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性进行反思,有效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学法的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反思 策略研究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3-0240-01
数学教学须得遵守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笔者初中数学教学岗位上走过了这么多年,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数学教师应该弄清楚一点,教师应重点关注什么?教师的关注点应该在学生,而不是书本。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书本是固定的、死的东西,只是一些既定的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经验的媒介。教师对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但决不是全部。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的同时发展学生情意、审美、伦理等,单纯的“教书本”根本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
二、处理好数学教与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样,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对教师而言,师生间的这种交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三,进行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主动的去构建知识、发现意义。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加注重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数学是练出来的,我一直坚信这个观点,其实就是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老师只是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关键的地方可以简单的提示,大多时间应该放手给学生。
五、充分认识到数学的评价功能。注重过程,真正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因此,新课程在改革中大力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这样一种课程评价。
六、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要转变陈腐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课堂上,要大胆尝试。课程标准制定出来,如果我们只是高谈阔论新课程理论,而不努力认真去实施,那么它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只有将这些理论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上质的飞跃。于是在教学中,我积极主动的去做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发展的关注者。
比如,刚刚我学完这么一节课,一根32cm长的铁丝,把它折成一个矩形,问:怎么折使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我们的学生很容易的想的是设一边为x,那么矩形的面积设为y,可以列出y=x(16-x)的函数关系,然后运用抛物线的特点,可以轻松的得到x=8cm,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啊!!!,可是在旧社会或现在的农村里,一些木工师傅,虽然不知道什么是二次函数,但憑他们多年的经验,就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最大的,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中很多很多,我在想如何让学生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起来,才能让他们真正的理解实践问题的理论所在。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使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的可说。例如:在讲《二次函数》这一节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同学猜想:二次函数图像的形状和性质,然后分小组进行画图观察和试验,并进行讨论总结。最后让每一个学生叙述自己的发现,以及其中的数学道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各抒己见,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感悟。这时,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鼓励,如果教师抓住时机毫不吝啬的表扬,肯定会使学生点燃自信之火!
七、正确对待差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如果我们能为他们设置一次成功的情景,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可以让他们走出自卑,勇敢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在学习中不断感受成功。现在的学生了不得,他们的思想境界、思维意识并不比我们教师差,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应该给他们一个广阔的、独立的思考空间,联想到自己数学教学是不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独立的思考,去解决问题的要害,我们教师是不是应该去帮助他们、协助他们让他们更自由的思索呢?现在的课堂是不是应该让我们教师放下“臭”架子,去亲近学生,去了解学生,去适应学生呢?让学生去学习有兴趣的、有独立能力表现的东西呢?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数。只要你的心中装着你的学生,欣赏他们,给他们勇气,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成功即可。他们成功了,我们也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感悟,《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04期,吴淑侠
[2]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7期,王洪梅
[3]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年05期,金宝仁
[4]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7期,张艳梅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反思 策略研究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3-0240-01
数学教学须得遵守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笔者初中数学教学岗位上走过了这么多年,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数学教师应该弄清楚一点,教师应重点关注什么?教师的关注点应该在学生,而不是书本。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书本是固定的、死的东西,只是一些既定的学习材料,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经验的媒介。教师对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课程实施的一个方面,但决不是全部。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要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的同时发展学生情意、审美、伦理等,单纯的“教书本”根本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
二、处理好数学教与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样,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对教师而言,师生间的这种交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三,进行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主动的去构建知识、发现意义。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加注重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练习。数学是练出来的,我一直坚信这个观点,其实就是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老师只是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关键的地方可以简单的提示,大多时间应该放手给学生。
五、充分认识到数学的评价功能。注重过程,真正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因此,新课程在改革中大力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这样一种课程评价。
六、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要转变陈腐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课堂上,要大胆尝试。课程标准制定出来,如果我们只是高谈阔论新课程理论,而不努力认真去实施,那么它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只有将这些理论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上质的飞跃。于是在教学中,我积极主动的去做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发展的关注者。
比如,刚刚我学完这么一节课,一根32cm长的铁丝,把它折成一个矩形,问:怎么折使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我们的学生很容易的想的是设一边为x,那么矩形的面积设为y,可以列出y=x(16-x)的函数关系,然后运用抛物线的特点,可以轻松的得到x=8cm,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周长一定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啊!!!,可是在旧社会或现在的农村里,一些木工师傅,虽然不知道什么是二次函数,但憑他们多年的经验,就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最大的,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中很多很多,我在想如何让学生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起来,才能让他们真正的理解实践问题的理论所在。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使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的可说。例如:在讲《二次函数》这一节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同学猜想:二次函数图像的形状和性质,然后分小组进行画图观察和试验,并进行讨论总结。最后让每一个学生叙述自己的发现,以及其中的数学道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各抒己见,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感悟。这时,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鼓励,如果教师抓住时机毫不吝啬的表扬,肯定会使学生点燃自信之火!
七、正确对待差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如果我们能为他们设置一次成功的情景,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可以让他们走出自卑,勇敢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在学习中不断感受成功。现在的学生了不得,他们的思想境界、思维意识并不比我们教师差,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地,应该给他们一个广阔的、独立的思考空间,联想到自己数学教学是不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独立的思考,去解决问题的要害,我们教师是不是应该去帮助他们、协助他们让他们更自由的思索呢?现在的课堂是不是应该让我们教师放下“臭”架子,去亲近学生,去了解学生,去适应学生呢?让学生去学习有兴趣的、有独立能力表现的东西呢?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数。只要你的心中装着你的学生,欣赏他们,给他们勇气,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成功即可。他们成功了,我们也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感悟,《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04期,吴淑侠
[2]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7期,王洪梅
[3]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年05期,金宝仁
[4]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7期,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