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d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问题式教学法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开发学生潜能,从而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笔者即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对“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实施过程进行探索分析,以希望能够提出相关见解,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问题;教学有效性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施。
  一、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问题
  备课是对教学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课堂的问题设计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注重对课堂问题作精心设计。
  (1)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要做到这点,必须吃透教材,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从重点、难点入手设计问题。例如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中,君主立宪政体是重点,理论性比较强,但教材中没有直接讲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很多学生不理解。我就从英国现任的伊丽莎白女王入手,设问: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元首,她掌握英国政治的实权吗?她的哪些权力受到了限制?受到谁的限制?这种新型政体对英国、对世界有什么影响?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来突破重难点,这比教师的讲解印象更深刻些。
  (2)设计的问题要联系实际生活。教学中提倡多问“为什么?”但又不能凡事都问“为什么?”,以防使学生失去兴趣。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问题,如何把握问题设置的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使教与学结合地更为流畅呢?这就要求教师设疑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教师设疑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问题必须清楚、明晰。如果总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问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学生就没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了。如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可以先问学生:谁家或亲戚家有土地?种的有什么?种的东西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还是别人规定的?收获后能拿到市场上买吗?他们承包的土地能买吗?联系实际生活,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回答。学生在这样的设问中轻松掌握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3)设计的问题要循序渐进。人的认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且具备相关价值。首先,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其次,不断训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以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最后则通过层层深入形式,利用知识迁移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知识理解深刻性。
  (4)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先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不能简单以判断为主,这会直接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如在讲鸦片战争时,除了课本中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内容外,还可以拓展一下,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鸦片战争,而且使学生对近代列强侵华中国战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掌握类似历史事件学习的一般规律。
  二、课堂上要提高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备课中问题设计是否有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的贯彻所设计的提问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1)巧用多媒体展现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需要用图片、文字、史料、漫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立体化认识。以建国抗美援朝战争为例,上甘岭战役的小视频完全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建国初期的历史大背景下,让学生感受到在当时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抗美军的艰辛。再放一些美军入侵朝鲜、把战火烧至中国东北边境的历史图片,补充一些抗美援朝的相关史料,最后用文字展示讨论题:中国要不要抗美援朝?这样学生对抗美援朝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了解,讨论起来才有话可说,使学生直切认识到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活动。课前导入的教学目的在于回顾前文知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则希望通过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提问的关键在于巩固学生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思考时间。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应该及时予以评判,且应该针对性的说明学生回答价值。除却教师设计的基本问题之外,学生还应该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能力。当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疑问。某种意义层面而言,学生提问的价值比教师提问更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大有裨益。当然,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同样是他们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更是思维能力强弱高低的重要区别。
  总之,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问题教学法,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计强.《中学历史问题教学与问题设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0)
  [2]陆光平.《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文学教育教学艺术.2013(12)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对小学识字教学进行创新,就是改变原来枯燥、抽象、不容易识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汉子规律,培养创新能力,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以及旺盛的求知欲。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识字;教学实践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学习。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尽早让小学生认字,以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识字量,使孩子在愉快的环境
目前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浅见。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搞好基础教育工作……等问题就要求教师探讨、解决。下面我就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搞好中学数学教学谈点肤浅认识。  一、中学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
摘 要:小学生是国家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小学生的生长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它关乎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祖国的发展。而小学生生长式教学是指让小学生从小时候起自由发挥,教学方式按照儿童自己的兴趣及心理水准而设定的教学课堂方式,而不是按部就班按着家长的意愿被动的接受他们不喜欢的教育,这只会适得其反。本文首先将介绍小学生生长式教学的出现及思维方式,其次将梳理小学生生长式教学的思路,最后将构建完整的小
摘 要: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当然也要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数学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教学,而且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初中数学德育渗透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途径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激烈的挑战,世界各国愈来愈重视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通过各种音乐活动,结合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培养儿童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课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这一观点已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就音乐教学法的实际教法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创
现代社会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家长过于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导致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出现了负数,学生除了在学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课后,家长还不停地带孩子奔波于各个学习班之间,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学等不良情绪。孩子的快乐童年也随之慢慢的消失不见了,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也接踵而来。正常情况下,压力可促使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学习、复习,以期许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