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当运用多种策略,如以情境深化学生的鉴赏体验、以技巧辅助学生进行鉴赏感知、以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创新,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一、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渲染鉴赏情感氛围
好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相似,需要作者有一定的阅历基础,只有作者了解某种感情、对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记忆与认识,他才能以那些内容为基础创作作品,使得作品富有感染力。因此,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在介绍的过程中渲染鉴赏的情感氛围,为学生鉴赏作品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以《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鉴赏教学为例。这一作品是贝多芬对命运的不甘与怒吼,也是贝多芬对命运做出的回击。而这样的情感,与大部分高中生追求进步、不断努力的潜在情感相似。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介绍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其他教师沟通,了解各个学科中进步最快的学生名单以及其进步的实际情况。然后,教师在课堂上便可以这些学生的进步为引子,先奠定“天道酬勤”“书山有路勤为径”等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当你们一次考试失利之后,你们的心情会如何?”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回答会伤心,而有的则较为乐观。随后,教师再结合偏科学生的情况提问:“若你们在某一门科目上的理解能力实在低下,那么你们还有努力的动力吗?”在之前奠定情绪的基础上,学生会较为激动地给予肯定的回复。如此,教师再以慷慨激昂的音调,引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之后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并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
二、基于内容创设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高中许多音乐作品都具有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是音乐情感的载体,也是学生鉴赏音乐的重要切入点。而在以往的鉴赏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对作品内容的趣味化、直观化展示,以至于学生难以从音乐内容处对音乐进行直观的认知与鉴赏。对此,为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应当基于音乐作品的内容创设音乐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白毛女》这一传统经典歌剧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剧情梗概,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基于教材选用片段或者是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设计、编排情景剧。如,作品中的“十里风雪”“北风吹”“哭爹”等片段都是歌剧情感的高潮部分,其内容以及配乐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按剧情推进的顺序进行表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情感代入表演以及欣赏他人表演,对故事情感有更深的理解与感知,而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快速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达成共鸣、产生共情。如此,教师方能够完成基础的鉴赏教学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思想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传授学生乐理技巧,辅助学生鉴赏感知
乐理技巧是音乐鉴赏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也是核心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灌输式教学法,要引导学生借助乐理技巧进行实践,以此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阶段的乐理技巧教学内容相较而言并不复杂,主要内容是音色、节奏、旋律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如,《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一作品便以“短—短—短—长”的节奏开场,并辅以很强的力度,以此展现命运的威严、冷酷。同样,作品中还有很多地方以节奏、旋律等基础要素将情感直观地表现出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当从两个方面传授给学生乐理技巧。首先,教师应当先将这些基础要素传授给学生,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将节奏等内容与情感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对节奏等内容的鉴赏经验。最后,教师再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拍手、敲击、打响指等简单的、重复性的动作,辅助学生进行感知。如此,教师既能让学生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较为独特的审美感知。
四、设置问题引导思考,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常被教师所忽略的部分。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会将教材中对作品情感的表述当成是真理,不利于学生在鉴赏作品时进行情感感知方面的创新。这样的教学便是肤浅的教学,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鉴赏能力以及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相对而言,教师应当在鉴赏教学时,合理设计引导性问题,以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并发展积极的、个性化的音乐审美偏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适当创新鉴赏教学过程。以《飘逸的南国风》为例,在这一课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的三个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感知,然后再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鉴赏感受。具体而言,教师首先精简介绍《弥渡山歌》《对鸟》以及《幸福歌》三个音乐作品所对应的民族、民俗、歌曲特征。然后,教师再播放三个作品,并要求学生在鉴赏这三个音乐作品时在本子上以简单的词汇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播放完音乐作品后,教师再给予学生一分钟的时间,结合自己记录的词汇,对音乐作品进行个体的评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展示在黑板或者多媒体上。问题可以是阐述三个作品的异同点,或者是基于个人理解,说一说同一地区三个民歌的风格不同的原因,还可以是学生对三个音乐作品的偏好以及原因。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无论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教师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都已达到。
五、组织师生互相评价,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互评的策略,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具体而言,师生互评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融入评价环节,并引导学生对彼此感知节奏的方式、对背景故事与作品内容的理解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基于南国风的三个作品阐述自己对作品的偏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指出相同偏好学生所阐述理由的不足之处。而对教师的评价,则可以在教学环节由教师提问收集。比如,教师针对课堂的背景介绍、问题设置等环节,要求学生给出建议或者指出不足之处。有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限制时间,以至于自己不能发表意见。对此,教师在下次教学中便需要作出相应的优化。总体而言,进行师生相互评价,教师能够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實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时应当注意的关键问题。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将理论性的乐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游戏、设置问题等方法,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理念,对音乐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评述,以此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
