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真正赋予体育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这正是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根本宗旨。
一、教学设计:建构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生活化视野中的体育课程是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
1.介入儿童游戏生活
儿童在生活世界中成长,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生长的世界。因而,回归生活世界的体育课必须关注儿童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可能生活。儿童其实处在成人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的生活画卷中,他们从小就有他们自己的集体和乐于其中的游戏方式。其实游戏便是最最原生态的运动项目,当体育课还原成生活的真实,显示出生活的本色,成了生活中的游戏时,他们便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爱上体育是体育课的运动参与目标的形象解说。
在实践中,我们把体育课中的游戏生活分为三类:1.发展上肢力量的投掷类。此类项目一般可融入玩砸纸牌、掷纸飞机、打雪仗等。2.发展下肢力量的跳跃类,就可融入跳房子、跳皮筋等。3.增强心血管、肺活量功能的跑步类,就可融入吹泡泡、爬山、捉迷藏等。另外,我们把运动技术动作命名生活化,让学生用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动作来领会抽象的概念。如:肩上投轻物——投纸飞机、投纸团;跳上成跪蹲——跳“马”;单脚跳——跳房子。
2.整合学校课程生活
从现行体育课程看,学生的学习脱离社会生活和个人经验,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内部知识缺乏联系,学科之间的相互隔离影响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努力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化,使体育的学习能联系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生活。
在教学《侧手翻过障碍接力》一课时可与三年级语文课《山里的孩子》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乘着火车来到山里,模仿爬山、过小桥、采蘑菇、翻“车轱辘”(侧手翻)、送茶、跳欢乐舞等动作,展开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先让同学们与山里的孩子玩“老鹰捉小鸡”、“采蘑菇”、“踩影子”、“小猫抓尾巴”的游戏。接着老师示范翻“车轱辘”,指导学生分三步练习:先侧面站好练习手依次着地,然后练习腿部动作,最后手脚配合练习,并鼓励学生要像山里的孩子那样勇敢,克服怕跌、怕摔的恐惧心理。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回各村庄练习侧倒、支撑、脚蹬摆动作,先体会手撑再体会双脚离地,最后练习分腿倒立成直立。通过自主合作中的探究性学习,100%的学生能说出动作的要领并参与练习,85%的学生能做出较规范的侧手翻动作。
3.提炼社会焦点生活
我们从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出发,把体育内容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画卷之中,使学生有一种生活的真实感。这样,不仅强化了社会参与意识,增进了生活乐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
在学习《站立式起跑》一课时,我创设了为奥运会跑步做准备的情境:“北京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同学们到那一年想不想参加跑步比赛呀?”学生们都说:“想!”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站立式起跑的姿势。”接着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姿势的起跑有哪些。在积极参与,充分尝试中,学生做出了许多不同姿势起跑的动作:背向站、背向蹲、背向俯撑、原地高抬腿起跑等等。然后我引出学习内容:站立式起跑,在示范讲解中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手同脚,重心后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自主讨论,边想边练,情绪高涨,两人组相互观察,互帮互学,三人组两人比赛,一人做裁判。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
二、师生关系:关爱生命成长
课堂生活实际上是对原生性生活经过简化净化了的生活,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比日常生活更加有序的生活世界,为了现实的发展而朝向新理解、新经验、新体验。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用全新的理念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使教学过程流溢出生命的动感。
1.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对体育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消极?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些都是我们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们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灵活地采用各种办法使教学过程始终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抛球接球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球的空间感觉,利于进一步熟悉球性,以及培养学生手眼配合的能力。因为传统教学太机械,所以教师在课上设置了抛球过关的游戏:第一关是抛球后击掌三次接球,第二关是抛球后背后击掌两次接球,第三关是抛球后双手触地接球,第四关是抛球后胯下击掌两次接球。这样一来,枯燥的练习变得轻松活泼,又充满挑战性。学生情绪高涨,为了过关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抛球,每过一关就会发出喜悦的叫声,或者跑到教师面前炫耀请功。
