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
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145万宇的课外阅读总
目标。但知识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
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了
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从教材出发,使课内和课外有机
地结合起来,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
辐射开去,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一、基于教材要求的拓展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依托教材特征和学
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阅读材
料,有效地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1.资料袋的拓展阅读
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上)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
排了“资料袋“,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
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
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
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
生学习这些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
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
问是分不开的,增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并以他
们为学习的榜样。
资料袋的拓展阅读“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
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课外书屋的拓展阅读
人教版课标教材在高年段配合单元专题设立了
“课外书屋”这一栏目,其着力推荐的书,大都来自课
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推荐的书目,是适合
儿童阅读年龄、阅读层次、阅读兴趣的书,其目的在
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
习惯。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课外书屋”中推荐的儿
童文学名著,有效地牵引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如六年
级上册教材围绕“心灵之歌”这一主题,在园地三的
“课外书屋”中郑重推荐的书目是加拿大女作家蒙格
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还推荐了中国作家曹文轩的
《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
操;再如六年级下册教材围绕“深深地怀念”这一主
题,也在园地三的“课外书屋”中推荐阅读《红岩》《铁道
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小说,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
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
理。实践证明,循着教材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不仅是
对阅读面的拓展,更是对单元主题的升华。
二、基于课文作者的拓展阅读
1.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的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在高年级所选编的一些文章,由
于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原因,与
学生的距离较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
容和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教师在教授这类文章时,有
必要适当地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及作者的写
作目的等相关内容,这样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
理解,增强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如《卜算子·咏梅》一课的作者毛泽东是一位政
治上成功的国家领导人,而且当时国家建设蒸蒸日
上,作者激情昂扬,以澎湃的热情赋予梅花勃勃的生
机。相反,《卜算子·咏梅》的另一作者诗人陆游生活
在我国封建社会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他一生渴望
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但因社会原因,
壮志难酬,而诗人又不甘与当时社会同流合污,因
此,他笔下的《卜算子·咏梅》充满着伤感与无奈。教
学时,我让学生先阅读两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资料,再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样既容易又深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以“初识鲁迅”为
专题编排。对鲁迅本人的介绍教材仅安排了一个短
小的资料袋,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通过本组
课文的学习初步认识一个睿智、慈祥、幽默、关心文
学青年、受人爱戴的大文豪,还要知道“他挥着如椽
大笔,身处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
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
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
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
众伸张正义。”“他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
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因此在学习过
程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并阅读与鲁迅相关的
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
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
鲁迅先生》等,这样鲁迅这一人物在学生心目中就留
下了立体、深刻的印象。
2.作者代表作的拓展阅读
新课程教材大量选编了名家名作。进入高年级,
学生已经学会关注文章的作者,势必对作者的代表
作满怀好奇。此时,若能适时引导学习作家的代表
作,效果就特别好。如学到《鸟的天堂》,就可以引导
学生阅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憩园》
等;学到《猫》《母鸡》等课文,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
《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学到“初识鲁迅”专
题,可以介绍阅读《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
徨》《朝花夕拾》等。
三、同题材文章的拓展阅读
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题相
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
较阅读:一是在深度上作“主题式”拓展,如教学《青
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拓展的材料就围
绕“走近毛泽东”这一主题,收集有关他的事迹、传
说、俗语等,全面了解毛泽东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占
的特殊地位;二是在广度上作“类比式”拓展,如教学
《难忘的一课》,在深入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出示余光
中的《乡愁》,从这两篇均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作
品中求同比较,同中有异,魅力无穷。
四、同体裁文章的拓展阅读
这类文章主要指的是体裁相同、但主题不一定
相同的文章。拓展这类文章的意义一方面是知识的
拓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如学完说
明文《新型玻璃》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用相同的学习
方法拓展阅读《太空“清洁工”》《仙人掌》《红姑娘》
《水葫芦喊冤》《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奇特的语
言》《蝉》《水的语言》等一系列文章,从而进一步掌
握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和阅读方法,达到举一反
三的作用。
五、源自文章出处的拓展阅读
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引向原作(出处)的拓展,也
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阅读活动。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
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金钱的魔力》选自马
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第五单元的课文全部出自古
典名著……这些课文的教学势必要牵扯到对原著的
阅读了解,教师适时利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还能以单篇课文为引子,以点带面,在班里掀
起阅读热潮,增大课堂容量。
书香浸润童年,阅读奠基人生。总之,在课文的
依托下,教师适时精心指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实实
在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把书“越读越
厚”,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同时,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了教
师的专业成长。读书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
躁,让教师更加具有教育智慧,更有底气站在讲台
上。这样从多角度、多方位把拓展性阅读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同步拓展”。
