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必须创设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情境教学;任务设计;合作学习;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课上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创设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一、教学现状呼唤有创意的教学情境
由于信息技术课不是一门升学考试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再说它在学校教学中有其特殊的一面,普通高中学生来自城市、乡村各个地方的都有,大约一半的学生电脑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极差,可以说只会打字和玩游戏;绝大部分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在课堂上对上机很有兴趣,但对理论知识没任何兴趣。上课时学生经常在下面偷偷的玩游戏、聊天……而这种课堂与向往的相差很远,我们该去如何掌控呢?我认为关键是我们没有在课堂中触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的那根兴奋的神经。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针对目前的现状努力创造有利情境,克服不利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变为动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更新教育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了五点,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为达到这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师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应是教学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因此,情境教学的创设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围绕“课标”进行设计。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故事情境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例如:在讲“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这节内容时,我通过一些网络黑客被判刑视频片断、利用QQ诱骗等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有些教学内容整合成“故事”情境来给学生上,效果会更好。
创设故事情境应注意:1、故事选取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来确定。2、故事的讲述力争绘声绘色,教师用语调来渲染故事情景,教师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进入角色,展开联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法是在课堂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先提出问题,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本身就是一种提供学习资源的方法,它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1、问题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2、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实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可亲、富有情境。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中相关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
(三)创设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即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再次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例如:在上“信息技术利与弊”内容时,采用小组辩论会的形式,效果非常好。学生针对“任务”展开讨论交流,采用小组学习;教师总结与评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活跃,主动探究意识强烈。
创设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应注意:1、任务的设置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切忌整搬照套。2、任务的设置要结合学生基础实际,注意任务的层次性。3、任务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吸引学生,增强任务的兴趣性。4、任务的设置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他们的团队集体意识。
(四)创设应用情境
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如能联系生活,创设应用情境,则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获取信息的方法》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联系生活,创设了以“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化古迹、风土人情”为主题的学习情境。课上,我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我们家乡多少”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面对小小计算机,要想了解更多的有关自己家乡的信息,就要学习如何如何运用各种搜索方法。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因此学习起来兴趣极浓。很快,他们便通过自己的主动尝试、合作研究的方法掌握了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料的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淡化了知识本身的难度。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认为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情境本身不是教学目的,而只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因此,在具体实施情境教学法时,必须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意方法上的启发性。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情境时,从中受到启发、发展智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关键词】情境教学;任务设计;合作学习;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课上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因此,教学过程必须创设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一、教学现状呼唤有创意的教学情境
由于信息技术课不是一门升学考试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再说它在学校教学中有其特殊的一面,普通高中学生来自城市、乡村各个地方的都有,大约一半的学生电脑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极差,可以说只会打字和玩游戏;绝大部分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在课堂上对上机很有兴趣,但对理论知识没任何兴趣。上课时学生经常在下面偷偷的玩游戏、聊天……而这种课堂与向往的相差很远,我们该去如何掌控呢?我认为关键是我们没有在课堂中触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的那根兴奋的神经。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针对目前的现状努力创造有利情境,克服不利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变为动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二、更新教育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了五点,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为达到这个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师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应是教学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因此,情境教学的创设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围绕“课标”进行设计。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故事情境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例如:在讲“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这节内容时,我通过一些网络黑客被判刑视频片断、利用QQ诱骗等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有些教学内容整合成“故事”情境来给学生上,效果会更好。
创设故事情境应注意:1、故事选取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来确定。2、故事的讲述力争绘声绘色,教师用语调来渲染故事情景,教师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进入角色,展开联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法是在课堂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先提出问题,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本身就是一种提供学习资源的方法,它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1、问题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2、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实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可亲、富有情境。3、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中相关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
(三)创设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即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再次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例如:在上“信息技术利与弊”内容时,采用小组辩论会的形式,效果非常好。学生针对“任务”展开讨论交流,采用小组学习;教师总结与评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活跃,主动探究意识强烈。
创设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应注意:1、任务的设置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切忌整搬照套。2、任务的设置要结合学生基础实际,注意任务的层次性。3、任务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吸引学生,增强任务的兴趣性。4、任务的设置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他们的团队集体意识。
(四)创设应用情境
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如能联系生活,创设应用情境,则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获取信息的方法》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联系生活,创设了以“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化古迹、风土人情”为主题的学习情境。课上,我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我们家乡多少”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面对小小计算机,要想了解更多的有关自己家乡的信息,就要学习如何如何运用各种搜索方法。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因此学习起来兴趣极浓。很快,他们便通过自己的主动尝试、合作研究的方法掌握了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料的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淡化了知识本身的难度。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然,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认为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情境本身不是教学目的,而只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因此,在具体实施情境教学法时,必须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意方法上的启发性。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情境时,从中受到启发、发展智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