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尤其重要,培养学习的方法就要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练习、会小结等。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学会“渔” 方法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学生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今后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古人云:“学贵有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些都是对学习方法重要性的阐释。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渔”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会预习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的就是做事要心中有数,才能成功。因此,学生学习就要先做好预习。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在上课中带着问题去听课、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在预习时学生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仔细看例题。教材中的例子,是学生练习如何运用法则、公式最好的示范。预习时要将例题作为重要部分,要求学生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学生可先试着做例题,如果做不出来或做错,再看教材的解答。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帮助。
2.仔细看概念。只有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才能学好数学。预习时一定要一字一句地看,要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都弄明白。多想想为什么,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3.预习抓住重点。所谓抓住重点,要抓住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都“点”出来,把重点、公式和结论都“划”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和心得等“批”出来,把没弄懂的地方都“问”出来。其次,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或许预习到后面,前面不懂的也就明白了。最后,不同的参考资料比较着看。某一处内容不太容易理解的,不妨看看别的参考资料是怎么讲的。不同参考资料的讲解有深有浅,叙述的方法有正有反,这么比较着看,问题往往也就解决了。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的预习,预习前教师要布置给学生预习提纲,使学生预习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会学习、会听课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由于学生有意注意的精力有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听教学重点和自己理解上的难点,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与交流活动,并根据课堂上师生的小结记好笔记。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要准确、及时,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法,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易顾此失彼,使听课效率降低。因此,重视学生的听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点;(2)听知识的形成过程;(3)听重點、难点分析(特别是预习中的不明白的);(4)听老师讲例题的解法;(5)听课后小结。这样,学生既能抓住重、难点,又能提高听课效率,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培养学生学会探究、作业
在数学课后,学生往往只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忽视其它作业(如复习、记忆、动手验证等)的完成,以致出现死套公式,照搬例题模式,甚至抄作业的现象,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更难发现自己课堂学习的不足。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解题过程中强调审题意识和解题的规范性。
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应着力于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入思考;(3)从探究“问题链”来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对问题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4)培养学生解题后进行反思,使学生对解过的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善于表现出思考的过程,留下必要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在知识的衔接点、想在问题的疑难处、想在矛盾的解决上、想在真理的探索中”,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学会小结、归纳
小结是为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以便加深理解、减少遗忘。许多初中学生不愿进行单元小结或阶段学习小结。教师在单元或阶段性复习时,应先采用教师小结与指导学生小结相结合的方式,并最终过渡到学生自我小结,实现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学生知识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每学完一章,都需要对这一章的知识点作必要的小结与归纳。但许多学生自己不愿意单独对知识点进行小结与归纳,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有这几种情况:一是缺少对知识点归纳的习惯或根本没有对知识点小结进行复习与归纳过;二是虽然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与归纳,但由于其对本章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不透,以至于不敢进行小结与归纳;三是思想懒惰,不愿动手。因此,我认为从七年级学习一开始,教师就要的指导学生培养自我进行小结与归纳的习惯。当然一开始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结与归纳,要做到:一要会看,看书、看习题、看笔记等,通过看,理解、掌握本章所学的知识内容;二是找出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是找出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找出本章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结与归纳,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三是要做,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做一些相应档次、类型的练习,通过做习题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解题方法。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小结与归纳,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小结与归纳作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本章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精炼与升华,对本章知识的运用灵活自如,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五、培养学生学会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代的要求,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就会努力去搜索与问题相关知识,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从而就会对有关知识灵活运用。只有在“创新”意识下的学习,学生才会真正重视“双基”的基础性、重要性,才不会简单应用、简单重复。