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数学审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解决问题效率和准确度。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升数学解题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解决问题历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运用技能、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说:“数学的真正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解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数学审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解题效率和准确度。学生只有重视审题,学会审题,才可以顺利完成解题。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忽略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跃读、漏读、添读等解题错误。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抓住各种契机向学生阐述审题的重要作用,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解题效率,帮助学生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二、教师亲自示范,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要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审题意识进行引导。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如果为了节省时间而不重视审题的话,将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树立一种审题不重要的负面认知。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契机巧妙示范审题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耐心引领学生阅读题目。比如,在解决某一道题时,教师先念一遍题目,然后学生念一遍,在师生互动中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画出来,然后开展解题教学。
再次,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应注重分析学生的错题,让学生说明其解题思路,看看是否是因为审题失误而导致错误。
因此,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逐步使学生自觉模仿教师的审题方式,养成良好的审题意识和习惯。
三、认真阅读题目,培养感知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问题通常都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搞懂题目内容,进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印象,为顺利解题奠定基础。许多学生见到题目之后,只是简单读一遍,甚至只看到题目前半部分,连题目要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开始做题,自然会影响解题结果。
比如“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题型是不断变化的,许多学生不认真阅读题目而导致做错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学会认真阅读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读题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自觉、认真、仔细读题的习惯,从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顺利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张大妈准备用40米的绳子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园,请问绳子要如何围使得菜园的面积最大?”对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通读题目。学生在认真阅读题目之后就会发现并提取“40米”“长方形”“面积”“最大”等关键词,最后是问题:“绳子要如何围使得菜园的面积最大?”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清题目思路,全面把握问题,不至于发生遗漏、误解等问题。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并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感知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從而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四、传授审题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高年级之后,数学的应用题题目变长,情节较为复杂,关系更加隐蔽,许多学生很容易在审题过程中出现丢字、漏字、误解等问题,进而导致计算错误、解答失误。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审题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审题技巧,在读懂、读准题意的基础上节约审题时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传授审题技巧时应注重学生的消化程度,不宜一次传授多种新知识、新方法,应侧重于讲一种审题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体水平。
例如:“草莓周四的价格比周三下降20%,周五的价格却比周四的价格涨了25%,请问周五的价格和周三相比,是降还是升?变化幅度是多少?”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道难道,许多学生别说解题,连读懂题目都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应调整教学思路,将传授审题技巧作为教学重点,先让学生阅读题目二到三遍,然后要求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量”,再深入认识和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看问题,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分析出其本质上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延伸。学生一旦明确问题,就会发现自己以前学过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下子就降低了解题难度,打消了畏难情绪,从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方法和技巧上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放慢脚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审题技巧。
五、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普遍较小,思维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对一些数量关系复杂、关系层次较多的数学题目,难以科学把握题目信息,进而导致解题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思维刻板印象”,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题目,提炼、标注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有效思考,进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张家养有兔、鸭、鸡,其中兔有10只,鸡有30只,鸭的只数是兔的2倍多14只,请问鸭总共有多少只?”面对这一问题,学生没有抓住题目主干,随意地套用鸡数量的条件,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梳理题目内容,进而提炼出关键信息,摒弃无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弄清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才可以顺利得出答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又如:“一栋教学楼共有20层,每一层有十间教室,每间教室有2台电脑,请问这栋教学楼总共有几台电脑?”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然后将“20层”“十间”“2台”“几台电脑”等关键数字信息圈出来,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
六、借助数形结合,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教学时渗透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量关系问题转化成较为直观的图形性质问题。随着小学数学题目难度的不断增加,再加上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学生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即使细心看,认真读,努力想,仍然难以正确理解。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读题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帮助学生学会通过画图来直观地看懂题意,进而顺利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小张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的正中间向相反方向行驶,10分钟之后,小张到达甲地,小明离乙地还有1千米,已知小张与小明的速度比是 2∶3,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如果仅仅依靠憑空想象是难以顺利解答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来进行解答。学生在阅读完题目之后,可以先画一个线段图,然后依次标出小张与小明的位置,并且标注出具体数字信息,然后仔细观察分析,从而更加快速、直观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开始。小学中高年级正是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亲自示范以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认真阅读题目以培养其感知问题的能力,传授审题技巧以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提炼关键信息以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数形结合以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审题过程中体验到思维之乐,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车亚平.小学数学学生有效审题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20(03):147-148.
陈群英.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2019(03):47.
邹芳玲.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审题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03):65.
郭学勤.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9(39):83.
