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同步拓展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s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
  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145万宇的课外阅读总
  目标。但知识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
  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了
  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从教材出发,使课内和课外有机
  地结合起来,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
  辐射开去,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一、基于教材要求的拓展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依托教材特征和学
  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阅读材
  料,有效地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1.资料袋的拓展阅读
  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上)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
  排了“资料袋“,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
  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
  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
  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
  生学习这些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
  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
  问是分不开的,增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并以他
  们为学习的榜样。
  资料袋的拓展阅读“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
  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课外书屋的拓展阅读
  人教版课标教材在高年段配合单元专题设立了
  “课外书屋”这一栏目,其着力推荐的书,大都来自课
  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所推荐的书目,是适合
  儿童阅读年龄、阅读层次、阅读兴趣的书,其目的在
  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
  习惯。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课外书屋”中推荐的儿
  童文学名著,有效地牵引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如六年
  级上册教材围绕“心灵之歌”这一主题,在园地三的
  “课外书屋”中郑重推荐的书目是加拿大女作家蒙格
  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还推荐了中国作家曹文轩的
  《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
  操;再如六年级下册教材围绕“深深地怀念”这一主
  题,也在园地三的“课外书屋”中推荐阅读《红岩》《铁道
  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小说,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
  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
  理。实践证明,循着教材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不仅是
  对阅读面的拓展,更是对单元主题的升华。
  
  二、基于课文作者的拓展阅读
  
  1.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的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在高年级所选编的一些文章,由
  于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原因,与
  学生的距离较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
  容和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教师在教授这类文章时,有
  必要适当地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及作者的写
  作目的等相关内容,这样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
  理解,增强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如《卜算子·咏梅》一课的作者毛泽东是一位政
  
  治上成功的国家领导人,而且当时国家建设蒸蒸日
  上,作者激情昂扬,以澎湃的热情赋予梅花勃勃的生
  机。相反,《卜算子·咏梅》的另一作者诗人陆游生活
  在我国封建社会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他一生渴望
  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但因社会原因,
  壮志难酬,而诗人又不甘与当时社会同流合污,因
  此,他笔下的《卜算子·咏梅》充满着伤感与无奈。教
  学时,我让学生先阅读两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资料,再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样既容易又深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以“初识鲁迅”为
  专题编排。对鲁迅本人的介绍教材仅安排了一个短
  小的资料袋,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通过本组
  课文的学习初步认识一个睿智、慈祥、幽默、关心文
  学青年、受人爱戴的大文豪,还要知道“他挥着如椽
  大笔,身处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
  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
  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
  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
  众伸张正义。”“他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
  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因此在学习过
  程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并阅读与鲁迅相关的
  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
  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
  鲁迅先生》等,这样鲁迅这一人物在学生心目中就留
  下了立体、深刻的印象。
  
  2.作者代表作的拓展阅读
  新课程教材大量选编了名家名作。进入高年级,
  学生已经学会关注文章的作者,势必对作者的代表
  作满怀好奇。此时,若能适时引导学习作家的代表
  作,效果就特别好。如学到《鸟的天堂》,就可以引导
  学生阅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憩园》
  等;学到《猫》《母鸡》等课文,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
  《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学到“初识鲁迅”专
  题,可以介绍阅读《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
  徨》《朝花夕拾》等。
  
  三、同题材文章的拓展阅读
  
  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题相
  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
  较阅读:一是在深度上作“主题式”拓展,如教学《青
  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拓展的材料就围
  绕“走近毛泽东”这一主题,收集有关他的事迹、传
  说、俗语等,全面了解毛泽东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占
  的特殊地位;二是在广度上作“类比式”拓展,如教学
  《难忘的一课》,在深入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出示余光
  中的《乡愁》,从这两篇均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作
  品中求同比较,同中有异,魅力无穷。
  
  四、同体裁文章的拓展阅读
  
  这类文章主要指的是体裁相同、但主题不一定
  相同的文章。拓展这类文章的意义一方面是知识的
  拓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如学完说
  明文《新型玻璃》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用相同的学习
  方法拓展阅读《太空“清洁工”》《仙人掌》《红姑娘》
  《水葫芦喊冤》《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奇特的语
  言》《蝉》《水的语言》等一系列文章,从而进一步掌
  握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和阅读方法,达到举一反
  三的作用。
  
