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材是一本微型的小百科全书,就一篇课文来说,可教的内容实在太多,字、词、句、篇,修辞、文采.....那么,如何让一节课教得实在?如何避免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使学生学有所得呢?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教学目标精简,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得以提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精简 依据学情 抓住重点 有效整合 高效
语文教材是一本微型的小百科全书,就一篇课文来说,可教的内容实在太多,字、词、句、篇,修辞、文采.....于是,一些语文课堂难免会出现问题提得多,内容理解多,资源拓展多.....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教学内容上的面面俱到呢?如何让一节课教得实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呢?途径有很多,例如教学手段的简单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等等,但最根本的便是教学目标的简约可行。因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如果教学目标简约了,一节课中所学的内容就相对集中,内容集中了,教学策略便能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就能得以提高。
张庆先生在《小学语文老师》发表文章《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说:“上课也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少些单纯些。才能抓得比较实在,使学生学必有得。目标越多,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越少,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住。”显然,教学目标的精练简洁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
一、目标精简,必须“胸有全局”
语文教材里的每篇课文都安排在一定的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整个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是固定的。作为教师,必须“胸有全局”,熟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熟知教科书编写思路等。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例,教科书就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发展梯度;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之前把握年段目标,紧扣单元目标,确定课时目标。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 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该明确到位,这样,我们才能因材施教,避免教學内容的重复或缺失。所以目标简约而不简单,它应该是我们立足于2011版课标下,兼顾年段目标,钻研教材,熟读文本,有针对性制定的。
二、目标精简,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情
学情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2011 版课标在“学习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在教学中体现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呢?当然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就不仅要求我们要理解课标和教材,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对学情的准确把握让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才不会脱离学生实际,我们的课才有可能成为一节高效的课。
目标落实必须根据学生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目标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秋天的雨。②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这篇文章的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用一个句子领起,接着分述具体描写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找相关的语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而理解难懂的词如“五彩缤纷”,学生可能会联系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理解为“颜色多”,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通过想象画面等启发学生思考:除了颜色多,“五彩缤纷”还包含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这段话,眼前就会浮现出大片黄色的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时,就能大致“五彩缤纷”不仅指颜色多,而且指色彩绚丽丰富。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才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所以对学生学习课文的现有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学生已经掌握的,点拨、引导学生能掌握的,我们的课堂才更高效。
三、突显目标精简,必须抓住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要集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学生的疑点,避免语文教学陷入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要凸显教学目标就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而有力。那么,怎么确定这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呢?
首先,可以围绕课前的单元导读、课后的习题、来自学生的质疑组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老师只要抓住课后习题中“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为重点来组织教学,就把握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其次,需要老师能熟读教材,深人文本,掌握文本特点。如《桂花雨》这一课,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回忆了作者童年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学习文章,让学生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体会文中的思乡之情。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自然就放在适时指导朗读,读出对桂花香气“太迷人”的欣赏、赞美;读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桂花香的无处不在;读出母亲“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做到了这些,教学目标就容易达到了。
四、目标精简,“三维”目标也要有效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好比一个圆球,一篇课文是一个综合载体,但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相加,而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听、说、读、写训练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提醒我们在面对一节课,应先考虑这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再考虑要让学生怎样学,最后考虑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哪些环节可以渗透价值观的教育,这样脑中有一个整体意识,清楚每个活动都要达到什么目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麻雀》这一课时,学习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即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一节课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说清楚是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相机梳理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老麻雀的动作、姿态和声音感受老麻雀的伟大。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是为学生所想的话,就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一堂课只要让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语文课目标简单一点,学生学得轻松一点,课堂更有效一点。”愿我们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的先进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构建高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老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精简 依据学情 抓住重点 有效整合 高效
语文教材是一本微型的小百科全书,就一篇课文来说,可教的内容实在太多,字、词、句、篇,修辞、文采.....于是,一些语文课堂难免会出现问题提得多,内容理解多,资源拓展多.....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教学内容上的面面俱到呢?如何让一节课教得实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呢?途径有很多,例如教学手段的简单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等等,但最根本的便是教学目标的简约可行。因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如果教学目标简约了,一节课中所学的内容就相对集中,内容集中了,教学策略便能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就能得以提高。
张庆先生在《小学语文老师》发表文章《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说:“上课也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少些单纯些。才能抓得比较实在,使学生学必有得。目标越多,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越少,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住。”显然,教学目标的精练简洁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
一、目标精简,必须“胸有全局”
语文教材里的每篇课文都安排在一定的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整个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是固定的。作为教师,必须“胸有全局”,熟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熟知教科书编写思路等。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例,教科书就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发展梯度;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之前把握年段目标,紧扣单元目标,确定课时目标。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 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该明确到位,这样,我们才能因材施教,避免教學内容的重复或缺失。所以目标简约而不简单,它应该是我们立足于2011版课标下,兼顾年段目标,钻研教材,熟读文本,有针对性制定的。
二、目标精简,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情
学情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2011 版课标在“学习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在教学中体现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呢?当然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就不仅要求我们要理解课标和教材,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对学情的准确把握让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才不会脱离学生实际,我们的课才有可能成为一节高效的课。
目标落实必须根据学生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教学目标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秋天的雨。②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这篇文章的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用一个句子领起,接着分述具体描写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找相关的语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而理解难懂的词如“五彩缤纷”,学生可能会联系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理解为“颜色多”,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通过想象画面等启发学生思考:除了颜色多,“五彩缤纷”还包含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这段话,眼前就会浮现出大片黄色的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时,就能大致“五彩缤纷”不仅指颜色多,而且指色彩绚丽丰富。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才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所以对学生学习课文的现有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学生已经掌握的,点拨、引导学生能掌握的,我们的课堂才更高效。
三、突显目标精简,必须抓住教学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要集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学生的疑点,避免语文教学陷入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要凸显教学目标就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而有力。那么,怎么确定这些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呢?
首先,可以围绕课前的单元导读、课后的习题、来自学生的质疑组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老师只要抓住课后习题中“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为重点来组织教学,就把握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其次,需要老师能熟读教材,深人文本,掌握文本特点。如《桂花雨》这一课,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回忆了作者童年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学习文章,让学生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体会文中的思乡之情。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自然就放在适时指导朗读,读出对桂花香气“太迷人”的欣赏、赞美;读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桂花香的无处不在;读出母亲“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做到了这些,教学目标就容易达到了。
四、目标精简,“三维”目标也要有效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好比一个圆球,一篇课文是一个综合载体,但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相加,而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听、说、读、写训练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提醒我们在面对一节课,应先考虑这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再考虑要让学生怎样学,最后考虑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哪些环节可以渗透价值观的教育,这样脑中有一个整体意识,清楚每个活动都要达到什么目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麻雀》这一课时,学习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即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一节课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说清楚是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相机梳理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老麻雀的动作、姿态和声音感受老麻雀的伟大。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是为学生所想的话,就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一堂课只要让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语文课目标简单一点,学生学得轻松一点,课堂更有效一点。”愿我们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的先进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构建高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老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