从他们俩中间的哪一个身上,我招来的都是成见和无知,而赶走的是理智。”作者通过她性格的前后变化形成对照,深刻地展现了她由认识—陷于偏见—克服偏见—再认识的性格发展过程。
奥斯丁使用艾弄尼的特点将喜剧人物及道德败坏人物个性的某一特征鲜明而讽刺地强调出来,使他们的行为与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产生强烈的反差,就像漫画中一个政治家的鼻子和眉毛那样,然后,作者让他们在一个个场合里出乖露丑,充分表现:牧师不按基督教的教义行事;知书达理的玛丽却表现出不知礼节;外表英俊的魏肯的内心却如此肮脏;横蛮霸道、企图阻止伊丽莎白和达西结婚的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却让达西知道了伊丽莎白爱他;明白事理的父亲却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女儿。奥斯丁使用艾弄尼给她笔下的人物画上了深刻的一笔,使这些人物具有真实的个性。
小说中男女主角的塑造往往要横跨整个故事,因此,必须立足于整部小说,参照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作者塑造男女主角,既运用艾弄尼展现人物怪僻、自相矛盾的性格,又让人物性格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前后对照,产生令读者意想不到的结果:聪明的伊丽莎白却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富裕、傲慢、瞧不起班内特一家的达西却爱上了伊丽莎白;发誓不嫁给达西的伊丽莎白却与达西终成连理。
总之,奥斯丁熟练地运用艾弄尼,成功地塑造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各种人物。她嘲笑了人物的缺点,说明了人无完人的永恒的道理,而且告诉我们书中人物的性格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在小说史上,奥斯丁是运用艾弄尼打破西方小说中完美无缺的正面主人公传统的先驱。奥斯丁的艾弄尼艺术是她揭示生活复杂面目和表现人的认识局限的得力手段,也是她小说戏剧性的主要来源。缺少艾弄尼,奥斯丁笔下的人物就不会如此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丁,张玲、张扬译:《傲慢与偏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2] See The New English Bible New Testament,P320,Penguin Books Lt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Cambriddge University Press,1961.
作者简介:伍艳萍,女,1963—,广西全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工作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简·奥斯丁 Irony 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以往的研究中,Irony曾被译为“反讽”。也因此,Irony常被误认为讽刺。本文将“Irony”译为“艾弄尼”,以保持该词的原意。事实上,艾弄尼分为言语艾弄尼与观察艾弄尼:言语艾弄尼是指说一件事,但意味着另一件事;观察艾弄尼是指事实与某人所想或期待的不一样。
英国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丁继承了莎士比亚、菲尔丁等作家运用艾弄尼的传统,以高度的艺术手法,熔铸出更为成熟的艾弄尼塑造她的人物。《傲慢与偏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 使用艾弄尼塑造头脑简单、愚蠢的人物
《傲慢与偏见》是这样开始的:“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叙事者似乎站在故事之外,持中立态度,思考着一般的人生问题。然而,当班内特先生和“他的太太”一开始对话,我们就发现,对于这一见解班内特太太会高兴得跳起来表示赞同;而作者假装表明其思想与班内特太太的思想是一致的。在这里,嘲弄者对被嘲弄者并不加以嘲笑,而是镇定自若地、平铺直叙地把被嘲弄者的言谈举止加以客观描述和记录,表现其思想的贫乏空虚。这些手段的反面所构成的强烈而有力的对照,达到了嘲弄的目的。
事实上,并不是“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当然想娶个妻子”,而是班内特太太想让女儿嫁个有钱的丈夫。班内特先生嘲笑地问他的太太,有钱的宾利“住到这儿来就是打这个主意吗?”在这里,班内特先生成了嘲弄者,他假装无知,体现出嘲弄的意图。随后,班内特先生说班内特太太也那么“标致”、“宾利先生也许倒先看上了你”等话,对班内特太太进行嘲笑。这样一来,嘲弄的调子被推向了高潮。班内特太太头脑简单,丈夫拿她来开心、称赞她美丽时,她并没有听出这是反语。
