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校研究美育教育二十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一线教师几乎是人人参与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的一点想法与感受。
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无处不在的。蔡元培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相关,他这样说道:“数学中数与数带有巧合之关系。几何学上各种形式,为图案之基础。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结构美、匀称美、秩序美、和谐美,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比,很多美的事物符合这一和谐美妙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点拨学生发现知识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美的鉴赏和领悟之中,那么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行审美化教学。所谓审美化教学实质就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求知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要鼓励教师进行审美化教学,按一定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掘各门学科内容与审美的联系,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在知识传授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谈为神奇,化枯燥为魅力,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要想成功的实施美育,在审美化教学中要遵循形象化的原则。教育美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感性形象,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美育是感性形象的教育,因此在审美化教学中要遵循形象化的原则。在审美化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录像机、实物投影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给学生造成鲜明、生动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教学“对称图形”,是一节典型的展现数学美的好教材,课前,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运用的对称美的图片,如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雄伟的北京天安门,高大的爱菲尔铁塔...,一开始就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环球旅行,然后提问:这些建筑美吗?请你说说它们为什么美,然后请学生找找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给人们美的享受,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对称的作品),在学生“哇,哇”的赞叹声中,数学的对称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美”,美在生活中,美在数学中也就成为了学生心中自然的感叹。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温文尔雅的仪表美、生 动幽默的语言美、活泼开朗的教态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也都是一种无形的美育,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兴味盎然,使学生在审美快乐中掌握知识。
要想成功的实施美育,教学中要创造自由、愉悦的课堂气氛。美是自由的象征。审美是观照人的本质力量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是想象、理解、感知、情感各种心理功能自由、和谐活动的结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它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以看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评价从评价的目标到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对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怀得到了有力加强。而评价,是一种价值评判,是一种精神性的交往活动,是评价双方的心灵相遇,在互相的尊重和信任中,敞开心扉,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温馨之美!这种评价的美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
教师美的评价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信任的纽带,是闪耀新理念的明珠,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你的设计太有创造性了!”...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无不让人感到心灵舒畅,学生的审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体验.
接受美的评价还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评价,在生生的互相评价中感染美,提高审美情趣。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出示一个组合图形后,问学生“这个图形的面积能直接求吗?”然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接受同伴的评判,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学生在互相的评判中验证了求组合图形面积分割法与添补法的可行性,在评判中各自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审美体验会更深刻!
美感有亲历性,是要靠审美主体自己去体验,别人是没有办法代替的。美育也是一种自由的教育方式,美育对受教育者不能带有强制性,受教育者是自由自愿的,也是轻松愉快的。德国美育家席勒说:“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才会有自由、自主的心境去感受美,使学生的想象、理解、情感、感知这些心理因素处于自由愉快的状态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美学修养、饱满的精神状态、乐观开朗的性格、民主宽容的胸怀等等。
总而言之,美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渗透于各学科教育中。美育是各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美育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提高,又保证了美育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了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把美育思想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个学科之中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无处不在的。蔡元培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相关,他这样说道:“数学中数与数带有巧合之关系。几何学上各种形式,为图案之基础。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结构美、匀称美、秩序美、和谐美,数学中的黄金分割比,很多美的事物符合这一和谐美妙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点拨学生发现知识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美的鉴赏和领悟之中,那么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行审美化教学。所谓审美化教学实质就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求知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要鼓励教师进行审美化教学,按一定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掘各门学科内容与审美的联系,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在知识传授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谈为神奇,化枯燥为魅力,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要想成功的实施美育,在审美化教学中要遵循形象化的原则。教育美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感性形象,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美育是感性形象的教育,因此在审美化教学中要遵循形象化的原则。在审美化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录像机、实物投影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给学生造成鲜明、生动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之中。教学“对称图形”,是一节典型的展现数学美的好教材,课前,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运用的对称美的图片,如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雄伟的北京天安门,高大的爱菲尔铁塔...,一开始就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环球旅行,然后提问:这些建筑美吗?请你说说它们为什么美,然后请学生找找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因为它们是轴对称图形,给人们美的享受,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对称的作品),在学生“哇,哇”的赞叹声中,数学的对称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美”,美在生活中,美在数学中也就成为了学生心中自然的感叹。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温文尔雅的仪表美、生 动幽默的语言美、活泼开朗的教态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也都是一种无形的美育,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兴味盎然,使学生在审美快乐中掌握知识。
要想成功的实施美育,教学中要创造自由、愉悦的课堂气氛。美是自由的象征。审美是观照人的本质力量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是想象、理解、感知、情感各种心理功能自由、和谐活动的结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它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以看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评价从评价的目标到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对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怀得到了有力加强。而评价,是一种价值评判,是一种精神性的交往活动,是评价双方的心灵相遇,在互相的尊重和信任中,敞开心扉,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温馨之美!这种评价的美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
教师美的评价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信任的纽带,是闪耀新理念的明珠,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你的设计太有创造性了!”...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无不让人感到心灵舒畅,学生的审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体验.
接受美的评价还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评价,在生生的互相评价中感染美,提高审美情趣。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出示一个组合图形后,问学生“这个图形的面积能直接求吗?”然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接受同伴的评判,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学生在互相的评判中验证了求组合图形面积分割法与添补法的可行性,在评判中各自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审美体验会更深刻!
美感有亲历性,是要靠审美主体自己去体验,别人是没有办法代替的。美育也是一种自由的教育方式,美育对受教育者不能带有强制性,受教育者是自由自愿的,也是轻松愉快的。德国美育家席勒说:“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才会有自由、自主的心境去感受美,使学生的想象、理解、情感、感知这些心理因素处于自由愉快的状态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美学修养、饱满的精神状态、乐观开朗的性格、民主宽容的胸怀等等。
总而言之,美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渗透于各学科教育中。美育是各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美育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提高,又保证了美育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了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把美育思想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个学科之中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