吴武淳.把握乡村小学生数学思维特点培养审题析题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9):82-84.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解决问题历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运用技能、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说:“数学的真正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解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数学审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解题效率和准确度。学生只有重视审题,学会审题,才可以顺利完成解题。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忽略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跃读、漏读、添读等解题错误。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抓住各种契机向学生阐述审题的重要作用,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解题效率,帮助学生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二、教师亲自示范,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要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审题意识进行引导。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如果为了节省时间而不重视审题的话,将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树立一种审题不重要的负面认知。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契机巧妙示范审题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耐心引领学生阅读题目。比如,在解决某一道题时,教师先念一遍题目,然后学生念一遍,在师生互动中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画出来,然后开展解题教学。
再次,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应注重分析学生的错题,让学生说明其解题思路,看看是否是因为审题失误而导致错误。
因此,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逐步使学生自觉模仿教师的审题方式,养成良好的审题意识和习惯。
三、认真阅读题目,培养感知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问题通常都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搞懂题目内容,进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印象,为顺利解题奠定基础。许多学生见到题目之后,只是简单读一遍,甚至只看到题目前半部分,连题目要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开始做题,自然会影响解题结果。
比如“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题型是不断变化的,许多学生不认真阅读题目而导致做错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学会认真阅读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读题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自觉、认真、仔细读题的习惯,从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顺利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张大妈准备用40米的绳子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园,请问绳子要如何围使得菜园的面积最大?”对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通读题目。学生在认真阅读题目之后就会发现并提取“40米”“长方形”“面积”“最大”等关键词,最后是问题:“绳子要如何围使得菜园的面积最大?”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清题目思路,全面把握问题,不至于发生遗漏、误解等问题。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并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感知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從而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四、传授审题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入高年级之后,数学的应用题题目变长,情节较为复杂,关系更加隐蔽,许多学生很容易在审题过程中出现丢字、漏字、误解等问题,进而导致计算错误、解答失误。对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审题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审题技巧,在读懂、读准题意的基础上节约审题时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传授审题技巧时应注重学生的消化程度,不宜一次传授多种新知识、新方法,应侧重于讲一种审题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体水平。
例如:“草莓周四的价格比周三下降20%,周五的价格却比周四的价格涨了25%,请问周五的价格和周三相比,是降还是升?变化幅度是多少?”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道难道,许多学生别说解题,连读懂题目都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应调整教学思路,将传授审题技巧作为教学重点,先让学生阅读题目二到三遍,然后要求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量”,再深入认识和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看问题,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分析出其本质上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延伸。学生一旦明确问题,就会发现自己以前学过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一下子就降低了解题难度,打消了畏难情绪,从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方法和技巧上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放慢脚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审题技巧。
五、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普遍较小,思维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对一些数量关系复杂、关系层次较多的数学题目,难以科学把握题目信息,进而导致解题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思维刻板印象”,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题目,提炼、标注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有效思考,进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小张家养有兔、鸭、鸡,其中兔有10只,鸡有30只,鸭的只数是兔的2倍多14只,请问鸭总共有多少只?”面对这一问题,学生没有抓住题目主干,随意地套用鸡数量的条件,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梳理题目内容,进而提炼出关键信息,摒弃无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弄清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才可以顺利得出答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又如:“一栋教学楼共有20层,每一层有十间教室,每间教室有2台电脑,请问这栋教学楼总共有几台电脑?”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然后将“20层”“十间”“2台”“几台电脑”等关键数字信息圈出来,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
六、借助数形结合,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教学时渗透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量关系问题转化成较为直观的图形性质问题。随着小学数学题目难度的不断增加,再加上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学生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即使细心看,认真读,努力想,仍然难以正确理解。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读题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帮助学生学会通过画图来直观地看懂题意,进而顺利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小张和小明同时从甲、乙两地的正中间向相反方向行驶,10分钟之后,小张到达甲地,小明离乙地还有1千米,已知小张与小明的速度比是 2∶3,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如果仅仅依靠憑空想象是难以顺利解答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来进行解答。学生在阅读完题目之后,可以先画一个线段图,然后依次标出小张与小明的位置,并且标注出具体数字信息,然后仔细观察分析,从而更加快速、直观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开始。小学中高年级正是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通过亲自示范以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认真阅读题目以培养其感知问题的能力,传授审题技巧以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提炼关键信息以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数形结合以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审题过程中体验到思维之乐,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车亚平.小学数学学生有效审题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20(03):147-148.
陈群英.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2019(03):47.
邹芳玲.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审题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03):65.
郭学勤.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9(39):83.
吴武淳.把握乡村小学生数学思维特点培养审题析题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