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学生干部中出现了“腐败”现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学生干部“腐败”现象的表现
有些学生竞选班干部,不是抱着为同学服务的态度,而是为了享受当上班干部的许多特权,这些学生往往感觉自己优越于其他同学。还有一些学生在选举时拉帮结派,在背地里对同学施以小恩小惠,拉取选票,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当上了班干部,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另外,有部分学生当上班干部后,凭借自身的特殊权力,为关系好的同学和自己谋取私利。
2.学生干部“腐败”现象的特征
(1)非物质性。学生干部的“腐败”主要表现为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荣誉等非物质利益,即这种“腐败”一般不以获得物质利益为指向。(2)违纪性。学生干部的“腐败”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并没有违反法律,但却违反了纪律和道德要求。(3)个体性。即学生干部的“腐败”主要是个体行为。这是因为,“腐败”主体所谋求的利益具有唯一性,在学生干部中不能形成互利。
3.学生干部“腐败”现象的原因
(1)不良思潮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权力的确立与分配上往往较为随意。一些人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等非正当方式获得权力。另外,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十分深远。在许多人心目中,官职就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也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显示出对权力的向往,有的家长甚至还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为子女谋得特殊的地位。(2)学校教育的偏差。许多学校仍把学习成绩作为选拔学生干部的唯一标准,而对他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条例文字上。对于部分学生干部的“腐败”现象,许多班主任并不了解,或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3)干部选拔的不公。在班干部的选拔上,主要有班主任指定与学生投票两种方式。小学低年级的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自行指定几名学生当班干部。中高年级常常会采用学生提名与投票的方式选举班干部,但许多选举并不能保证公正与公开,有的受到教师的干预,有的学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拉选票。(4)监督考核机制缺乏。班干部的权力往往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而权力过分集中就容易产生腐败。对于班干部的监督考核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学生,但许多教师对班干部的工作缺乏细致与深入的了解,对他们过于信任。而大多数同学一方面不善于与教师沟通,另一方面自身又缺乏独立性、害怕打击报复,因此也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4.保证学生干部“清廉”的对策
(1)确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帮助学生干部确立服务意识。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班主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把优良的道德品质要求分解成具体的日常行为的要求,强化对班干部道德品质的培养。(2)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鼓励使用竞选、单独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等方式,使选举过程更加透明。学校与班级一方面要制定学生干部选拔制度,另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竞选,给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3)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不能无限制地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干部,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与考核。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班规、营造良好的班风、鼓励普通同学参与监督、鼓励学生干部间相互监督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同时要定期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活动参与、任务落实、与其他干部的协调合作等情况进行考核,以确保学生干部的“清廉”。
(编辑于学友)
1.学生干部“腐败”现象的表现
有些学生竞选班干部,不是抱着为同学服务的态度,而是为了享受当上班干部的许多特权,这些学生往往感觉自己优越于其他同学。还有一些学生在选举时拉帮结派,在背地里对同学施以小恩小惠,拉取选票,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当上了班干部,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另外,有部分学生当上班干部后,凭借自身的特殊权力,为关系好的同学和自己谋取私利。
2.学生干部“腐败”现象的特征
(1)非物质性。学生干部的“腐败”主要表现为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荣誉等非物质利益,即这种“腐败”一般不以获得物质利益为指向。(2)违纪性。学生干部的“腐败”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并没有违反法律,但却违反了纪律和道德要求。(3)个体性。即学生干部的“腐败”主要是个体行为。这是因为,“腐败”主体所谋求的利益具有唯一性,在学生干部中不能形成互利。
3.学生干部“腐败”现象的原因
(1)不良思潮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权力的确立与分配上往往较为随意。一些人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等非正当方式获得权力。另外,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十分深远。在许多人心目中,官职就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也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显示出对权力的向往,有的家长甚至还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为子女谋得特殊的地位。(2)学校教育的偏差。许多学校仍把学习成绩作为选拔学生干部的唯一标准,而对他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条例文字上。对于部分学生干部的“腐败”现象,许多班主任并不了解,或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3)干部选拔的不公。在班干部的选拔上,主要有班主任指定与学生投票两种方式。小学低年级的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自行指定几名学生当班干部。中高年级常常会采用学生提名与投票的方式选举班干部,但许多选举并不能保证公正与公开,有的受到教师的干预,有的学生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拉选票。(4)监督考核机制缺乏。班干部的权力往往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而权力过分集中就容易产生腐败。对于班干部的监督考核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学生,但许多教师对班干部的工作缺乏细致与深入的了解,对他们过于信任。而大多数同学一方面不善于与教师沟通,另一方面自身又缺乏独立性、害怕打击报复,因此也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4.保证学生干部“清廉”的对策
(1)确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帮助学生干部确立服务意识。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班主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把优良的道德品质要求分解成具体的日常行为的要求,强化对班干部道德品质的培养。(2)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鼓励使用竞选、单独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等方式,使选举过程更加透明。学校与班级一方面要制定学生干部选拔制度,另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竞选,给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3)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不能无限制地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干部,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与考核。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班规、营造良好的班风、鼓励普通同学参与监督、鼓励学生干部间相互监督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同时要定期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活动参与、任务落实、与其他干部的协调合作等情况进行考核,以确保学生干部的“清廉”。
(编辑于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