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语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倡导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尊重、准确、机智、幽默的特点。教师只有适时、灵活和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教学语言,才能营造一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幼儿的心智,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教师; 语言;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7-001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语言,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像蜜糖一样粘住孩子的心。那么,如何让教师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点亮课堂的精彩?
一、走向尊重
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因此,教师在评价时,不管是语气、语调、眼神、微笑,还是每一个肢体语言,都真切而热情地向幼儿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孩子,你是很棒的。这种情感性评价,营造了一个宽松而又自信的学习氛围。
例如一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其他幼儿正在按照“数群”进行50以内数的计数游戏:“20里有2个10,5个5个地数要数4次……”只有凡凡小朋友在皱着眉头发呆。教师走过去问:“凡凡,你在想什么?怎么没做游戏?”凡凡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在想能不能3个3个地数?”“是啊,你真能动脑筋呢!可以数数看呀!”在教师的鼓励下,凡凡开始吃力地3个3个地数10、20、30、40、50,结果发现只有30才能3个3个地整数。整个过程凡凡的兴趣始终浓厚,老师尊重和肯定的话语,支持和推动了孩子的主动探索, 帮助幼儿在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激励自我,共同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二、走向精炼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语言一定要准确而又得体,做到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既肯定幼儿表现的出色之处,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或纠正。
例如在小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蔬菜》中,教师先让孩子们摸摸自己手中的蔬菜,然后提问道:“你的蔬菜宝宝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其中有一个孩子举起手中的黄瓜说:“光滑的。”教师将手中的茄子伸到她面前,对她说:“你摸摸我的茄子,摸上去感觉怎么样?”该幼儿摸了摸老师的茄子,说:“光滑的。”教师:“哦!光滑的。你的黄瓜也是这样光滑的吗?”该幼儿摇摇头说:“不是光滑的。”教师:“哦,你的黄瓜不是光滑的,是粗糙的,对吗?”该幼儿点点头。在这里,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及小班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既注意开放性,又有针对性,因人施问,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探索,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走向机智
作为幼儿,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有时会出现跑题的现象。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会否定幼儿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幼儿的正确回答。优秀的老师可以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幼儿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例如在大班阅读活动《快乐的蹦蹦床》中,教师让孩子们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将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孩子帮助解惑。有一个孩子指着第11页的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刺猬刚刚把蹦蹦床戳坏了,现在又怎么能在蹦蹦床上跳呢?”贝贝说:“可能是动物们帮小刺猬想了个好办法,小刺猬就不会再戳破蹦蹦床了。”老师追问道:“那它们会帮小刺猬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彤彤说:“把刺剪掉。”“不对,把刺剪掉会疼的。”浩浩马上反驳道。老师接着追问:“那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不剪刺,又能在蹦蹦床上玩呢?”“给它穿上厚实的衣服。”红红说。“不行,还是要被戳坏的。”……孩子们争得热火朝天,有的说刺剪掉好,有的说穿厚衣服好。教师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到底哪种方法好呢?先想想小刺猬的刺有什么用吧?”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小刺猬的刺不能剪,它可以用来背果子。”有的说:“小刺猬遇到坏人时,可以将自己缩成一个球,球的外面全是刺,这样坏人就伤不了它。”有的说:“它的刺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还是给小刺猬穿上厚厚的衣服比较好。
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观察,随机应变,用充满机制的话语,巧妙地贯穿于师幼间的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走向幽默
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教师的内涵与应变能力。它能缓解紧张的气氛,使幼儿的心理得到放松,在笑声与顿悟中牢记知识,受到教育。
例如在大班音乐《小茶壶》中,老师请孩子来表演小茶壶的样子。孩子们因为太兴奋了,在表演小茶壶的时候差点摔倒。聪明的老师没有去指责孩子,而是连忙蹲下去挡住孩子失重的身体,并说:“这小茶壶太高兴了,都手舞足蹈了,竟然跑到桌子下来了。我得接住她,否则就破了。”孩子们开心地笑了。那个幼儿不由自主地说:“老师,谢谢你!”茅老师幽默地插了一句:“以后可不能太调皮了,要不然‘摔破’了。”大家笑得更欢了。这孩子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之后,所有上来的幼儿都表演得特别卖力,没有一个孩子因太兴奋而摔倒,孩子们开心极了。
又如午饭时,孩子们很吵,于是我说:“咦,我们教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它们请出去,别打扰我们吃饭了。”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吃饭了。
由此可见,老师适时的诙谐幽默不仅可以打破课堂内紧张的局面,而且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它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幼关系充满了和谐与情趣。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和才能积累的结果。
其实,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确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不仅要“能说”,还要说得“巧”,说得有特色。尊重的语言能感染幼儿情绪,精练的语言可以准确地揭示深刻的道理,机智的语言易引发幼儿的联想,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让我们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激发孩子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教师; 语言;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7-001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语言,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像蜜糖一样粘住孩子的心。那么,如何让教师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点亮课堂的精彩?
