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ughty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基于高职教育核心理念,将个性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个性化教育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这是一个开放的模式,是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突破中的有效探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实践,对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社交礼仪;教学应用
  本文从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构建方法人手,旨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通过一门课程的改进和设计,开创更适应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在我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前身是私塾教学,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也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孔子的学生三千,都成了某一行业的精通者,这就是个别教学的特色和本质。高职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从目前高职教育教学领域来看,应该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笔者认为,适应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培养出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适应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探索一条适合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二、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积极地转变观念
  在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时,我们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不仅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做到不拘一格的、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的培养的模式合理与否、科学与否,抑制制约着人才的培养成功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入并落实教学当中,将更多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个性,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更多选择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全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应该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加强对学生指导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各种学习环境,并且帮助学生进行选择。
  三、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教法实践
  (一)角色扮演法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对各种角色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不同的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会去如何以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以“涉外礼仪”的知识引导为例,在这一知识点的引导中,让学生尝试去扮演“中国主人”和“外国友人”的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能够明白人与人交往时礼仪的重要性。在角色扮演期间,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显著的激发,参与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而这样一种个性化的教学实践,可以在更好地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模拟情境法
  情景模拟法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各阶段、各层次的教学中均已广泛应用。比如,在涉及到“面试礼仪”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时,布置任务:模拟面试场景,进行间短的自我介绍。在场景中,学生尽可能地满足面试时自我介绍的要求,而学生为了能够打动“面试官”,纷纷通过讲名字的个性化来由和小故事来进行自我介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额效果。
  四、个性化教学在《社交礼仪》课程中的考核形式
  (一)个人形象设计大赛
  个人形象设计大赛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容、仪表、仪态、言行举止等,通过对上述各方面内容的综合评定,用于评定个人礼仪规范,同时也展现出学生的自我风格(占总成绩的40%)。这是对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和掌握的很好考核方式,有很强的个性展示和发挥空间。很多学生在这个考核环节,精心设计服饰和妆容,努力展示最有个性的个人形象。
  (二)情景剧考核
  课程期末考试为学生分组自编自演的社交礼仪情景剧,完成课程所学习的基本礼仪的综合表现,现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占总成绩60%。考前两周,先给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由学生设计构思编写剧本,安排角色。根据自身特點,在情景剧中饰演合适的角色,充分展现个人魅力。这个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文字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个性展示的欲望。
  通过这两种考核方式,很好地达到考核效果,学生更愿意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表演和表现,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同,学生有成就感。
  通过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有了明显的增强,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CET 考试听力的新题型,然后针对CET 考试新题型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包括正向反拨作用和负向反拨作用,以期对CET 考试命题人员和大学英语教师的听力教学产生一些启发作用。  关键词:CET 考试新题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反拨作用  一、大学英话CET考試听乃新逸型分前  2006年,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考试采用了新的题型,2007年,全国大
期刊
摘 要:2019年5月底,笔者到内蒙古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三中学支教,其间以同课异构的形式给高二年级学生上了《伶官传序》一课。该课例笔者就是围绕文言文阅读的“四味”进行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笔者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与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探究文言文阅读教学会有一定的启迪与思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阅读教学“四味”;《伶官传序》  语文核心素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编排重视学生写话思维的培育,指向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贵在激发学生的书面表达的兴趣,有表达的欲望。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上要丰富教学手段,让写话教学趣味化。通过丰富写话形式,借助智能化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想象,发
期刊
摘要: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希望,同时也是民族的希望,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力量,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身为大学身思想教育的必要条件,其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希望能够为高校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策略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不断提高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策划能力的内涵及培养对策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策划能力;内涵;培养  现行社会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一旦其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储备军,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大学生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体现。政治工作作为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提升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对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政治工作;大学生教育;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改变,现代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西方文化的流入,使得现代
期刊
摘要:职业素养是建立在职业信念、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这四大核心基础上,在进行职业工作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品质,体现在爱岗、敬业、乐观等关键方面,而这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不谋而合,可见工匠精神的培养正式解决眼下职业教育所有的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是把职业素养提升到极致的表现。  关键词:技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关心、爱父母长辈;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具有同情心;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当前独身子女居多的社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现象,他们的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给自己人格的形成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
期刊
摘 要:“让学”强调要留足可以供学生探讨数学问题的空间与时间,体现了生本化教学的思想。“引思”是在“让学”前提下对学生数学思考、探究过程的引领、指导与帮助。在“让学引思”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理应将过去提倡的一些有价值的做法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辩证的课堂支持系统,帮助学生打造一个有效的探究去向,在协同中阐述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让学引思;生本化  记得上世纪末笔者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启发式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双栖型学科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逐渐成为了高职院校主要发展的方向。本文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下双栖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入手,主要说明了我国当前校企合作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的途径,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双栖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社会的经济水平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