玛丽是另一个喜剧性的人物。她爱读书,应该明白很多道理,可她虽然能说出许多道理,却并不能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第一卷第十八章中,玛丽略微一受大家的撮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唱起歌来,她唱了一节又一节,她嗓音细弱,态度做作,令人难受极了。她父亲因此大声说:“你表演得好极了,孩子。你让我们大家开心的时间够长了。”作者把两个前后不一致的形象不加评论地并列起来,使人物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她父亲的言语艾弄尼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书中还有一个例子,当玛丽的妹妹莉迪亚与魏肯私奔后,全家人万分焦急。玛丽却用一副深思熟虑的神气说:“这是一件极其不幸的事情,大家很有可能会纷纷议论。但是我们必须顶住这股恶浪,用手足之间相互慰籍的乳香,来涂抹彼此受到伤害的心灵。”玛丽过分地咬文嚼字,话语沉闷,艰涩古奥,充满陈词滥调。
二 使用艾弄尼塑造趋炎附势的人物
柯林斯先生是一个牧师,但他既傲慢又谄媚,既自负又谦卑。在第一卷第十三章中,他一封给班内特夫妇的信就已将他的为人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在信中他写到:“蒙刘易士?德伯格爵士遗孀凯瑟琳?德伯格夫人优宠有加,鼎立推荐,得以荣任本教区长一职。从今以后,将感恩戴德,恭待夫人,并竭尽绵薄,奉行英国教会厘定之法仪式。”
为了显示出自己地位之高,柯林斯过分地咬文嚼字,他的信艰涩古奥,装腔作势,令人好笑;字里行间又显示出他对凯瑟琳?德伯格夫人的谦卑。柯林斯对待凯瑟琳?德伯格夫人的态度不符合一个牧师的身份。牧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应该只是奉承有钱人。柯林斯先生还说凯瑟琳?德伯格夫人的女儿“要远远超过世界上最标致的女人”。但事实上,德伯格小姐弱不禁风,没有一点生气。在第一卷第十四章,柯林斯先生对班内特夫妇及女儿说:“在任何场合,我都乐于说几句这种玲珑巧妙的恭维之词,小姐太太听了都很愉快。”班内特先生说:“你的判断非常恰当”、“你很幸运,有这种刻意逢迎的本事”,话语中充满了嘲讽。可柯林斯智力贫乏,并不知道班内特先生在取笑他,他还尽力表演,丑态百出。
柯林斯择妻也受到了作者的嘲笑。在第一卷第十九章中,当柯林斯知道简已经有意中人时,他马上把目标对准了伊丽莎白,并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说:“我几乎在我一踏足府上,就把你选中当作我未来生活的伴侣。”、“第一,我认为,在安适的环境就像我现在这样,每个教士在自己的教区建立婚姻的榜样是一种正当的事情;第二,我深信,这将大大增进我个人的幸福;还有第三——这一点我也许应当尽先提出来——这是那位我有幸称为恩主的高贵夫人特别建议和叮嘱的。承蒙她两次重顾,惠赐她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伊丽莎白对他的虚伪感到无比的愤怒,不无讽刺地说道:“你提出求婚,我深感荣幸,可是除了拒绝以外,我别无它法。”
柯林斯的婚姻观根本不符合一个牧师的身份。在人们心目中,牧师应该按照基督教的婚姻思想选择伴侣,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柯林斯竟然在三天之内向两个女人求婚并以他的财产作为求婚的条件。而他求婚时的一席话则像宣读布道文一样虔诚、有条理,却也因此显得特别乏味和令人作呕,暴露了他的卑鄙。
三 使用艾弄尼塑造仗势欺人的人物
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在小说中也受到嘲笑。在第三卷第十四章中,她知道外甥达西爱上了伊丽莎白,却并不知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绝。于是,她亲自到伊丽莎白家,企图拆散她和达西。二人由此展开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伊丽莎白·本内特小姐,不久也要高高攀上我的外甥达西先生。虽然我知道这是造谣诽谤,虽然我不愿意认为可能真有其事来作践他,我还是当机立断,马上动身到这里来,好让你知道我的意见。”
“既然你认为不可能真有其事,……那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要不辞劳苦,远道而来了。”
“我一定要你就这个消息立刻向大家辟谣。”
“那么你亲自到朗博恩来看我和我全家,反倒证实它是真的了。”
……
“岂有此理!班内特小姐,我非要你说个明白不可。我外甥,向你求婚了吗?””
