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都患有危重症疾病。患者由于病情较严重、变化较快,且家属无法陪伴在其身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不利于其病情的康复。为此,医院应加强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的心理干预,让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本文为读者介绍重症监护病房内病人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心理护理质量。
从影响ICU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着手干预,才能取得最佳的心理护理质量,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环境因素。①陌生环境。大多数病人在昏迷状态下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清醒时发现自己处在陌生的环境,亲属又不在身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恐惧、孤独以及焦虑等情绪。②噪音。重症监护室内医疗设备较多,例如疾病监护设备、治疗设备等,这些医疗设备运行期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例如气管吸痰声、报警声等,同时在检查疾病或者治疗时,也会有医生交流沟通的说话声,严重影响患者休息,容易引起患者疼痛加剧、烦躁不安、头痛、心烦和抑郁等情绪。③光线刺激。部分医疗设备在工作时,会不断闪烁信号灯。且为了保证治疗和监护的准确性,重症监护室在日间仍会使用照明设备,导致患者缺乏一定的时间性和时间感,进而造成睡眠节律和生物钟紊乱。
2.人员因素。重症监护室不允许家属探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重症监护室内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较大,其精神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忽视与家属和病人交流,尤其是气管切开、人工气道以及气管插管病人等,这极易增加ICU内患者的精神负担。
3.治疗因素。①护理因素。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静脉输液、留置引流管、调整体位或建立人工气道等,且随着病情的康复,还要进行鼻饲、采血以及拍片等检查,这些操作都会让病人出现不良情绪变化。②疼痛。切口和导管的牵拉会引起疼痛感,影响病人的舒适度,让其出现焦虑和失眠等不良现象。
(一)改善环境
医院要营造良好的重症监护环境。医院要给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和整洁的监护环境。在操作仪器设备时,护理人员的动作要轻缓,并调整监护设备的报警音量,以减低病人的感觉负荷。放置医疗仪器时要尽量远离病人头部,以降低设备对患者的干扰。护理人员在夜间要调整室内光线,让患者处于暗光的环境中,降低患者的视觉负担。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辅助其调整舒适体位,必要时可使用镇静药物,缓解病人的紧张感。当病人排泄物或者呕吐物污染衣物、床单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并更换干净的床单和衣物,提升患者的舒适感,进而降低心理负担。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病床之间要采取窗帘遮挡,避免其产生消极情绪。
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环境。提升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的睡眠质量,不仅能帮助其快速恢复体力,还能放松其心理情绪,有助于疾病康复。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夜间护理干预,尽量减小报警声、机械声以及说话声,给患者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提升其睡眠质量。
(二)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要利用沟通交流调整病人的不良情绪,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在和患者交谈时,护理人员要为其讲解院内先进的医疗设备、权威的医护团队以及以往的治愈病例,让其知晓现代医学的发展情况,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对于配合治疗较好的患者,给予一定的语言鼓励,进一步加大患者的治疗信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要倾听患者内心的感受,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结合心理干预方式,给予心理疏导,让其以最佳心境、积极情绪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三)支持系统
护理人员要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主动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并告知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目的和必要性。同时介绍室内的医疗设备和仪器,让其知晓各医疗设备的使用目的,以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昏迷患者,待其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要主动告知其所处地点和具体时间、病情情况以及家属情况等相关信息,缓解其紧张心理。同时也要让其知晓家属不能陪护的原因,取得患者的理解。对于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的患者,要通过口型、表情、手势以及动作等肢体语言判断病人的意图,进而给予相应的解答,已降低其精神负担。
(四)家属支持
家属探视之前,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的知识宣教,避免探视造成患者较大的心理情绪波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病情恢复。
上述内容是重症监护病房内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知晓引起病人心理变化的因素,例如环境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治疗因素等。然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订心理护理方案,从环境方面、心理方面、家属支持以及护患关系等方面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以平稳、积极的心态接受相关治疗。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
病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从影响ICU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着手干预,才能取得最佳的心理护理质量,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1.环境因素。①陌生环境。大多数病人在昏迷状态下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清醒时发现自己处在陌生的环境,亲属又不在身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恐惧、孤独以及焦虑等情绪。②噪音。重症监护室内医疗设备较多,例如疾病监护设备、治疗设备等,这些医疗设备运行期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例如气管吸痰声、报警声等,同时在检查疾病或者治疗时,也会有医生交流沟通的说话声,严重影响患者休息,容易引起患者疼痛加剧、烦躁不安、头痛、心烦和抑郁等情绪。③光线刺激。部分医疗设备在工作时,会不断闪烁信号灯。且为了保证治疗和监护的准确性,重症监护室在日间仍会使用照明设备,导致患者缺乏一定的时间性和时间感,进而造成睡眠节律和生物钟紊乱。
2.人员因素。重症监护室不允许家属探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此外,重症监护室内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较大,其精神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忽视与家属和病人交流,尤其是气管切开、人工气道以及气管插管病人等,这极易增加ICU内患者的精神负担。
3.治疗因素。①护理因素。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静脉输液、留置引流管、调整体位或建立人工气道等,且随着病情的康复,还要进行鼻饲、采血以及拍片等检查,这些操作都会让病人出现不良情绪变化。②疼痛。切口和导管的牵拉会引起疼痛感,影响病人的舒适度,让其出现焦虑和失眠等不良现象。
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一)改善环境
医院要营造良好的重症监护环境。医院要给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和整洁的监护环境。在操作仪器设备时,护理人员的动作要轻缓,并调整监护设备的报警音量,以减低病人的感觉负荷。放置医疗仪器时要尽量远离病人头部,以降低设备对患者的干扰。护理人员在夜间要调整室内光线,让患者处于暗光的环境中,降低患者的视觉负担。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辅助其调整舒适体位,必要时可使用镇静药物,缓解病人的紧张感。当病人排泄物或者呕吐物污染衣物、床单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清理并更换干净的床单和衣物,提升患者的舒适感,进而降低心理负担。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病床之间要采取窗帘遮挡,避免其产生消极情绪。
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环境。提升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的睡眠质量,不仅能帮助其快速恢复体力,还能放松其心理情绪,有助于疾病康复。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夜间护理干预,尽量减小报警声、机械声以及说话声,给患者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提升其睡眠质量。
(二)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要利用沟通交流调整病人的不良情绪,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在和患者交谈时,护理人员要为其讲解院内先进的医疗设备、权威的医护团队以及以往的治愈病例,让其知晓现代医学的发展情况,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对于配合治疗较好的患者,给予一定的语言鼓励,进一步加大患者的治疗信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要倾听患者内心的感受,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结合心理干预方式,给予心理疏导,让其以最佳心境、积极情绪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三)支持系统
护理人员要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主动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并告知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目的和必要性。同时介绍室内的医疗设备和仪器,让其知晓各医疗设备的使用目的,以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昏迷患者,待其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要主动告知其所处地点和具体时间、病情情况以及家属情况等相关信息,缓解其紧张心理。同时也要让其知晓家属不能陪护的原因,取得患者的理解。对于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的患者,要通过口型、表情、手势以及动作等肢体语言判断病人的意图,进而给予相应的解答,已降低其精神负担。
(四)家属支持
家属探视之前,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的知识宣教,避免探视造成患者较大的心理情绪波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病情恢复。
上述内容是重症监护病房内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知晓引起病人心理变化的因素,例如环境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治疗因素等。然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订心理护理方案,从环境方面、心理方面、家属支持以及护患关系等方面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以平稳、积极的心态接受相关治疗。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