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问:“高中语文第一课应该怎么上?”很多老师肯定会哈哈大笑,接着反问我到:“这问题太简单了!先作个自我介绍,师生彼此认识认识,然后不就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左传》中的《烛之武退秦师》……吗?难道不是这样?”差矣,差矣!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所以我每教一批新生,前两节从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学习意义,介绍学习方法等等,我戏称之为“磨刀课”。而且,这节起始课还不能随随便便,要精心安排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细节。要让这节起始课上得既生动有趣又达到上课的目的。那么,应该如何安排起始课呢? 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拉关系”
刚刚接手一个班,老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乏一定的了解与沟通,甚至连姓名都不知道。所以,我就从姓名着手,跟学生讲一讲古代姓名的一些文学常识,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并且明白自己姓名的意义。这个环节我戏称为“拉关系”。
首先,我会问一个学生:“你知道什么叫名字吗?”学生一听哗然,纷纷说到这还不简单,赶紧说了自己的名字。 我就趁机讲了一下古代的时候名和字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往往供朋友呼唤。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同学们,请千万别小看了你的名字,不要说那仅仅是毫无疑义的标签,请珍爱你的名字,犹如珍爱一分永远的亲情,父母给予名字,自己打造品牌!请用你的一生擦亮你的名字。这些名字因了感情的依托,不再是一个个僵硬呆板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情感的见证,它是一个窗口,推开它,你可以感受到父母沉甸甸的希望,沉甸甸的感情。
接下来我就叫学生一个一个地介绍他们的名字,并讲讲名字的意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非常踊跃,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名字名字,字是名的增衍和延伸。人们取字号大多是为了表现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古代名和字之间有如下几种关系:
(1)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此类最常见。例如:屈原,名平,字原。班固,字孟坚。固、坚义同。
(2)名和字的意义相反或相对。此类较少。例如:曾点,字皙。《说文解字》:“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二字义反。韩愈,字退之。愈、退义反。
(3)名与字的意义相关或相联。例如:
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轲,本义为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
此时,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就趁热打铁,布置作业: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号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词,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二、明目的
我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直在行走,但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根本不知道他的目的地是什么?你们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学生大笑,有这样的人吗?我说:“如果你们不能明白为什么学语文的话,那就跟这个人一样盲目。”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也是回答热烈。有的学生说为了考试(高考),因为高考要靠语文,而且还是主修科目,150分的试卷;有的学生说为了沟通,因为人与人一直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有沟通的必要,有表达的欲望;有的说学好语文能够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指方法
接下来,我就跟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学语文的问题。最后,总结以下几点:
1.对生活要有敏感度,体验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叶落而知秋:从自然界一个细节探知季节变化;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密密针脚中读到浓浓的母爱;汽油涨价:印巴局势紧张,呼吁和平;……诸如此类,要关注生活中细节,学会感知生活,感知世界。广告词,方言中的古汉语词……发现身边的语文。短消息,歌词;对联等等。
2.课外阅读,开拓视野
“文选烂,秀才半”。“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让阅读打开你的视野。现在的高中生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读得少或读物不好。很多同学会说,我们中学生,生活圈小,可感知的世界也就那么大。所以,在要求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之外,提出多阅读,让阅读来弥补。有同学会说,高中生活紧张,没时间读。有这么个小故事,有些同学可能听过:桌上放了半杯水,悲观者见了,说:________,乐观者见了说________。那么从他们的回答中,能受到什么启发?有没有时间阅读也就是这半杯水的问题。时间像是海绵里的水,要一点一点挤出来的。饭前饭后可以读,临睡前可以读。读好的作品,尤其是名著要思考,可能会有点累,但读过程中有思考,获得顿悟,就会从收获中得到喜悦感。要避免低俗化,幼稚化,就有待提高阅读品味。要多读古典诗文,增强传统文化底蕴;多读现当代作品,把握时代跃动的脉搏;多读一些外国作品,加强自身修养;多读报刊杂志,看新闻谈话节目,加强积累。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也有十多年了,实践告诉我,老师最忌讳的是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一定要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拉关系”
刚刚接手一个班,老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乏一定的了解与沟通,甚至连姓名都不知道。所以,我就从姓名着手,跟学生讲一讲古代姓名的一些文学常识,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并且明白自己姓名的意义。这个环节我戏称为“拉关系”。
首先,我会问一个学生:“你知道什么叫名字吗?”学生一听哗然,纷纷说到这还不简单,赶紧说了自己的名字。 我就趁机讲了一下古代的时候名和字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往往供朋友呼唤。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同学们,请千万别小看了你的名字,不要说那仅仅是毫无疑义的标签,请珍爱你的名字,犹如珍爱一分永远的亲情,父母给予名字,自己打造品牌!请用你的一生擦亮你的名字。这些名字因了感情的依托,不再是一个个僵硬呆板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情感的见证,它是一个窗口,推开它,你可以感受到父母沉甸甸的希望,沉甸甸的感情。
接下来我就叫学生一个一个地介绍他们的名字,并讲讲名字的意义,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非常踊跃,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名字名字,字是名的增衍和延伸。人们取字号大多是为了表现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古代名和字之间有如下几种关系:
(1)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此类最常见。例如:屈原,名平,字原。班固,字孟坚。固、坚义同。
(2)名和字的意义相反或相对。此类较少。例如:曾点,字皙。《说文解字》:“点,小黑也;皙,人色白也。”二字义反。韩愈,字退之。愈、退义反。
(3)名与字的意义相关或相联。例如:
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轲,本义为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
此时,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就趁热打铁,布置作业: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号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词,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二、明目的
我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直在行走,但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根本不知道他的目的地是什么?你们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学生大笑,有这样的人吗?我说:“如果你们不能明白为什么学语文的话,那就跟这个人一样盲目。”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也是回答热烈。有的学生说为了考试(高考),因为高考要靠语文,而且还是主修科目,150分的试卷;有的学生说为了沟通,因为人与人一直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有沟通的必要,有表达的欲望;有的说学好语文能够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指方法
接下来,我就跟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学语文的问题。最后,总结以下几点:
1.对生活要有敏感度,体验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叶落而知秋:从自然界一个细节探知季节变化;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密密针脚中读到浓浓的母爱;汽油涨价:印巴局势紧张,呼吁和平;……诸如此类,要关注生活中细节,学会感知生活,感知世界。广告词,方言中的古汉语词……发现身边的语文。短消息,歌词;对联等等。
2.课外阅读,开拓视野
“文选烂,秀才半”。“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让阅读打开你的视野。现在的高中生阅读普遍存在的问题:读得少或读物不好。很多同学会说,我们中学生,生活圈小,可感知的世界也就那么大。所以,在要求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之外,提出多阅读,让阅读来弥补。有同学会说,高中生活紧张,没时间读。有这么个小故事,有些同学可能听过:桌上放了半杯水,悲观者见了,说:________,乐观者见了说________。那么从他们的回答中,能受到什么启发?有没有时间阅读也就是这半杯水的问题。时间像是海绵里的水,要一点一点挤出来的。饭前饭后可以读,临睡前可以读。读好的作品,尤其是名著要思考,可能会有点累,但读过程中有思考,获得顿悟,就会从收获中得到喜悦感。要避免低俗化,幼稚化,就有待提高阅读品味。要多读古典诗文,增强传统文化底蕴;多读现当代作品,把握时代跃动的脉搏;多读一些外国作品,加强自身修养;多读报刊杂志,看新闻谈话节目,加强积累。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也有十多年了,实践告诉我,老师最忌讳的是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一定要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