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语文素养,基于这个目的,个人觉得,传统的教师先备好教案,然后在课上按照自己备好的教案一步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与其让学生不知道目标地跟着老师走,不如在教学伊始就把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步骤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案”有清晰的了解,形成自己的“学案”。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程序有了解后,这样他就能带着清楚的学习目的和清晰的学习步骤来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后,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环节必将紧凑而高效。那么,让学生带着“学案”进行阅读的作用和策略有哪些呢?以下列举一二。
一、用“学案”疏导与引发
教学伊始,教师将自己的教案浓缩成凝炼的学案,清楚地出示给学生,能开启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疏导与引发作用。因为面对一篇新的课文,学生常常是不知从何处着手进行阅读的,这时,教师的引领就非常重要。
比如,学习《草原》一文,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学案”: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看课文分成哪两部分。(“景美”和“人美”)
3.找出每部分体现“景美”和“人美”的词句,用心阅读、揣摩、圈注。
给予这样的引领后,学生的自主阅读就有了方向,也会更有效率。
二、提供多种学案选择
同一篇课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适合他们的教法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适合不同学生的学案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们可以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在同一堂课上提供给学生多种学案,让学生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份学案,进行最有价值的阅读。
比如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学案,形成不同的学习思路。
学案1:
读课文思考:天游峰有何特点?课文为何明明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却要先写天游峰……
——由“天游峰”切入
学案2:
读读课文,找出天游峰的扫路人说的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由“人物语言”切入
学案3:
仔细读读全文,看看一般游人和“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何不一样,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在书上画出重点的句子,写上批注……
——由“人物对比”切入
三、学生参与制定学案
学案的制定不一定完全由老师来实行,在学生有一定的体验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再多“放”一下手,让学生尝试着也来参与制定学案,引领学生自己寻找对课文的关注点,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设计、制定自己的学习线路,这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来说也会是一个飞跃。
例如,在学习古诗《所见》时,因为之前已经有过相关的学习经验,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拟定学案,在经过思考、讨论后,学生最终拟定了这样的学案:
1.初读古诗,把握诗的主要内容。
2.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尝试“演一演”,再现古诗情境。
4.试着“改一改”,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5.根据对古诗的解读“画一画”,为古诗配一幅图画,和所写的记叙文配套。
这样的学案,作为教者看来,虽然是学生拟定的,但已经十分成熟可行,学生的能力可见一斑。
四、引导学生自主反思
这是针对让学生自拟学案而言的,让学生自己拟定学案毕竟是一种尝试,有时学生自己拟定的学案也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这时,引导学生自主反思、自主内化、自主梳理,也会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如学习《推敲》一文,在按照学生自拟的以课题入手的学案进行学习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深入探究课文,让学生反思刚才的学案,想想还可以尝试用哪种更有效的学案?让学生试着选择其它的切入点,如从研究贾岛生平和他的诗开始,或以正常的学习一个故事的方式,即探寻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在反思、实践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对文本学习的一个深化,也是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用“学案”疏导与引发
教学伊始,教师将自己的教案浓缩成凝炼的学案,清楚地出示给学生,能开启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疏导与引发作用。因为面对一篇新的课文,学生常常是不知从何处着手进行阅读的,这时,教师的引领就非常重要。
比如,学习《草原》一文,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学案”: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看课文分成哪两部分。(“景美”和“人美”)
3.找出每部分体现“景美”和“人美”的词句,用心阅读、揣摩、圈注。
给予这样的引领后,学生的自主阅读就有了方向,也会更有效率。
二、提供多种学案选择
同一篇课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适合他们的教法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适合不同学生的学案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们可以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在同一堂课上提供给学生多种学案,让学生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份学案,进行最有价值的阅读。
比如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学案,形成不同的学习思路。
学案1:
读课文思考:天游峰有何特点?课文为何明明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却要先写天游峰……
——由“天游峰”切入
学案2:
读读课文,找出天游峰的扫路人说的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由“人物语言”切入
学案3:
仔细读读全文,看看一般游人和“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何不一样,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在书上画出重点的句子,写上批注……
——由“人物对比”切入
三、学生参与制定学案
学案的制定不一定完全由老师来实行,在学生有一定的体验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再多“放”一下手,让学生尝试着也来参与制定学案,引领学生自己寻找对课文的关注点,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设计、制定自己的学习线路,这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来说也会是一个飞跃。
例如,在学习古诗《所见》时,因为之前已经有过相关的学习经验,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拟定学案,在经过思考、讨论后,学生最终拟定了这样的学案:
1.初读古诗,把握诗的主要内容。
2.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尝试“演一演”,再现古诗情境。
4.试着“改一改”,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5.根据对古诗的解读“画一画”,为古诗配一幅图画,和所写的记叙文配套。
这样的学案,作为教者看来,虽然是学生拟定的,但已经十分成熟可行,学生的能力可见一斑。
四、引导学生自主反思
这是针对让学生自拟学案而言的,让学生自己拟定学案毕竟是一种尝试,有时学生自己拟定的学案也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这时,引导学生自主反思、自主内化、自主梳理,也会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如学习《推敲》一文,在按照学生自拟的以课题入手的学案进行学习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深入探究课文,让学生反思刚才的学案,想想还可以尝试用哪种更有效的学案?让学生试着选择其它的切入点,如从研究贾岛生平和他的诗开始,或以正常的学习一个故事的方式,即探寻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在反思、实践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对文本学习的一个深化,也是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