“夫人你已经声明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
“你异想天开,居然要高攀这门亲事,这绝对办不到。不,永远办不到。达西先生和我女儿订婚了。”
“如果已经订婚了,那么你就没有理由设想,他会向我求婚。”
……
作者运用言语艾弄尼揭露了凯瑟琳话语中的矛盾。这种前后参照的嘲弄,是嘲弄者有意借事物前后矛盾的特征去嘲弄事物的真相。
凯瑟琳从伊丽莎白家出来,就到达西那里,把她与伊丽莎白的谈话说给达西听,她的目的是要达西恨伊丽莎白,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却使达西知道了伊丽莎白爱他,并使他有了勇气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
四 使用艾弄尼塑造道德败坏的人物
魏肯是一个道德败坏的青年,他也遭到了作者的嘲笑。他说达西剥夺了他做牧师的权利:“两年前这个圣旨职出缺了,当时我正好达到了出任这个圣职的年龄,可是他却把它给了另一个人,而且同样确实的是,我自己问心无愧,没有做过什么事情使我不配得到这个圣职。”然而,读者却看到魏肯与莉迪亚私奔。魏肯自己承认他这样做是因为赌债逼得紧,他想借着攀一门亲事发一笔大财。
伊丽莎白为了嘲笑魏肯,当魏肯说他在城里见到达西时,她说:“也许是为了他和德伯格小姐结婚做准备吧。”其实,读者都知道达西是在为他和莉迪亚的事奔跑,而且是为了使伊丽莎白高兴。
班内特先生对魏肯不无讽刺地评价道:“他可是我见过的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我因为他而感到得意,不比寻常。我甚至可以和威廉·卢卡斯爵士这样的人一比高低,看他摆不摆得出一个价码更高的贵婿来。”
作者对于道德败坏人物除了不失时机地给予挖苦之外,还让他们在外表与内心、言辞与行动、得计之时的行为和暴露之后的结局之间形成强烈反差,嘲笑其可鄙与可悲。同时,还为他们安排一个情节跨度较大的本质暴露的过程。在叙事者或读者看来,他们的本质并不难识破,但在小说主要人物看来,他们却总是那么完美迷人,非得经历长时间、付出代价方能识破。
五 使用艾弄尼塑造性格内向的淑女形象
简是姐妹中最漂亮、心地又特别善良、典型的英国姑娘。她头脑清醒、温婉典雅,但又含蓄不露,有时令人不可琢磨。她始终对自己的真实感情守口如瓶,将自己对宾利的爱深藏于内心,以至于宾利没有发现她的爱情,差点失去这段美好的姻缘。
六 使用艾弄尼塑造幽默人物
班内特先生是个学者般的人物,闲暇时只喜欢在书房看书,不愿别人打扰,他机智幽默,把事情做在点子上,摈除世俗之见,关心女儿们的真正幸福,谈吐犀利。他常常扮演嘲弄者的角色,对柯林斯和魏肯进行嘲笑。然而,他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女儿。
七 使用艾弄尼塑造认识事物具有局限性的聪明主角
伊丽莎白无疑是全书中最出众的“有理智的人”,正是她的聪明、活泼又富有人格尊严的优点,使她在五姊妹中卓然不群。但她却又为魏肯所骗,听信他的谗言,对达西产生偏见,拒绝达西的求婚。接着,她经历了克服偏见的曲折过程:看到达西的复信,消除了对达西的误会;彭伯里之行对达西产生爱慕之心。
在第二卷第十三章里,伊丽莎白“越想越羞愧得无地自容。无论是想到达西,还是想到魏肯,她都不能不觉得自己盲目、狭隘、偏激、荒唐。”、“我的所作所为多么可耻呀!”、“我蠢还不是蠢在坠入情网,而是蠢在虚荣心。——就在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一个人对我有好感,我就高兴,另一个人不搭理我,我就生气,因此,不论是从他们俩中间的哪一个身上,我招来的都是成见和无知,而赶走的是理智。”作者通过她性格的前后变化形成对照,深刻地展现了她由认识—陷于偏见—克服偏见—再认识的性格发展过程。
奥斯丁使用艾弄尼的特点将喜剧人物及道德败坏人物个性的某一特征鲜明而讽刺地强调出来,使他们的行为与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产生强烈的反差,就像漫画中一个政治家的鼻子和眉毛那样,然后,作者让他们在一个个场合里出乖露丑,充分表现:牧师不按基督教的教义行事;知书达理的玛丽却表现出不知礼节;外表英俊的魏肯的内心却如此肮脏;横蛮霸道、企图阻止伊丽莎白和达西结婚的凯瑟琳·德伯格夫人却让达西知道了伊丽莎白爱他;明白事理的父亲却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女儿。奥斯丁使用艾弄尼给她笔下的人物画上了深刻的一笔,使这些人物具有真实的个性。
小说中男女主角的塑造往往要横跨整个故事,因此,必须立足于整部小说,参照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作者塑造男女主角,既运用艾弄尼展现人物怪僻、自相矛盾的性格,又让人物性格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前后对照,产生令读者意想不到的结果:聪明的伊丽莎白却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富裕、傲慢、瞧不起班内特一家的达西却爱上了伊丽莎白;发誓不嫁给达西的伊丽莎白却与达西终成连理。
总之,奥斯丁熟练地运用艾弄尼,成功地塑造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各种人物。她嘲笑了人物的缺点,说明了人无完人的永恒的道理,而且告诉我们书中人物的性格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在小说史上,奥斯丁是运用艾弄尼打破西方小说中完美无缺的正面主人公传统的先驱。奥斯丁的艾弄尼艺术是她揭示生活复杂面目和表现人的认识局限的得力手段,也是她小说戏剧性的主要来源。缺少艾弄尼,奥斯丁笔下的人物就不会如此栩栩如生。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丁,张玲、张扬译:《傲慢与偏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2] See The New English Bible New Testament,P320,Penguin Books Lt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Cambriddge University Press,1961.
作者简介:伍艳萍,女,1963—,广西全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工作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