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学习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就。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虽说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了,但学生作文心理不健康这团阴云,仍旧笼罩在执教者的心头。
学生不爱作文由来已久,并非实施素质教育阶段才有。杭州市特级教师,全国劳模杨一青老师,对作文教学潜心研究,曾做过调查:有个47人班,怕作文的40人,恨作文的4人,不怕作文2人,喜欢作文1人。这个问题不可等闲视之,言重些,还能影响师生关系?何以会出现这种教与学敌对的局面呢?还是从师生双方谈起。
教师如何教导学生作文的?
每次作文,按惯例,老师要到课堂指导一番。有的老师课前无准备,课上想到哪,指导到哪,尽到责任,匆匆离去,这是匆匆指导。有的老师不具备指导观察事物,单一手臂为径,用言语围周,口若悬河,把诸多事物很妙地往圈内一划,算是完成任务。学生失去具体事物,让他怎么写?这是显自己口舌之能事,置学生实际写作需要于不顾的空洞指导。也有老师花一周两节课时间,拿出具体的作文指导计划,耐心的为学生讲解作文的意义,但远离学生生活和思考的要义管什么用?直烦得学生头脑发胀,心如死灰。这是孤立指导。
学生如何完成作文任务,我看仅剩“八字作文法——凑字数凑内容抄袭。
学生种种不健康的习作行为大都是老师(画)逼出来的,对作文厌倦,是作文老师咎由自取。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健康的作文心理?我认为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1、克服习作恐惧心理——丰富写作材料
走进生活:感真知。生活是写作源泉,生活是写作源泉,生活出真知。教师要尽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投入自然,教给学生观察自然地方法。教学生去听空中的小鸟怎样唱歌,看树上的叶子如何鲜亮,注视地上的蚂蚁在搬家,观察水中的鱼儿学游泳.……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在自然中陶冶了情操,写作的冲动一触即发。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教《一个苹果》就是这样。从学生生活常见的水果指导写作,教学获得了成功。
命题灵活:选真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表明,继续后才能倾吐。当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后,就产生了倾吐的欲望。这时要精心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欲望,作文宜自由命题,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筛选内容,适时点拨,头脑中有多少就写多少,切不可千篇一律,附加条件。如学生无话可写,宁可迟写或不写,也不能让学生撒谎,养成马虎习作的习惯。
选材宜小:表真知。始写作文,宜写片段,内容可写“针头线脑”,不能让学生说空话大话。写清一人一事一物、所见所听所想所做即可。如我指导学生写《一朵花》,问:“同学们,你们想写什么样的花,回忆不出,我们就到外面去看看。”当时正值月季花开,引导学生从花色写起;问:“谁能把看到的花像什么告诉我?”引导学生写花形;又问:“这朵花真大,它有几个瓣,瓣里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写花瓣、花蕊;最后说:“这么好的花闻一闻看它香不香?”引导学生写花味。这时恰遇一个学生的脸被针刺戳了一下,尖叫起来,我顺势提出:看这么美的花朵还要付出什么代价?这次习作内容充实,教学获得了成功。
2、克服习作厌倦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教师的表率作用,应该表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教学也离不开教师的榜样力量。我在每次指导学生作文时,自己也写一篇同樣命题的作文,还拿到班上读给学生听。写《我的班主任》,当我读到挨班主任一巴掌时,学生哄堂大笑,兴趣盎然,此时师生的心该贴得多么近,学生从来没有这样放松,作文的兴趣很快培养起来了。
3、克服习作失望心理——树立写作信心
适当降低评分标准,是树立写作信心的有效手段。成功教育认为,“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高分可以激励学生,低分则会打击学生。教师怎样运用高分来树立学生写作信心?道路有三条:一是不以自己水平衡量学生,老师给高分,让学生初尝成功的甜头;二是多次评分,每次加分,以分数为杠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三是让学生习作发表,入选优秀作文办展览。让学生品尝胜利的喜悦。
克服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很多,课外阅读引导习作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每种做法,都需要领导的支持,教师之间的通力协作。让时间给学生,有时间去观察,留时间去思考。以上我仅就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得来的粗浅认识与志同者商榷,共同探讨小学作文教学素质化路子。
学生不爱作文由来已久,并非实施素质教育阶段才有。杭州市特级教师,全国劳模杨一青老师,对作文教学潜心研究,曾做过调查:有个47人班,怕作文的40人,恨作文的4人,不怕作文2人,喜欢作文1人。这个问题不可等闲视之,言重些,还能影响师生关系?何以会出现这种教与学敌对的局面呢?还是从师生双方谈起。
教师如何教导学生作文的?