2.关注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踩高跷往返接力赛》时,教师随机把学生分成了人数相等的4组。各组展开讨论:如何顺利接高跷?如何合理调整队伍?怎样才能踩得既稳又快?比赛开始,每个学生都为本组同学加油呐喊,可后来走在最前面的第一组由于一个小男孩速度缓慢而落在了后面,很有夺冠希望的第一组却只得了第三名。这可惹恼了这组同学,他们把所有的不快都发泄到小男孩身上了,一个大男孩竟然狠狠地打了他一拳并把他推倒在地。小男孩并没有哭,但脸都变了形,充满了无助与委屈。教师没有立刻去批评大男孩,只是悄悄地把小男孩换到了第二组,并鼓励他再次勇敢地参赛,并坚定地说:“老师相信你!”第二轮比赛时,第二组由原来的第4名上升到第2名,当然,这里也有这位小男孩的一份努力。当教师宣布成绩的时候,整个组都欢呼雀跃,教师又当场表扬了小男孩,充分肯定他动作的正确,学习作风的踏实。这时,全班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男孩找回了自尊,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课后,教师又把那两名男孩留了下来,让他们说说心里话。其实大男孩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本组的荣誉,只是行为过火了些。最后,他诚恳地向小男孩道了歉。
3.关注社会适应能力
在欢快、紧张的体育课堂活动中,我们还应十分注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帮助他们形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在上《跪跳起》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选同伴合作学习。由于教师不断表扬合作成功的同学并请他们介绍合作成功的经验,所以学生们在活动中都乐于合作,善于帮助。其中阮豪阳与杨汐一组,阮豪阳一试就行,而阳汐起跳时手总是不配合,两只脚也总是协调不起来。这时,阮豪阳帮助他先把手摆起来,接着又帮助他把蹲着的那只脚提起来。当杨汐取得进步时,阮豪阳告诉教师:“老师,他进步了,他主要是起跳时力量不够。”当杨汐获得成功时,阮豪阳兴奋得跳了起来:“哦!我们成功喽!”杨汐也露出了笑容。他们两个人手拉手滚铁环去了,那份高兴是无法表达的。
总之,建构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只有在体育和生活之间为学生架起桥梁,营造民主、和谐、热情的生活氛围,师生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体育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钟岚)
一、教学设计:建构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生活化视野中的体育课程是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
1.介入儿童游戏生活
儿童在生活世界中成长,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儿童生长的世界。因而,回归生活世界的体育课必须关注儿童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可能生活。儿童其实处在成人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的生活画卷中,他们从小就有他们自己的集体和乐于其中的游戏方式。其实游戏便是最最原生态的运动项目,当体育课还原成生活的真实,显示出生活的本色,成了生活中的游戏时,他们便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爱上体育是体育课的运动参与目标的形象解说。
在实践中,我们把体育课中的游戏生活分为三类:1.发展上肢力量的投掷类。此类项目一般可融入玩砸纸牌、掷纸飞机、打雪仗等。2.发展下肢力量的跳跃类,就可融入跳房子、跳皮筋等。3.增强心血管、肺活量功能的跑步类,就可融入吹泡泡、爬山、捉迷藏等。另外,我们把运动技术动作命名生活化,让学生用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动作来领会抽象的概念。如:肩上投轻物——投纸飞机、投纸团;跳上成跪蹲——跳“马”;单脚跳——跳房子。
2.整合学校课程生活
从现行体育课程看,学生的学习脱离社会生活和个人经验,学科之间缺乏沟通,内部知识缺乏联系,学科之间的相互隔离影响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努力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化,使体育的学习能联系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生活。
在教学《侧手翻过障碍接力》一课时可与三年级语文课《山里的孩子》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乘着火车来到山里,模仿爬山、过小桥、采蘑菇、翻“车轱辘”(侧手翻)、送茶、跳欢乐舞等动作,展开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先让同学们与山里的孩子玩“老鹰捉小鸡”、“采蘑菇”、“踩影子”、“小猫抓尾巴”的游戏。接着老师示范翻“车轱辘”,指导学生分三步练习:先侧面站好练习手依次着地,然后练习腿部动作,最后手脚配合练习,并鼓励学生要像山里的孩子那样勇敢,克服怕跌、怕摔的恐惧心理。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回各村庄练习侧倒、支撑、脚蹬摆动作,先体会手撑再体会双脚离地,最后练习分腿倒立成直立。通过自主合作中的探究性学习,100%的学生能说出动作的要领并参与练习,85%的学生能做出较规范的侧手翻动作。