对概念、法则要努力探寻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总结规律的同时还应找出其新的意义、新的作用;对典型习题,要多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有没有更简捷的解法,如代数题能否用几何方法来解,能否用其它方法来解等;在开放题的求解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题目答案的不惟一性,而且要重视解题方法,以及解题过程的比较与区别,在比较与区别中复习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所运用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学会“渔” 方法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学生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今后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古人云:“学贵有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些都是对学习方法重要性的阐释。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渔”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会预习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说的就是做事要心中有数,才能成功。因此,学生学习就要先做好预习。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在上课中带着问题去听课、讨论,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在预习时学生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仔细看例题。教材中的例子,是学生练习如何运用法则、公式最好的示范。预习时要将例题作为重要部分,要求学生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学生可先试着做例题,如果做不出来或做错,再看教材的解答。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帮助。
2.仔细看概念。只有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才能学好数学。预习时一定要一字一句地看,要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都弄明白。多想想为什么,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3.预习抓住重点。所谓抓住重点,要抓住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都“点”出来,把重点、公式和结论都“划”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和心得等“批”出来,把没弄懂的地方都“问”出来。其次,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或许预习到后面,前面不懂的也就明白了。最后,不同的参考资料比较着看。某一处内容不太容易理解的,不妨看看别的参考资料是怎么讲的。不同参考资料的讲解有深有浅,叙述的方法有正有反,这么比较着看,问题往往也就解决了。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的预习,预习前教师要布置给学生预习提纲,使学生预习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会学习、会听课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由于学生有意注意的精力有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听教学重点和自己理解上的难点,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与交流活动,并根据课堂上师生的小结记好笔记。课堂上,教师的指导要准确、及时,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法,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易顾此失彼,使听课效率降低。因此,重视学生的听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点;(2)听知识的形成过程;(3)听重點、难点分析(特别是预习中的不明白的);(4)听老师讲例题的解法;(5)听课后小结。这样,学生既能抓住重、难点,又能提高听课效率,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培养学生学会探究、作业
在数学课后,学生往往只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忽视其它作业(如复习、记忆、动手验证等)的完成,以致出现死套公式,照搬例题模式,甚至抄作业的现象,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更难发现自己课堂学习的不足。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先复习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解题过程中强调审题意识和解题的规范性。
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应着力于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入思考;(3)从探究“问题链”来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对问题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4)培养学生解题后进行反思,使学生对解过的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善于表现出思考的过程,留下必要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在知识的衔接点、想在问题的疑难处、想在矛盾的解决上、想在真理的探索中”,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学会小结、归纳
小结是为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以便加深理解、减少遗忘。许多初中学生不愿进行单元小结或阶段学习小结。教师在单元或阶段性复习时,应先采用教师小结与指导学生小结相结合的方式,并最终过渡到学生自我小结,实现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学生知识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每学完一章,都需要对这一章的知识点作必要的小结与归纳。但许多学生自己不愿意单独对知识点进行小结与归纳,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有这几种情况:一是缺少对知识点归纳的习惯或根本没有对知识点小结进行复习与归纳过;二是虽然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与归纳,但由于其对本章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不透,以至于不敢进行小结与归纳;三是思想懒惰,不愿动手。因此,我认为从七年级学习一开始,教师就要的指导学生培养自我进行小结与归纳的习惯。当然一开始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结与归纳,要做到:一要会看,看书、看习题、看笔记等,通过看,理解、掌握本章所学的知识内容;二是找出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是找出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找出本章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结与归纳,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三是要做,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做一些相应档次、类型的练习,通过做习题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解题方法。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小结与归纳,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小结与归纳作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本章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精炼与升华,对本章知识的运用灵活自如,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五、培养学生学会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时代的要求,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就会努力去搜索与问题相关知识,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从而就会对有关知识灵活运用。只有在“创新”意识下的学习,学生才会真正重视“双基”的基础性、重要性,才不会简单应用、简单重复。对概念、法则要努力探寻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总结规律的同时还应找出其新的意义、新的作用;对典型习题,要多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有没有更简捷的解法,如代数题能否用几何方法来解,能否用其它方法来解等;在开放题的求解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题目答案的不惟一性,而且要重视解题方法,以及解题过程的比较与区别,在比较与区别中复习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所运用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