每次作文,按惯例,老师要到课堂指导一番。有的老师课前无准备,课上想到哪,指导到哪,尽到责任,匆匆离去,这是匆匆指导。有的老师不具备指导观察事物,单一手臂为径,用言语围周,口若悬河,把诸多事物很妙地往圈内一划,算是完成任务。学生失去具体事物,让他怎么写?这是显自己口舌之能事,置学生实际写作需要于不顾的空洞指导。也有老师花一周两节课时间,拿出具体的作文指导计划,耐心的为学生讲解作文的意义,但远离学生生活和思考的要义管什么用?直烦得学生头脑发胀,心如死灰。这是孤立指导。
学生如何完成作文任务,我看仅剩“八字作文法——凑字数凑内容抄袭。
学生种种不健康的习作行为大都是老师(画)逼出来的,对作文厌倦,是作文老师咎由自取。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健康的作文心理?我认为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1、克服习作恐惧心理——丰富写作材料
走进生活:感真知。生活是写作源泉,生活是写作源泉,生活出真知。教师要尽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投入自然,教给学生观察自然地方法。教学生去听空中的小鸟怎样唱歌,看树上的叶子如何鲜亮,注视地上的蚂蚁在搬家,观察水中的鱼儿学游泳.……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在自然中陶冶了情操,写作的冲动一触即发。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教《一个苹果》就是这样。从学生生活常见的水果指导写作,教学获得了成功。
命题灵活:选真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表明,继续后才能倾吐。当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后,就产生了倾吐的欲望。这时要精心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欲望,作文宜自由命题,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筛选内容,适时点拨,头脑中有多少就写多少,切不可千篇一律,附加条件。如学生无话可写,宁可迟写或不写,也不能让学生撒谎,养成马虎习作的习惯。
选材宜小:表真知。始写作文,宜写片段,内容可写“针头线脑”,不能让学生说空话大话。写清一人一事一物、所见所听所想所做即可。如我指导学生写《一朵花》,问:“同学们,你们想写什么样的花,回忆不出,我们就到外面去看看。”当时正值月季花开,引导学生从花色写起;问:“谁能把看到的花像什么告诉我?”引导学生写花形;又问:“这朵花真大,它有几个瓣,瓣里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写花瓣、花蕊;最后说:“这么好的花闻一闻看它香不香?”引导学生写花味。这时恰遇一个学生的脸被针刺戳了一下,尖叫起来,我顺势提出:看这么美的花朵还要付出什么代价?这次习作内容充实,教学获得了成功。
2、克服习作厌倦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教师的表率作用,应该表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教学也离不开教师的榜样力量。我在每次指导学生作文时,自己也写一篇同樣命题的作文,还拿到班上读给学生听。写《我的班主任》,当我读到挨班主任一巴掌时,学生哄堂大笑,兴趣盎然,此时师生的心该贴得多么近,学生从来没有这样放松,作文的兴趣很快培养起来了。
3、克服习作失望心理——树立写作信心
适当降低评分标准,是树立写作信心的有效手段。成功教育认为,“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高分可以激励学生,低分则会打击学生。教师怎样运用高分来树立学生写作信心?道路有三条:一是不以自己水平衡量学生,老师给高分,让学生初尝成功的甜头;二是多次评分,每次加分,以分数为杠杆,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三是让学生习作发表,入选优秀作文办展览。让学生品尝胜利的喜悦。
克服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很多,课外阅读引导习作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每种做法,都需要领导的支持,教师之间的通力协作。让时间给学生,有时间去观察,留时间去思考。以上我仅就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得来的粗浅认识与志同者商榷,共同探讨小学作文教学素质化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