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家庭更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所以,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谈有关家校共建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建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08-01
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但也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例如,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家长把孩子教育完全扔给了老师,甚至因为工作繁忙,常常将孩子全托给老师,造成亲子关系冷漠,家庭教育因此缺失。这样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家庭和学校积极联系,合力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家校携手,合力育人的作用分析
(1)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可信的老师,更是对学生影响力最大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很多行为特征除了遗传的作用外,更多的是向家长的学习,所以,每个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打着家长的烙印。孩子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也在和自己的家庭教育作比较,有借鉴的接受。有的学生感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差太大,便开始质疑学校教育,甚至在学校教育之中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所以,只有家校合作,家长配合老师搞好学校教育,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形式才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共同的期望,但是家长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忽略了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常常不在同一层面。甚至有些家长因为其教育模式和学校教育的差距,而对学校教育持怀疑或对立态度。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隔阂,导致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而产生的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因此,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积极和学校进行沟通,加强家校联系,和学校老师交流学生教育的看法,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提升家长教育能力,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3)家校合育,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的教育很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很长。孩子的学校教育很重要,积极听取家长和社会意见,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内涵。积极开展家校联系,学校和老师可以听取家长和社会上有关教育的期望,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教育。否则,孤立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常常导致家校之间的摩擦甚至冲突。况且,家庭教育中不乏优秀案例,值得学校借鉴和吸收,帮助老师拓展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管理的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家校携手 合力育人的有效模式探究
(1)树立家校合力育人理念,完善家校沟通制度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有必要积极树立家校共建合力育人的意识,积极联系家长,开展思想动员活动,统一育人目的,统一育人行动,推动家校合力育人的热潮。学校更要制订和完善家校共建的相关管理制度,组建家长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完善家校合力育人的有关模式和措施,逐步形成适合本校和本地特色的家校联系模式。
(2)建立活动家长观摩制度,推动家校共建良性发展
学生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示给亲人和朋友。因此,学校要定期开展学生自我展示活动,可以是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业成绩,也可以是个人特长展示,学校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一些规模较大的全校性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些活动中,学校要积极邀请家长观摩和参与这些活动,及参观孩子们的作品,又可以开展亲自交流活动,满足学生在家长面前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信息和同学之间比学、赶、帮、超的比拼意识,也能带动家长之间的比较意識,推动家校共建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家长亲眼观看了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看到孩子的在校一日活动,更能充分了解学校教育的内涵,比较发现家庭教育的不足,促进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关系。
(3)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学校教育空间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沟通交流更加方便。这种便捷更应该建立在学校和家长之间,促进家校联系制度的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和老师可以积极利用qq群和微信群等便捷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教育信息和动态,然后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状况,参考家庭教育现状,积极调适和改进。学校也可建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积极推送学校的教育动态,发布有新意的教育理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沟通,促进家校之间的双向交流,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形成全民育人的大教育模式。
3.结语
学习进步要争朝夕,但教育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功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学校的教育是有限的,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终身的,但学校的教育却是最有方向性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好坏,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开展家校沟通、合力育人的模式,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和老师不断探索,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全民.建构家校共建新模式——开创和谐教育新局面[J].基础教育参考,2015(21).
[2]朱海燕.家校共建安全桥——家校合作共同开展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5(6).
家校共建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08-01
社会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但也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例如,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家长把孩子教育完全扔给了老师,甚至因为工作繁忙,常常将孩子全托给老师,造成亲子关系冷漠,家庭教育因此缺失。这样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家庭和学校积极联系,合力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家校携手,合力育人的作用分析
(1)家校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可信的老师,更是对学生影响力最大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很多行为特征除了遗传的作用外,更多的是向家长的学习,所以,每个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打着家长的烙印。孩子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也在和自己的家庭教育作比较,有借鉴的接受。有的学生感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差太大,便开始质疑学校教育,甚至在学校教育之中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所以,只有家校合作,家长配合老师搞好学校教育,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形式才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共同的期望,但是家长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忽略了自身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常常不在同一层面。甚至有些家长因为其教育模式和学校教育的差距,而对学校教育持怀疑或对立态度。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隔阂,导致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而产生的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因此,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积极和学校进行沟通,加强家校联系,和学校老师交流学生教育的看法,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提升家长教育能力,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3)家校合育,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的教育很短,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很长。孩子的学校教育很重要,积极听取家长和社会意见,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内涵。积极开展家校联系,学校和老师可以听取家长和社会上有关教育的期望,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教育。否则,孤立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常常导致家校之间的摩擦甚至冲突。况且,家庭教育中不乏优秀案例,值得学校借鉴和吸收,帮助老师拓展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管理的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家校携手 合力育人的有效模式探究
(1)树立家校合力育人理念,完善家校沟通制度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有必要积极树立家校共建合力育人的意识,积极联系家长,开展思想动员活动,统一育人目的,统一育人行动,推动家校合力育人的热潮。学校更要制订和完善家校共建的相关管理制度,组建家长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完善家校合力育人的有关模式和措施,逐步形成适合本校和本地特色的家校联系模式。
(2)建立活动家长观摩制度,推动家校共建良性发展
学生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示给亲人和朋友。因此,学校要定期开展学生自我展示活动,可以是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业成绩,也可以是个人特长展示,学校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一些规模较大的全校性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些活动中,学校要积极邀请家长观摩和参与这些活动,及参观孩子们的作品,又可以开展亲自交流活动,满足学生在家长面前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信息和同学之间比学、赶、帮、超的比拼意识,也能带动家长之间的比较意識,推动家校共建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家长亲眼观看了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看到孩子的在校一日活动,更能充分了解学校教育的内涵,比较发现家庭教育的不足,促进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关系。
(3)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学校教育空间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沟通交流更加方便。这种便捷更应该建立在学校和家长之间,促进家校联系制度的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和老师可以积极利用qq群和微信群等便捷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教育信息和动态,然后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状况,参考家庭教育现状,积极调适和改进。学校也可建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积极推送学校的教育动态,发布有新意的教育理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沟通,促进家校之间的双向交流,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形成全民育人的大教育模式。
3.结语
学习进步要争朝夕,但教育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功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学校的教育是有限的,而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终身的,但学校的教育却是最有方向性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好坏,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开展家校沟通、合力育人的模式,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和老师不断探索,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全民.建构家校共建新模式——开创和谐教育新局面[J].基础教育参考,2015(21).
[2]朱海燕.家校共建安全桥——家校合作共同开展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