一、走向尊重
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因此,教师在评价时,不管是语气、语调、眼神、微笑,还是每一个肢体语言,都真切而热情地向幼儿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孩子,你是很棒的。这种情感性评价,营造了一个宽松而又自信的学习氛围。
例如一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其他幼儿正在按照“数群”进行50以内数的计数游戏:“20里有2个10,5个5个地数要数4次……”只有凡凡小朋友在皱着眉头发呆。教师走过去问:“凡凡,你在想什么?怎么没做游戏?”凡凡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在想能不能3个3个地数?”“是啊,你真能动脑筋呢!可以数数看呀!”在教师的鼓励下,凡凡开始吃力地3个3个地数10、20、30、40、50,结果发现只有30才能3个3个地整数。整个过程凡凡的兴趣始终浓厚,老师尊重和肯定的话语,支持和推动了孩子的主动探索, 帮助幼儿在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激励自我,共同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二、走向精炼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语言一定要准确而又得体,做到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既肯定幼儿表现的出色之处,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或纠正。
例如在小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蔬菜》中,教师先让孩子们摸摸自己手中的蔬菜,然后提问道:“你的蔬菜宝宝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其中有一个孩子举起手中的黄瓜说:“光滑的。”教师将手中的茄子伸到她面前,对她说:“你摸摸我的茄子,摸上去感觉怎么样?”该幼儿摸了摸老师的茄子,说:“光滑的。”教师:“哦!光滑的。你的黄瓜也是这样光滑的吗?”该幼儿摇摇头说:“不是光滑的。”教师:“哦,你的黄瓜不是光滑的,是粗糙的,对吗?”该幼儿点点头。在这里,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及小班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既注意开放性,又有针对性,因人施问,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探索,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走向机智
作为幼儿,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有时会出现跑题的现象。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会否定幼儿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幼儿的正确回答。优秀的老师可以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幼儿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例如在大班阅读活动《快乐的蹦蹦床》中,教师让孩子们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将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孩子帮助解惑。有一个孩子指着第11页的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刺猬刚刚把蹦蹦床戳坏了,现在又怎么能在蹦蹦床上跳呢?”贝贝说:“可能是动物们帮小刺猬想了个好办法,小刺猬就不会再戳破蹦蹦床了。”老师追问道:“那它们会帮小刺猬想出什么好办法呢?”彤彤说:“把刺剪掉。”“不对,把刺剪掉会疼的。”浩浩马上反驳道。老师接着追问:“那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不剪刺,又能在蹦蹦床上玩呢?”“给它穿上厚实的衣服。”红红说。“不行,还是要被戳坏的。”……孩子们争得热火朝天,有的说刺剪掉好,有的说穿厚衣服好。教师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到底哪种方法好呢?先想想小刺猬的刺有什么用吧?”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小刺猬的刺不能剪,它可以用来背果子。”有的说:“小刺猬遇到坏人时,可以将自己缩成一个球,球的外面全是刺,这样坏人就伤不了它。”有的说:“它的刺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还是给小刺猬穿上厚厚的衣服比较好。
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观察,随机应变,用充满机制的话语,巧妙地贯穿于师幼间的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走向幽默
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教师的内涵与应变能力。它能缓解紧张的气氛,使幼儿的心理得到放松,在笑声与顿悟中牢记知识,受到教育。
例如在大班音乐《小茶壶》中,老师请孩子来表演小茶壶的样子。孩子们因为太兴奋了,在表演小茶壶的时候差点摔倒。聪明的老师没有去指责孩子,而是连忙蹲下去挡住孩子失重的身体,并说:“这小茶壶太高兴了,都手舞足蹈了,竟然跑到桌子下来了。我得接住她,否则就破了。”孩子们开心地笑了。那个幼儿不由自主地说:“老师,谢谢你!”茅老师幽默地插了一句:“以后可不能太调皮了,要不然‘摔破’了。”大家笑得更欢了。这孩子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之后,所有上来的幼儿都表演得特别卖力,没有一个孩子因太兴奋而摔倒,孩子们开心极了。
又如午饭时,孩子们很吵,于是我说:“咦,我们教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它们请出去,别打扰我们吃饭了。”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吃饭了。
由此可见,老师适时的诙谐幽默不仅可以打破课堂内紧张的局面,而且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它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幼关系充满了和谐与情趣。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和才能积累的结果。
其实,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确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不仅要“能说”,还要说得“巧”,说得有特色。尊重的语言能感染幼儿情绪,精练的语言可以准确地揭示深刻的道理,机智的语言易引发幼儿的联想,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让我们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激发孩子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