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趋势,重点论述了美术类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对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认识、课程到实践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实践
一、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目前就业趋势的需要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的一年,2014年毕业生人数是727万,201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目前的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多,但是就业率却依然走低。美术类毕业生面临更为严重的的局面,每年艺考生成倍增加,但是岗位却并没有随之增长,更造成了美术类学生僧多粥少、就业难的局面。美术类大学生集专业、创意、创新、敏锐等于一身,有创新创业的能力,有创新创业的需求。
2.解决社会与毕业生之间矛盾的需要
首先,社会上提供的很多岗位都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美术类大学生往往是专业强而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导致很多同学无业可就的情况;其次,美术类学生依靠较强的专业能力,希望找到高薪工作,但是社会的岗位提供的工资水平却满足不了毕业生的要求,造成了同学们有业不就的情况。这两种矛盾在美术类大学生身上表现的尤其突出。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对同学们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能够良好地解决社会与毕业生之间的突出矛盾。
二、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1.美术类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通常来讲,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应专业所在的行业有较深的了解,通常在创新创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创业的成功率也很高。
以笔者所在的美术院校为例,该美术院校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专业的高等美术院校,设有国、油、版、雕、设计、动漫、新媒体等专业,毕业生都具备很强的专业功底和开阔的眼界。学校的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动画、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在企业形象战略策划、品牌塑造、产品开发、生态设计、城市建设、影视动画创作等方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为在美术类大学生当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
2.美术类大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精神
美术类的大学生热爱自由,更有创意和想法,从而更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美术类大学生与综合类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性格上个性突出,独立意识比较强,不愿意受条条框框地约束;行动上动手能力比较强,更愿意将创意和想法付诸实践;思维上更具有开拓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具有创新精神。因此,美术类大学生更具有创业需求,他们大都在毕业后更愿意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性格驱使去选择创业,而不是选择进入公司受别人的约束。
三、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认识上,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观念,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入认识和探索
笔者对上就业指导课的大二、大三班级新媒体艺术、摄影、影视制作以及戏剧影视美术制作等四个专业的70名学生发放问卷,大二50人,大三20人,回收70份,有效问卷70份。其中关于“您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如何”问题中,有4人选择“十分清楚”,占被调查人数的6%,有37人选择“大致了解”,占被调查人数的53%,29人选择“不太清楚”,占被调查人数的41%。而关于多选题“你认为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所有的同学不仅选择了“解决就业问题”,还选择了“增长知识和阅历”以及“挑战自我,提高主观能动性”等选项,这前后矛盾的选择正说明一个问题: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的内涵处于不了解或者混沌的状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也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仅局限于为学生解决就业,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形成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却反映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掀起创业之风,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新”的内涵。
2.课程上,对同学们进行分年级、分类别有针对性的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教育,也不只是面向创业同学的教育,而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教育,是提高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为核心,因此在对同学们的课程安排上,要分年级、分类别的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低年级同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课程建设为重点,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且利用社团、讲座等方式,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社会责任感,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对于有创业需求的同学提供帮扶和政策扶持。只有这样合理地安排课程,才能科学地、有目标地整合学校资源,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3.实践上,充分发挥社团、创业大赛等平台的作用
高校里的学生社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也是高校各种活动的有力组织者,大学生们在加入社团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专业来选择,因此社团就成了大学生们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成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笔者所在的学校共有几十个社团,而很多有名的工作室正是由社团发展而来的,如墙绘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以及动漫COSPLAY工作室等,慢慢也成为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上,要充分发挥这些社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对于有创业倾向的同学进行指导,积极参加创业大赛,在实际工作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经验,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化大趋势,也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高校从认识到实践上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实践
一、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目前就业趋势的需要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的一年,2014年毕业生人数是727万,201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目前的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多,但是就业率却依然走低。美术类毕业生面临更为严重的的局面,每年艺考生成倍增加,但是岗位却并没有随之增长,更造成了美术类学生僧多粥少、就业难的局面。美术类大学生集专业、创意、创新、敏锐等于一身,有创新创业的能力,有创新创业的需求。
2.解决社会与毕业生之间矛盾的需要
首先,社会上提供的很多岗位都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而美术类大学生往往是专业强而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导致很多同学无业可就的情况;其次,美术类学生依靠较强的专业能力,希望找到高薪工作,但是社会的岗位提供的工资水平却满足不了毕业生的要求,造成了同学们有业不就的情况。这两种矛盾在美术类大学生身上表现的尤其突出。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对同学们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能够良好地解决社会与毕业生之间的突出矛盾。
二、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1.美术类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通常来讲,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应专业所在的行业有较深的了解,通常在创新创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创业的成功率也很高。
以笔者所在的美术院校为例,该美术院校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专业的高等美术院校,设有国、油、版、雕、设计、动漫、新媒体等专业,毕业生都具备很强的专业功底和开阔的眼界。学校的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动画、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在企业形象战略策划、品牌塑造、产品开发、生态设计、城市建设、影视动画创作等方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为在美术类大学生当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
2.美术类大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精神
美术类的大学生热爱自由,更有创意和想法,从而更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所在。美术类大学生与综合类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性格上个性突出,独立意识比较强,不愿意受条条框框地约束;行动上动手能力比较强,更愿意将创意和想法付诸实践;思维上更具有开拓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具有创新精神。因此,美术类大学生更具有创业需求,他们大都在毕业后更愿意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性格驱使去选择创业,而不是选择进入公司受别人的约束。
三、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认识上,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观念,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入认识和探索
笔者对上就业指导课的大二、大三班级新媒体艺术、摄影、影视制作以及戏剧影视美术制作等四个专业的70名学生发放问卷,大二50人,大三20人,回收70份,有效问卷70份。其中关于“您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如何”问题中,有4人选择“十分清楚”,占被调查人数的6%,有37人选择“大致了解”,占被调查人数的53%,29人选择“不太清楚”,占被调查人数的41%。而关于多选题“你认为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所有的同学不仅选择了“解决就业问题”,还选择了“增长知识和阅历”以及“挑战自我,提高主观能动性”等选项,这前后矛盾的选择正说明一个问题: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的内涵处于不了解或者混沌的状态。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也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仅局限于为学生解决就业,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形成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却反映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掀起创业之风,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新”的内涵。
2.课程上,对同学们进行分年级、分类别有针对性的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教育,也不只是面向创业同学的教育,而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教育,是提高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为核心,因此在对同学们的课程安排上,要分年级、分类别的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低年级同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课程建设为重点,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且利用社团、讲座等方式,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社会责任感,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对于有创业需求的同学提供帮扶和政策扶持。只有这样合理地安排课程,才能科学地、有目标地整合学校资源,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3.实践上,充分发挥社团、创业大赛等平台的作用
高校里的学生社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也是高校各种活动的有力组织者,大学生们在加入社团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专业来选择,因此社团就成了大学生们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成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笔者所在的学校共有几十个社团,而很多有名的工作室正是由社团发展而来的,如墙绘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以及动漫COSPLAY工作室等,慢慢也成为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上,要充分发挥这些社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对于有创业倾向的同学进行指导,积极参加创业大赛,在实际工作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经验,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化大趋势,也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高校从认识到实践上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