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ud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 、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要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蝶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作者单位:063300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稻地中学)
其他文献
校长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监督者,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社会的桥梁。校长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觉悟与学校教育的实际效果密切相关。在多年的工作中,虽然没有胜任过校长职务,但颇有一些心得,特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好校长,首先应是一个好教师。为此,校长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校长才能不断更新知
期刊
【摘要】随着基层学校的电教设施的进一步完备,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电化教学,电教教材的配乐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配乐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必须从声音的节奏、背景音的选配方面着手,来打造一段充满和谐美感的电教片。  【关键词】节奏 静 写实 写意    电教教材是听觉和视觉艺术的统一。从审美角度来看,要想制作的电教教材能引起学生的美的感受和情感上的共鸣,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配音工作中应当善于将一些审美观加以体现
期刊
有人说一种习惯决定一种性格,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这话不假,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    一、要养成倾听和模仿的习惯    学习语言,首先要从“倾听和模仿”入手。这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婴儿牙牙学语,也是从集中精力的“倾听和模仿”开始的,只有认知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准确地表达。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一篇感情丰富,形象优美的文章。如果用方言读出来,犹如一道佳肴,色、香、
期刊
在提倡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支持、鼓励、表扬、教育学生的呼声很高,这样一来,学生生活在老师精心维系的蜜罐中。而教师则是颤颤惊惊,视“罚”字为红牌警告,提都不敢提。这种“只放糖不放盐”的教育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吗?我认为,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处罚,这固然不错,但绝不是不要批评处罚。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那么他们就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注意讲究处罚的艺术,
期刊
作为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教人”,即教人求知,教人处世,教人做人,教人思维,教人创新,教人崇尚科学,教人完善自我,教人惩恶扬善,教人改过自新,教人……只有这样,才能变“教书匠”为“教人匠”。但我们所教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他们良莠不齐,薰莸并存,有天纵奇才,也有天生愚顽。凡教师,最头疼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要看一个班级的工作怎么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后进生“的积极性调动得怎样;要评价好一个教师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信息、知识已经成为发展的基本资源,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    
期刊
我曾经让学生自选内容,写一篇作文,标题是:向同学介绍一本自己喜爱的文学书。作文之前,给学生讲了如何选材,如何确定中心和详略等。满以为可以写出令人较为满意的作文来,但是,其结果令人吃惊,符合要求的作文寥寥无几,极少有同学能较完整的介绍出一部名著来,好一点的同学,也只是从电视中了解了一些名著,或对一些名篇的某些章节看过。介绍中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时有发生。我深刻地认识到: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会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都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举足轻重。虽然班主任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它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并非权力因素,而是它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下列优良素质:    一、班主任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    班主任作为一位教师身
期刊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所承载的重要使命,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要领的确立,结束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问题近一个世纪的纷争,目前,语文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太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人格培养的严重缺失,有人戏称之为“有知识无文化”。语文教学要改变这一现状,真正实现以育人为本,就要从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