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纯美爱情的颂歌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jay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化的《边城》是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一篇必选课文,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笔者所带的班级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对沈从文比较陌生,在语文学习上花的时间少,语言感悟能力较弱。于是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品味、感悟。教学的切入点宜小,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翠翠的性格入手,引导学生把握主题。
  一、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品味作者古朴典雅、丰富多变的小说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性格,进而探寻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揣摩小说中节制与含蓄的表达方式,细细索解,准确把握人物的关系及其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小说的语言,体味语言背后的内在含义,“小切口,深挖掘”,去感悟小说所蕴涵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教学难点:透入灵魂深处去品味人生,提高审美意识和文化品位,提高写作能力。
  二、确定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拟采用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合作探究方式。
   合作探究法:在小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法:介绍作者有关资料和作品,让学生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世界,零距离领悟文本主题,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提高写作能力。
   师生互动法:“小切口,深挖掘”,教师示范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通过对翠翠的性格分析,感悟小说所蕴涵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2.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
   知人论世,走进作者内心世界,零距离领悟文本主题;
   反复揣摩,合作探究,提升感悟。
  三、教学设想
  1.课文处理
  基于以上学情,教师不宜精讲细析。由于选文长、人物多、教学时间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品味、感悟。切入点宜小,拟从品味语言,分析翠翠的性格入手,引导学生把握主题。
  2.重难点处理
  结合翠翠人性美,让学生去合作探究。通过讨论、比较阅读突出学习重点,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文化氛围。教师点拨,感悟小说所蕴涵的人性美,品味人生,提高审美意识和文化品位。
  3.教学手段
  拟运用信息化技术,借助教学平台,通过微课助学、情境体验助手等工具调动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直观了解,节约时间,利用情境教学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快速进入角色,进行在线统计和评价,反馈教学实效。
  四、设想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沈从文这个只有小学文化却成为北大教授的传奇式人物,一个不屈从于现实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歌者,一个从边城出发跨越人生长河的游子。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师脚步,去理解主题,去把握人性美
   2.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检查预习,请学生展示自己给文章各部分所拟的小标题。
  初读课文,你對翠翠有怎样的印象?
   3.品味语言,把握性格  (结合选文,合作探究:学生四人一组,以翠翠心理活动为主线,讨论问题,选派代表上讲台发表看法,教师评价点拨。)
   ①翠翠美不美?美在何处?作者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其情愫?
  
   A翠翠被人送回,祖父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都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明确:少女的嗔怒、调皮、活泼跃然纸上。(语言个性化)
   B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没说全。还有二老傩送也好。含蓄传达出翠翠内心萌动的情愫。(语言含蓄)
   ②结合翠翠与傩送的对话,翠翠与爷爷的对话,分析翠翠的性格特点。
   明确:俗话说“一方风水养育一方人”,在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湘西边城小镇,翠翠向我们走来,她天真活泼,美丽善良,情窦初开,清纯专一,她展示了少女健康的情感、纯朴的个性。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美,这是一种人性美,也是一种人情美。沈从文用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翠翠的形象,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令人耳目一新。
   翠翠只是一个引子,从祖父、傩送兄弟、甚至于一个普通的商人身上,都能感受到他们古道热肠、重义轻利、热情好客等人性、人情美。
   ③了解小说人物及关系
   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情感?
   明确:傩送与翠翠有纯美的爱情;祖父与翠翠间有祖孙情;祖父与边城人有睦邻情。
   ④思考:《边城》人性美的背后是什么?
   明确:对边城小人物的同情、爱护,对城市尔虞我诈生活的厌倦。
  4.课堂小结
   一位美国学者在写给沈从文的诗的结尾处写道:“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从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上/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现在,有许多人,为了《边城》,为了翠翠而涌向湘西,这就是翠翠的魅力,这就是《边城》的魅力。
  5.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情节及翠翠的性格特点,续写故事,写一个你心目中理想的故事结局。
  五、教学思考
   长文如何短教,如何确立最佳切入点,这是教学本文的一大问题。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揣摩语言、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还是比较容易操作也比较妥当的。
其他文献
读写同步教学是让学生在课内、课外的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积累词汇和素材,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逐步增强学生谋篇布局和词汇运用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深化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逐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以便让学生在读写同步学习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精读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读写同步教学的过程
期刊
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方法之一的阅读,它按深度分为不同层次:浅层叫做“见而识”,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深层称为“悟后思”,领会作者精神意图后推及己身,引之为用。深度阅读是读者对作品所处时代文化盛宴的跨时空参与,这是实用阅读、功利阅读无法提供的享受。因此,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以深度阅读为主。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高中生处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级阶段,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
期刊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又是不容忽视的“重头戏”和“基础项”。在高考体制大变革的今天,“得阅读者得语文”的教育现象越发地凸显出来。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成为一项受高度重视并备受关注的时新课题,并已形成一种无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在教育体制处于“大改革、大发展”的紧要关头,教师只有瞄准“传统与时代”这一有机结合点,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才能从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
期刊
现行教育應该积极回应21世纪的学习和工作方式。伴随着人们对传统教育认识的改变,强制性学习的传统学校日渐衰落。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实施“互联网+”的经典篇目的阅读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生命的成长呢?  一、实施背景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学生由以前的被
期刊
《考试说明》在作文“发展等级”之“深刻”要求中明确,文章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从议论文的角度来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在认清事物的表象之后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内涵、根本属性。那又如何使议论文论述深刻呢?正如徐志摩所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从概念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  现在有些作文题偏重于形象化的表达,多用比喻来表述,比如下面的材料作文:“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成为
期刊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来说的文体,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相当一部分权重。目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定位比较单一,侧重点在文言字词的积累。这种单一化的价值追求削弱了文言文的文学价值与教育效能。下面笔者以《赤壁赋》为例,从语言、文化、思维、情感四个角度谈谈文言文经典的教学价值。  一、积累文言字词,发展语言品味能力  文言文经典教学的价值首先在于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解决文字理解方面的问题,
期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该怎么走?有没有模式?如果有模式,那么能否体现我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呢?——我相信,这样的问题势必困扰着一大批有志于高中语文课改的一线教师。因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以教定学被奉为圭臬,传统课堂忽视学生的真正需要,师生深受煎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教学的弊端越来越严重。不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就无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期刊
古语有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这句话精辟地阐释了语文和德育两者间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一项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教學中需重视学生的生命成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师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相关的常识是远远不足的,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高中语文教学需倡导以文育人,运用高中课本中的经典名篇,深入发掘其中的人文精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期刊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2的选文,以一条小狗的命运,反映出巴金先生敢于讲真话,勇于自我解剖与忏悔的高贵品质,折射出一个特殊时代的悲剧。这篇散文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散文史上的经典,不仅在于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和作者强烈的情感,还在于文章有很多意味深长的细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注意挖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下面笔者就课文教学中的两处细节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小孩要杀狗”的背
期刊
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近几年来,高考对散文的考查也不在少数,为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散文教学。散文因其特有的创作方法导致它不像小说一样浅显易懂,而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欣赏文本,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散文的独特魅力。  一、注重情感朗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