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之一,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石。本文阐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如何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行业对青年求职者和从业人员都要求具备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然而中职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对这样一些步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学有所得呢?我认为只有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努力,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才能让中职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轻松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作笔记。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待下次上实作课时,学生对已学知识印象大减,完成实作任务存在一定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惰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于讲求知识的整体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雾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应选取学生实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模块。
二、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编写校本教材
传统的中职统编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为什么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专业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书本上,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没有真正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也不利于学生就业。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发校本教材。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实用、能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应该从基础知识抓起,比如,打字、办公软件的应用,使他们对这些计算机基础课产生一定的兴趣,为后面进一步教学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兴趣。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中英文录入、建立班级成绩档案、文档的编辑排版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讲多练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用贴切的实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说明,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在此过程中,结合校本教材,让学生探讨要运用哪些知识;再使用投影、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的实作作品,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从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换句话说,教师应该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关爱学生,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平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缺少培优辅差,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差生越学越没兴趣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层次划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多下工夫,要充分考虑哪些知识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哪些知识能使差生取得较大进步,哪些知识能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然后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取得进步,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5.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师以展示任务、分解任务、变式创新、综合提高等几个阶段加以实施,而学生则以明确任务、探究学习、完成任务、技能形成、拓展任务等几个阶段去实现,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使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例如:word中的绘制表格,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一张简单的课程表,并提出表格由哪此部分组成,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演示制作表格的三种方法,学生听完分析后,制作出刚才所展示的课程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格式对表格美化;学生完成后,各小组相互评价实作作品,教师选出不同特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点评;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制作表格的知识,绘制一张个人简历,并填写相关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个人简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层面的目的。
总之,只有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讲多练、培优辅差、多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充满自信地面向招聘单位。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2]魏慧彩.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D].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行业对青年求职者和从业人员都要求具备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然而中职学校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对这样一些步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学有所得呢?我认为只有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努力,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才能让中职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轻松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作笔记。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待下次上实作课时,学生对已学知识印象大减,完成实作任务存在一定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惰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于讲求知识的整体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雾境界,让学生产生了对学好计算机的恐惧感。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应选取学生实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如计算机基础模块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模块。
二、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编写校本教材
传统的中职统编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为什么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专业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书本上,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没有真正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也不利于学生就业。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发校本教材。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实用、能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应该从基础知识抓起,比如,打字、办公软件的应用,使他们对这些计算机基础课产生一定的兴趣,为后面进一步教学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兴趣。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中英文录入、建立班级成绩档案、文档的编辑排版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讲多练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用贴切的实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说明,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在此过程中,结合校本教材,让学生探讨要运用哪些知识;再使用投影、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的实作作品,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从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换句话说,教师应该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关爱学生,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平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缺少培优辅差,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差生越学越没兴趣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层次划分,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多下工夫,要充分考虑哪些知识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哪些知识能使差生取得较大进步,哪些知识能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然后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取得进步,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5.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师以展示任务、分解任务、变式创新、综合提高等几个阶段加以实施,而学生则以明确任务、探究学习、完成任务、技能形成、拓展任务等几个阶段去实现,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使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例如:word中的绘制表格,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一张简单的课程表,并提出表格由哪此部分组成,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演示制作表格的三种方法,学生听完分析后,制作出刚才所展示的课程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格式对表格美化;学生完成后,各小组相互评价实作作品,教师选出不同特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点评;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制作表格的知识,绘制一张个人简历,并填写相关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个人简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层面的目的。
总之,只有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讲多练、培优辅差、多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充满自信地面向招聘单位。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2]魏慧彩.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