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教学,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注重体现从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突出人与人、学生与教材双向交流沟通,不强求统一认识而尊重个体差异,各有所获,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体验。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活动体验、感悟新知——体验内化、应用践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亲身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以创设情境、体验感悟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将情景与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丰富、有趣、带思考性的教学情境中,以情景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可以出示学生在超市购买奶粉的情境,看到在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品牌的奶粉,让学生观察:这些奶粉罐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和以前见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又如,在学习《抽屉问题》时,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想赢的心理设计4个学生抢占3个格子的游戏,所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必须全部进入格子,没在格子里的学生认输。如果有2个格子的学生人数一样多,用剪刀石头布决定胜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活动体验、感悟新知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都依赖于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而实践。“做”是教与学的中心点和衔接点,也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必要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在探究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学习《抽屉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组合作,要求是:用小磁铁在操作板上摆,根据不同的磁铁数和格子数,看看至少有几个小磁铁在同一个格子里,并填好研究记录,找到规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抽屉原理。
再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提出制作步骤:①取出抽屉里的制作材料,观察材料的特征;②在不浪费材料的前提下,制作成圆柱;③动手操作,争取制作成功。在小组反馈过程中,认识了圆柱的高、底面、侧面。然后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如果把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大家会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圆柱的高相等。这样,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内化,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数学的方法的目的。
体验内化、应用践行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善于把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善于抓住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相互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安排七巧板拼搭游戏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拼出自己喜爱的图案,并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最简便(变换成一个长方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只有实现了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在体验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注重创造,在创造中实现发展,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进贤小学)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亲身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以创设情境、体验感悟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将情景与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丰富、有趣、带思考性的教学情境中,以情景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可以出示学生在超市购买奶粉的情境,看到在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品牌的奶粉,让学生观察:这些奶粉罐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和以前见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又如,在学习《抽屉问题》时,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想赢的心理设计4个学生抢占3个格子的游戏,所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必须全部进入格子,没在格子里的学生认输。如果有2个格子的学生人数一样多,用剪刀石头布决定胜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活动体验、感悟新知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都依赖于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而实践。“做”是教与学的中心点和衔接点,也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必要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在探究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学习《抽屉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组合作,要求是:用小磁铁在操作板上摆,根据不同的磁铁数和格子数,看看至少有几个小磁铁在同一个格子里,并填好研究记录,找到规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抽屉原理。
再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提出制作步骤:①取出抽屉里的制作材料,观察材料的特征;②在不浪费材料的前提下,制作成圆柱;③动手操作,争取制作成功。在小组反馈过程中,认识了圆柱的高、底面、侧面。然后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如果把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大家会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圆柱的高相等。这样,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内化,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数学的方法的目的。
体验内化、应用践行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善于把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善于抓住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相互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安排七巧板拼搭游戏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拼出自己喜爱的图案,并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计算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最简便(变换成一个长方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只有实现了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在体验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注重创造,在创造中实现发展,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进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