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静脉抽血引起皮下淤血现象及预防措施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197671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真空静脉;抽血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19-01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标本是近几年来我院采用的一种新的方法,此方法既简单易行而且防止了交叉感染,但也容易造成大面积皮下淤血。淤血范围超过8cm这样给医患之间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因此我科2010年1月 ~2011年对真空负压采血引起的皮下淤血进行了分析,针对这种原因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内科病房进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1500例造成皮下淤血患者15例。淤血原因:穿刺抽血困难5例,占33%,操作不当3例,占20%,压迫止血方法不当6例,占40%。
  2 淤血原因分析
  2.1 血管本身条件很差造成穿刺失败 其中过度肥胖,血管不明显。尤其是老年人脂肪减少,血管硬化,收缩功能差而引起皮下大片淤血。
  2.2 患者止血压迫的方法不当 1)真空采血,管内负压大,对血管破坏较大,患者采血后,压迫穿刺点的时间短,力量较轻或按压面积较小未起到止血的作用。2)对于那些血管不明显的患者,护士需将针头刺入皮下,后刺入血管,患者只按表皮针眼,而血管内的针眼仍在出血,而引起皮下淤血。
  2.3 操作方法不当 1)穿刺时进针速度过快,穿透血管,在负压吸引下血液流入真空管的同时也流入皮下,造成皮下淤血。2)多管抽血时,反复换管,换管动作过快,或持针器未固定好,使针尖脱出血管或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造成血液流入皮下形成瘀血。
  2.4 其他原因 有些年轻患者(有3例)血管很充盈,采血后立即进行上肢的大强度运动,引起的皮下淤血。
  3 预防措施
  3.1 应认真的仔细的选择血管做到一针见血。
  3.2 对于那些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热敷穿刺部位的血管,使血管扩张充盈,从而保证穿刺的成功。
  3.3 血小板凝集时间一般为2~5min,嘱病人按压穿刺点不少于10min。
  3.4 指导病人正确按压方法 中指按压针孔处,食指按压近心端,三个手指平行加压。
  3.5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选择充盈的血管进行穿刺。多管采血时首先固定好持针器,再换管,动作要轻,稳。采血完毕后先松止血带再将真空管取下然后拔持针器。
  3.6 对那些血管充盈的年轻人,嘱采血后不要做上肢剧烈活动。
  通过总结以往的一些经验教训,与以往相比皮下淤血发生人数,从以前的百分之一下降到千分之一,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痛苦,使护患关系得到了改善,真正做到了以患者满意求生存的原则。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低血压者,分为常规透析组和可调钠透析组各透析576次,分别观察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发生低血压103例次(17.8%),可调钠组发生低血压49例次(8.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间(152例次)透析低血压各项平均检测值  见表2。CHD组3个月内出现低血压10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妇女与其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的相关因素。方法:用金标法检测反复自然流产者362例(为流产组)及正常妇女86例(为对照组)血清AsAb、ACA水平。结果:流产组AsAb总阳性率49.1%,ACA总阳性率为17.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业意义(P<0.05)。结论: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对反复自然流产有明显影响,是导致反复自然流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因各种原因出现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行相应的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符合率91%。。结论: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能直接检视子宫腔内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能准确的描述病灶部位及形态特征,避免了传统刮宫的盲目性和由此造成的漏诊及误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诊断性刮宫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部队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干预措施 方法:入选健康体检官兵257例,分为高血压组(n=117例)和对照组(n=140例)。比较两组生活习惯、体重指数、家族史等差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体重指数偏高,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比例高,同时存在明显的家族史。积极治疗3月后,高血压组96.58%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是中青年官兵罹患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脐部残端的处理方法;方法:分别用10%碘酊和碘伏处理脐部残端;结果:脐部感染 残端脱落 脐部出血基本一样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药物均可用来处理脐部残端。  【关键词】脐部;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16-02  我院一直用10%碘酊处理脐部残端,由于10%碘酊配制程序较复杂,浓度高,不小心容易烧伤婴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无菌纱布敷盖法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穿刺口局部换药的效果。方法:将226例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敷盖法组和改良敷盖法组,每组各113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敷盖法换药,比较两组颈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等情况。结果:改良敷盖法组颈内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传统敷盖法组,改良敷盖法组的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导管脱出情况均明显低于传统敷盖法组,差异有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疼痛发病时间的昼夜节律;方法:观察42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疼痛发病时间的昼夜节律;结果:发现上午6~12时为症状发作高峰,下午12~18时为症状发作的又一高峰;结论:对两时间段内显示生理节律性高峰的多个触发因素进行干预,对AMI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疼痛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95-01  本文报道2008-2012年呼和浩特市15000例就诊的婴幼儿和儿童HBsAg检测见结果。  讨论:  一、由表一看出,幼儿和儿童 HBsAg阳性人数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这应是社会和家庭对孩子们的健康日益关注的良好表现  二、表二和表三经统计学处理P>0.05,索命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各年龄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延迟PCI)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00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四组:A组≤2小时,B组2-6小时,C组6-12小时;D组延迟治疗组。观察冠脉再通率、30天并发症出血率及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为82.35%,76.92%,55.56%,96.67%。出血率分别为0%,3.85%,11.11%,3.
期刊
【摘 要】目的:回顾分析急诊科抢救急危重病例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抢救室2008年5月~2012年6月抢救急危病56182例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抢救脱险率95.6%,病死率4.4%,与2008年4月份前4年抢救脱险率90.4%,病死率9.6%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捷检查准确评估病情和实施有效抢救,可提高脱险率和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救科;脱险率;病死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