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145万宇的课外阅读总
目标。但知识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
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了
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从教材出发,使课内和课外有机
地结合起来,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
辐射开去,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一、基于教材要求的拓展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依托教材特征和学
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阅读材
料,有效地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1.资料袋的拓展阅读
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上)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
排了“资料袋“,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
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
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
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
生学习这些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
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
问是分不开的,增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并以他
们为学习的榜样。
资料袋的拓展阅读“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
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课外书屋的拓展阅读
人教版课标教材在高年段配合单元专题设立了
“课外书屋”这一栏目,其着力推荐的书,大都来自课
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推荐的书目,是适合
儿童阅读年龄、阅读层次、阅读兴趣的书,其目的在
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
习惯。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课外书屋”中推荐的儿
童文学名著,有效地牵引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如六年
级上册教材围绕“心灵之歌”这一主题,在园地三的
“课外书屋”中郑重推荐的书目是加拿大女作家蒙格
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还推荐了中国作家曹文轩的
《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
操;再如六年级下册教材围绕“深深地怀念”这一主
题,也在园地三的“课外书屋”中推荐阅读《红岩》《铁道
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小说,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
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
理。实践证明,循着教材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不仅是
对阅读面的拓展,更是对单元主题的升华。
二、基于课文作者的拓展阅读
1.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的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在高年级所选编的一些文章,由
于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原因,与
学生的距离较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
容和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教师在教授这类文章时,有
必要适当地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及作者的写
作目的等相关内容,这样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
理解,增强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如《卜算子·咏梅》一课的作者毛泽东是一位政
治上成功的国家领导人,而且当时国家建设蒸蒸日
上,作者激情昂扬,以澎湃的热情赋予梅花勃勃的生
机。相反,《卜算子·咏梅》的另一作者诗人陆游生活
在我国封建社会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他一生渴望
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但因社会原因,
壮志难酬,而诗人又不甘与当时社会同流合污,因
此,他笔下的《卜算子·咏梅》充满着伤感与无奈。教
学时,我让学生先阅读两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资料,再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样既容易又深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以“初识鲁迅”为
专题编排。对鲁迅本人的介绍教材仅安排了一个短
小的资料袋,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通过本组
课文的学习初步认识一个睿智、慈祥、幽默、关心文
学青年、受人爱戴的大文豪,还要知道“他挥着如椽
大笔,身处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
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
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
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
众伸张正义。”“他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
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因此在学习过
程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并阅读与鲁迅相关的
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
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
鲁迅先生》等,这样鲁迅这一人物在学生心目中就留
下了立体、深刻的印象。
2.作者代表作的拓展阅读
新课程教材大量选编了名家名作。进入高年级,
学生已经学会关注文章的作者,势必对作者的代表
作满怀好奇。此时,若能适时引导学习作家的代表
作,效果就特别好。如学到《鸟的天堂》,就可以引导
学生阅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憩园》
等;学到《猫》《母鸡》等课文,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
《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学到“初识鲁迅”专
题,可以介绍阅读《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
徨》《朝花夕拾》等。
三、同题材文章的拓展阅读
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题相
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
较阅读:一是在深度上作“主题式”拓展,如教学《青
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拓展的材料就围
绕“走近毛泽东”这一主题,收集有关他的事迹、传
说、俗语等,全面了解毛泽东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占
的特殊地位;二是在广度上作“类比式”拓展,如教学
《难忘的一课》,在深入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出示余光
中的《乡愁》,从这两篇均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作
品中求同比较,同中有异,魅力无穷。
四、同体裁文章的拓展阅读
这类文章主要指的是体裁相同、但主题不一定
相同的文章。拓展这类文章的意义一方面是知识的
拓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如学完说
明文《新型玻璃》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用相同的学习
方法拓展阅读《太空“清洁工”》《仙人掌》《红姑娘》
《水葫芦喊冤》《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奇特的语
言》《蝉》《水的语言》等一系列文章,从而进一步掌
握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和阅读方法,达到举一反
三的作用。
五、源自文章出处的拓展阅读
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引向原作(出处)的拓展,也
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阅读活动。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
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金钱的魔力》选自马
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第五单元的课文全部出自古
典名著……这些课文的教学势必要牵扯到对原著的
阅读了解,教师适时利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还能以单篇课文为引子,以点带面,在班里掀
起阅读热潮,增大课堂容量。
书香浸润童年,阅读奠基人生。总之,在课文的
依托下,教师适时精心指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实实
在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把书“越读越
厚”,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同时,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了教
师的专业成长。读书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
躁,让教师更加具有教育智慧,更有底气站在讲台
上。这样从多角度、多方位把拓展性阅读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同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