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二篇。文章以时间为序,用清晰质朴的文字,刻画了颇具个性、亲切动人的长妈妈的鲜活形象,艺术地再现了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思想感情的发展轨迹:从“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意?”,以致凝聚、升华为心灵的祈祷与呐喊。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完美而巧妙地运用了“抑扬结合”的艺术手法。现将其过程简析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第一阶段:“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抑)
文章在交代了“阿长”的出身之后,列举了阿长的种种令人“讨厌”之处:不但“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还要“竖起第二个手指”“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多么没有礼貌;“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就要告诉“我”的母亲——压抑“我”的天性;睡相霸道,“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无法忍受;懂得许多规矩(吃福橘,说恭喜,人死要说老掉了,万不可从晒裤子的竹竿底下钻过等等)——真是烦琐之至。作者在这一层次的叙述和描写中,完全是以儿童的眼光和口吻,写出了“我”当时对长妈妈的反感和贬抑。从全文来看,正是这些叙述的描写,表现了长妈妈独具个性、不拘小节、质朴善良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特征。这种明贬实褒、抑中含扬的手法,独到而高明,巧妙而含蓄。
第二阶段:发生空前的敬意(扬)
长妈妈所讲的关于“长毛”的故事,虽然“和我毫不相干”,却使“我”知道了长妈妈“伟大的神力”:“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马厩炸了!”这使“我”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这些描写,从浅层看,表现了长妈妈的迷信、落后。但是,结合作品的背景看,还有更深的寓意,作者看似褒扬阿长的“神力”,实则揭示了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为劳动人民打天下的农民起义军,却不被像阿长这样的劳动人民所了解,这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三阶段:谋害隐鼠——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抑)
本文前后三次提到隐鼠,表示了对“隐鼠事件”的难以忘怀。隐鼠事件抹杀了“我”对长妈妈的敬意,这种情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因为长妈妈“伟大的神力”与“我”是“毫不相干的”,而隐鼠却是“我”当时最喜欢的宠物。
《阿长与<山海经>》行文至此,虽然对“谋害隐鼠”语焉不详,却是“我”对阿长情感变化的最低谷,为下文“新的敬意”埋下伏笔。从上下文的关系看,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法。
第四阶段:“三哼经”——产生新的敬意(扬)
隐鼠的被害,使“我”对绘图《山海经》的渴慕更加强烈了,以至于连“并非学者的”阿长也被惊动了。虽然“都对她说了”,但对于这样一个“我”所讨厌的阿长,显然是决无半点希冀的,然而——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霹雳似的一句话,强似吃福橘时的千言万语,使“我”震惊!如果说由“长毛”故事引发的敬意是一种对阿长个人神力的崇拜,那么此时的敬意,则包含着“我”愿望实现后的惊喜和感激——“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能做成功”,这使“我”更感受到了她的宽厚与仁爱,“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阿长已不再是原来的阿长,而是一个新的、值得敬重的长妈妈了。这种敬意源自心底,浓郁醇厚、顽强持久,虽经30年沧桑而不可磨灭,反如仙露琼浆,愈藏愈酽。
纵观全文,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耐人回味思索。作者以“抑”为手段,以“扬”为目的,抑扬褒贬,挥洒自如,使文章曲折生动、摇曳生姿。做了一辈子保姆、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的长妈妈将驻留读者心中;“黄胖而矮”、“颈子上还有许多疮疤”的長妈妈将驻留读者心中。让我们同鲁迅先生一起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第一阶段:“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抑)
文章在交代了“阿长”的出身之后,列举了阿长的种种令人“讨厌”之处:不但“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还要“竖起第二个手指”“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多么没有礼貌;“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就要告诉“我”的母亲——压抑“我”的天性;睡相霸道,“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无法忍受;懂得许多规矩(吃福橘,说恭喜,人死要说老掉了,万不可从晒裤子的竹竿底下钻过等等)——真是烦琐之至。作者在这一层次的叙述和描写中,完全是以儿童的眼光和口吻,写出了“我”当时对长妈妈的反感和贬抑。从全文来看,正是这些叙述的描写,表现了长妈妈独具个性、不拘小节、质朴善良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特征。这种明贬实褒、抑中含扬的手法,独到而高明,巧妙而含蓄。
第二阶段:发生空前的敬意(扬)
长妈妈所讲的关于“长毛”的故事,虽然“和我毫不相干”,却使“我”知道了长妈妈“伟大的神力”:“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马厩炸了!”这使“我”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这些描写,从浅层看,表现了长妈妈的迷信、落后。但是,结合作品的背景看,还有更深的寓意,作者看似褒扬阿长的“神力”,实则揭示了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为劳动人民打天下的农民起义军,却不被像阿长这样的劳动人民所了解,这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三阶段:谋害隐鼠——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抑)
本文前后三次提到隐鼠,表示了对“隐鼠事件”的难以忘怀。隐鼠事件抹杀了“我”对长妈妈的敬意,这种情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因为长妈妈“伟大的神力”与“我”是“毫不相干的”,而隐鼠却是“我”当时最喜欢的宠物。
《阿长与<山海经>》行文至此,虽然对“谋害隐鼠”语焉不详,却是“我”对阿长情感变化的最低谷,为下文“新的敬意”埋下伏笔。从上下文的关系看,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法。
第四阶段:“三哼经”——产生新的敬意(扬)
隐鼠的被害,使“我”对绘图《山海经》的渴慕更加强烈了,以至于连“并非学者的”阿长也被惊动了。虽然“都对她说了”,但对于这样一个“我”所讨厌的阿长,显然是决无半点希冀的,然而——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霹雳似的一句话,强似吃福橘时的千言万语,使“我”震惊!如果说由“长毛”故事引发的敬意是一种对阿长个人神力的崇拜,那么此时的敬意,则包含着“我”愿望实现后的惊喜和感激——“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能做成功”,这使“我”更感受到了她的宽厚与仁爱,“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阿长已不再是原来的阿长,而是一个新的、值得敬重的长妈妈了。这种敬意源自心底,浓郁醇厚、顽强持久,虽经30年沧桑而不可磨灭,反如仙露琼浆,愈藏愈酽。
纵观全文,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耐人回味思索。作者以“抑”为手段,以“扬”为目的,抑扬褒贬,挥洒自如,使文章曲折生动、摇曳生姿。做了一辈子保姆、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的长妈妈将驻留读者心中;“黄胖而矮”、“颈子上还有许多疮疤”的長妈妈将驻留读者心中。让我们同鲁迅先生一起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