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实现角色转变,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环境,适应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班主任的管理职能,并通过班级管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角色转变;和谐;多元化
一、从管理者向旁观者转变,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长期以来,很多班主任总是埋怨班主任工作如何“难做”,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要敢于让学生去摸索,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成功后的喜悦。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在班级中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
1. 让学生参与班规制定,激发学生“自治”意识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正是受到这些大教育家的启发,所以每当我接手新的一个班级时,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让学生明确班规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班规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征集“金点子”,让全体学生参与,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然后再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在管理自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行起来效果很好。
2. 健全班级组织机构,促使学生做好自我管理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管理,而缺乏主人翁意识。如果能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在班级管理时要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建立多样化的自主管理小组,学生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除了减轻老师的管理负责外,也能使管理工作的实效大大提高。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过一句话:“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千万别替他去做。”让我们所有的班主任都记住这句话,把管理权放心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从绝对权威者向提倡者转变,创设民主的班级管理环境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主动与受动的关系。现代化的班级管理,并不排斥这种关系,而更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与学生既是互为管理的对象,又是互为管理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角色特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掌握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要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班集体当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看成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既有“向师性”,有接受教育管理的一面,又有独立思考并决定是否接受教育管理的一面,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管理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环境,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一个民主的班级管理环境能对班级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应以情感教育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作为教育过程重要组成环节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从不偏信偏爱。
其次,班主任得“坐下来”听学生倾诉,“蹲下来”了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有积极和消极的感情都表现出来,这也是班主任和学生交朋友的起码要求。静静地听学生把话讲完,让学生觉得你真正地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你对他的尊重,作为倾听者给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你也才有机会与他们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恐惧、压抑、悲伤。
三、从学生评价的独断者向学生评价的组织者转变,实现多元化评价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老师是评价学生的绝对权威。这样往往会存在偏差,导致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因而,班主任在对班级学生的评价中,拥有独断地位。随着信息多源和学生活动的多样化,而且由于班主任工作中客观的时间与空间局限,班主任已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价值追求,也使班主任失去了独断的价值。只有与学生发展相关的多方面人员的共同评价,才有可能使对学生发展相关的多方面人员的共同评价,才有可能使对学生的评价比较趋于合理。因此,班主任成为各种评价的组织者和评价结果的协商者。如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其它科任老师对该学生的评价,同时加强与家长的信息沟通,班主任根据科任老师、家长和自己的多方学生表现信息,进行综合考量,达成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的恰当的评价。只有如此,拓宽评价的渠道,综合多方的评价信息,才能令我们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既恰如其分,更加重要的是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丰富工作方法和手段,深入学生的心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促进班级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文忠.自主教育与班主任工作[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3]王海燕.论班级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09).
【关键词】班级管理;角色转变;和谐;多元化
一、从管理者向旁观者转变,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长期以来,很多班主任总是埋怨班主任工作如何“难做”,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要敢于让学生去摸索,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成功后的喜悦。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在班级中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
1. 让学生参与班规制定,激发学生“自治”意识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正是受到这些大教育家的启发,所以每当我接手新的一个班级时,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让学生明确班规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班规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征集“金点子”,让全体学生参与,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然后再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在管理自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行起来效果很好。
2. 健全班级组织机构,促使学生做好自我管理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管理,而缺乏主人翁意识。如果能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所以,在班级管理时要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建立多样化的自主管理小组,学生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除了减轻老师的管理负责外,也能使管理工作的实效大大提高。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过一句话:“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千万别替他去做。”让我们所有的班主任都记住这句话,把管理权放心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从绝对权威者向提倡者转变,创设民主的班级管理环境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主动与受动的关系。现代化的班级管理,并不排斥这种关系,而更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与学生既是互为管理的对象,又是互为管理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角色特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掌握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要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班集体当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班级管理中,把学生看成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管理的主体。学生既有“向师性”,有接受教育管理的一面,又有独立思考并决定是否接受教育管理的一面,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管理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环境,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一个民主的班级管理环境能对班级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应以情感教育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作为教育过程重要组成环节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从不偏信偏爱。
其次,班主任得“坐下来”听学生倾诉,“蹲下来”了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有积极和消极的感情都表现出来,这也是班主任和学生交朋友的起码要求。静静地听学生把话讲完,让学生觉得你真正地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你对他的尊重,作为倾听者给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你也才有机会与他们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恐惧、压抑、悲伤。
三、从学生评价的独断者向学生评价的组织者转变,实现多元化评价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老师是评价学生的绝对权威。这样往往会存在偏差,导致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表现。因而,班主任在对班级学生的评价中,拥有独断地位。随着信息多源和学生活动的多样化,而且由于班主任工作中客观的时间与空间局限,班主任已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价值追求,也使班主任失去了独断的价值。只有与学生发展相关的多方面人员的共同评价,才有可能使对学生发展相关的多方面人员的共同评价,才有可能使对学生的评价比较趋于合理。因此,班主任成为各种评价的组织者和评价结果的协商者。如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其它科任老师对该学生的评价,同时加强与家长的信息沟通,班主任根据科任老师、家长和自己的多方学生表现信息,进行综合考量,达成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的恰当的评价。只有如此,拓宽评价的渠道,综合多方的评价信息,才能令我们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既恰如其分,更加重要的是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丰富工作方法和手段,深入学生的心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促进班级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文忠.自主教育与班主任工作[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3]王海燕.论班级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