  五、源自文章出处的拓展阅读
  
  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引向原作(出处)的拓展,也
  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阅读活动。如五年级下册《祖父的
  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金钱的魔力》选自马
  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第五单元的课文全部出自古
  典名著……这些课文的教学势必要牵扯到对原著的
  阅读了解,教师适时利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还能以单篇课文为引子,以点带面,在班里掀
  起阅读热潮,增大课堂容量。
  书香浸润童年,阅读奠基人生。总之,在课文的
  依托下,教师适时精心指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实实
  在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把书“越读越
  厚”,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同时,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促进了教
  师的专业成长。读书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
  躁,让教师更加具有教育智慧,更有底气站在讲台
  上。这样从多角度、多方位把拓展性阅读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同步拓展”。
  
  
其他文献
[教学理念]   这是一堂典型的情感感悟课。课文是一篇情节叙事看似比较简单的课,但非常感人,且很紧张。每一个情节,仔细品味,都蕴涵丰富的情感因素,几乎处处精妙,值得慢慢咀嚼。在教学中,不仅应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显性情感因素,而且要发掘隐性情感因素。让学生体味到文本蕴涵的深义,感受到贯穿全文的母爱。因此,必须有一条线将这些富含情感因素的点串起来。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自然、社会、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但是,我们看到在教学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排斥甚至厌恶数学学习,原因在于这类学生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时易发生困难和错误,这种困难积少成多,导致思维受到了限制,造成数学学习水平下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数学语言学习中
打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前6组21篇课文,有10篇是精读课文,11篇是略读课文,在小学阶段的教材编排中,首次出现略读课文多于精读课文的现象,这说明略读课文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然而,略读课文的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据笔者调查,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等同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功能被精读课文所取代,削弱了学生的自主作用。二是由于略读课文既没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也没有词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该课时是在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教材在编排时先安排了生活情境,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觉得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中走中间这条路最近,由此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接着教材呈现了三组纸条6、7、8;4、
关键词: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优势;品牌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4-0004-03  为了贯彻落实大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014年3月初,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深入北京市东城、西城、海淀、延庆、密云等各区县,围绕学校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
潮起——乱花渐欲迷人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自课改以来,各类赛课、表演课、观摩课层出不穷,做课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更加到位,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加熟稔,对教材的处理更加新颖独特……面对这纷繁芜杂的语文课堂以及教师极佳的演讲口才,笔者曾一度佩服得五体投地,继而效之仿之,却总感觉貌合而神离,这让笔者开始探索怎样规范语文课堂的教学用语……  [点评:开篇引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乱花渐欲迷人
校本研修是我们一线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主要渠道,教学研讨更是有效提高教师课堂引领能力最直接的一种研修方式。上课教师从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在研教材、备预案、说思路、展示课堂成效、教学反思中不断得以锤炼和成长。那么,作为台下的参与者、听课者又该如何通过研修活动有效提升自己?如何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突显“研修”价值,实现研修活动真正提质于日常教学?这需要参与者有心而来,有备参与。下面,笔者撷取自己前不久参加“
有这样一个故事挑水工有两个水桶,一个完好无损,另一个有一道裂缝。每天早上,挑水工都拎着两个水桶去打水。有裂缝的水桶每次漏得只剩半桶水,但挑水工似乎对此并不介意。相反,他还在每天路过的地边撤些花籽。时间长了,这些花籽发芽、生长,开出的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漏水桶给他带来的“附加值”就是不仅可以一边挑水一边赏花,还能用鲜花装饰自己的家园,愉悦心情。这位挑水工无疑是聪明的,他很好地利用了水桶的“漏”,从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由于受重过程、轻结果这一理念的影响,新课程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还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淡化概念,注重实质”,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意会,不必强求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应该“轻其所轻,重其所重”,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学生一时难以深刻理解但又必须引入的概念,在教学中必须对其作淡化(或者说浅化)的处理,但一些重要概念还是应以
近日拜读了张西海先生的  (如果让语文教师去放牛》这篇杂  文,感觉写得很辛辣、很深刻,耐  人寻味,现颉取几段品味一番:  如果让一位语文教师去放  牛,他会拔起一根青草,向着牛群  不停地发话:  “这是什么草?注  意,不要乱说——举  手回答。”  “你们以前  “快速地嗅一嗅,告诉我它的  气味。”  “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看看能  分几段,每段的作用是什么。”  “在这种感受的基础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