3.提炼社会焦点生活
我们从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出发,把体育内容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画卷之中,使学生有一种生活的真实感。这样,不仅强化了社会参与意识,增进了生活乐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
在学习《站立式起跑》一课时,我创设了为奥运会跑步做准备的情境:“北京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同学们到那一年想不想参加跑步比赛呀?”学生们都说:“想!”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站立式起跑的姿势。”接着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姿势的起跑有哪些。在积极参与,充分尝试中,学生做出了许多不同姿势起跑的动作:背向站、背向蹲、背向俯撑、原地高抬腿起跑等等。然后我引出学习内容:站立式起跑,在示范讲解中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手同脚,重心后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自主讨论,边想边练,情绪高涨,两人组相互观察,互帮互学,三人组两人比赛,一人做裁判。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
二、师生关系:关爱生命成长
课堂生活实际上是对原生性生活经过简化净化了的生活,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比日常生活更加有序的生活世界,为了现实的发展而朝向新理解、新经验、新体验。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用全新的理念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使教学过程流溢出生命的动感。
1.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对体育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消极?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些都是我们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们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灵活地采用各种办法使教学过程始终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抛球接球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球的空间感觉,利于进一步熟悉球性,以及培养学生手眼配合的能力。因为传统教学太机械,所以教师在课上设置了抛球过关的游戏:第一关是抛球后击掌三次接球,第二关是抛球后背后击掌两次接球,第三关是抛球后双手触地接球,第四关是抛球后胯下击掌两次接球。这样一来,枯燥的练习变得轻松活泼,又充满挑战性。学生情绪高涨,为了过关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抛球,每过一关就会发出喜悦的叫声,或者跑到教师面前炫耀请功。
2.关注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在教学《踩高跷往返接力赛》时,教师随机把学生分成了人数相等的4组。各组展开讨论:如何顺利接高跷?如何合理调整队伍?怎样才能踩得既稳又快?比赛开始,每个学生都为本组同学加油呐喊,可后来走在最前面的第一组由于一个小男孩速度缓慢而落在了后面,很有夺冠希望的第一组却只得了第三名。这可惹恼了这组同学,他们把所有的不快都发泄到小男孩身上了,一个大男孩竟然狠狠地打了他一拳并把他推倒在地。小男孩并没有哭,但脸都变了形,充满了无助与委屈。教师没有立刻去批评大男孩,只是悄悄地把小男孩换到了第二组,并鼓励他再次勇敢地参赛,并坚定地说:“老师相信你!”第二轮比赛时,第二组由原来的第4名上升到第2名,当然,这里也有这位小男孩的一份努力。当教师宣布成绩的时候,整个组都欢呼雀跃,教师又当场表扬了小男孩,充分肯定他动作的正确,学习作风的踏实。这时,全班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男孩找回了自尊,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课后,教师又把那两名男孩留了下来,让他们说说心里话。其实大男孩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本组的荣誉,只是行为过火了些。最后,他诚恳地向小男孩道了歉。
3.关注社会适应能力
在欢快、紧张的体育课堂活动中,我们还应十分注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帮助他们形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在上《跪跳起》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选同伴合作学习。由于教师不断表扬合作成功的同学并请他们介绍合作成功的经验,所以学生们在活动中都乐于合作,善于帮助。其中阮豪阳与杨汐一组,阮豪阳一试就行,而阳汐起跳时手总是不配合,两只脚也总是协调不起来。这时,阮豪阳帮助他先把手摆起来,接着又帮助他把蹲着的那只脚提起来。当杨汐取得进步时,阮豪阳告诉教师:“老师,他进步了,他主要是起跳时力量不够。”当杨汐获得成功时,阮豪阳兴奋得跳了起来:“哦!我们成功喽!”杨汐也露出了笑容。他们两个人手拉手滚铁环去了,那份高兴是无法表达的。
总之,建构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只有在体育和生活之间为学生架起桥梁,营造民主、和谐、热情的生活氛围,师生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体育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