一、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渲染鉴赏情感氛围
好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相似,需要作者有一定的阅历基础,只有作者了解某种感情、对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记忆与认识,他才能以那些内容为基础创作作品,使得作品富有感染力。因此,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在介绍的过程中渲染鉴赏的情感氛围,为学生鉴赏作品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以《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鉴赏教学为例。这一作品是贝多芬对命运的不甘与怒吼,也是贝多芬对命运做出的回击。而这样的情感,与大部分高中生追求进步、不断努力的潜在情感相似。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介绍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如,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其他教师沟通,了解各个学科中进步最快的学生名单以及其进步的实际情况。然后,教师在课堂上便可以这些学生的进步为引子,先奠定“天道酬勤”“书山有路勤为径”等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当你们一次考试失利之后,你们的心情会如何?”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回答会伤心,而有的则较为乐观。随后,教师再结合偏科学生的情况提问:“若你们在某一门科目上的理解能力实在低下,那么你们还有努力的动力吗?”在之前奠定情绪的基础上,学生会较为激动地给予肯定的回复。如此,教师再以慷慨激昂的音调,引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之后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并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
二、基于内容创设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高中许多音乐作品都具有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是音乐情感的载体,也是学生鉴赏音乐的重要切入点。而在以往的鉴赏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对作品内容的趣味化、直观化展示,以至于学生难以从音乐内容处对音乐进行直观的认知与鉴赏。对此,为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应当基于音乐作品的内容创设音乐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白毛女》这一传统经典歌剧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图片加文字的方式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剧情梗概,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基于教材选用片段或者是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设计、编排情景剧。如,作品中的“十里风雪”“北风吹”“哭爹”等片段都是歌剧情感的高潮部分,其内容以及配乐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按剧情推进的顺序进行表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情感代入表演以及欣赏他人表演,对故事情感有更深的理解与感知,而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快速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达成共鸣、产生共情。如此,教师方能够完成基础的鉴赏教学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思想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传授学生乐理技巧,辅助学生鉴赏感知
乐理技巧是音乐鉴赏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也是核心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灌输式教学法,要引导学生借助乐理技巧进行实践,以此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阶段的乐理技巧教学内容相较而言并不复杂,主要内容是音色、节奏、旋律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如,《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一作品便以“短—短—短—长”的节奏开场,并辅以很强的力度,以此展现命运的威严、冷酷。同样,作品中还有很多地方以节奏、旋律等基础要素将情感直观地表现出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当从两个方面传授给学生乐理技巧。首先,教师应当先将这些基础要素传授给学生,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然后引导学生将节奏等内容与情感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对节奏等内容的鉴赏经验。最后,教师再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拍手、敲击、打响指等简单的、重复性的动作,辅助学生进行感知。如此,教师既能让学生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较为独特的审美感知。
四、设置问题引导思考,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常被教师所忽略的部分。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会将教材中对作品情感的表述当成是真理,不利于学生在鉴赏作品时进行情感感知方面的创新。这样的教学便是肤浅的教学,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鉴赏能力以及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相对而言,教师应当在鉴赏教学时,合理设计引导性问题,以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并发展积极的、个性化的音乐审美偏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适当创新鉴赏教学过程。以《飘逸的南国风》为例,在这一课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的三个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感知,然后再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鉴赏感受。具体而言,教师首先精简介绍《弥渡山歌》《对鸟》以及《幸福歌》三个音乐作品所对应的民族、民俗、歌曲特征。然后,教师再播放三个作品,并要求学生在鉴赏这三个音乐作品时在本子上以简单的词汇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播放完音乐作品后,教师再给予学生一分钟的时间,结合自己记录的词汇,对音乐作品进行个体的评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展示在黑板或者多媒体上。问题可以是阐述三个作品的异同点,或者是基于个人理解,说一说同一地区三个民歌的风格不同的原因,还可以是学生对三个音乐作品的偏好以及原因。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无论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教师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都已达到。
五、组织师生互相评价,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互评的策略,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具体而言,师生互评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融入评价环节,并引导学生对彼此感知节奏的方式、对背景故事与作品内容的理解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基于南国风的三个作品阐述自己对作品的偏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指出相同偏好学生所阐述理由的不足之处。而对教师的评价,则可以在教学环节由教师提问收集。比如,教师针对课堂的背景介绍、问题设置等环节,要求学生给出建议或者指出不足之处。有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限制时间,以至于自己不能发表意见。对此,教师在下次教学中便需要作出相应的优化。总体而言,进行师生相互评价,教师能够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實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时应当注意的关键问题。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将理论性的乐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游戏、设置问题等方法,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理念,对音乐作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评述,以此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