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基础”课教育功效甚微的矛盾凸现,这就需要“基础”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乃至教学细节的设置上来探索爱的教育。教师必须注重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这恰恰与教育心理学所要求的内容是一致的。在“基础”课上贯穿这种教学精神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爱的教育;“基础”课;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43-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作为大学新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负有引导大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度从而开始人生新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心怀这样的理念:要使学生可以在课程中体会到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公民。这种体会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教师。面对社会上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缺乏爱心及社会责任感的抨击以及对于“基础”课功效的质疑,“基础”课教师有义务以自己的努力最大化基础课程的作用,而其途径就是在课程中贯彻关爱的教学精神以促生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状及原因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惠后不知感恩的事例出现。这正是大学生缺乏爱心及社会责任感的突出反映,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如2006年年底,受孙俪母女多年资助的张海清(化名),在考上大学后,由于自己过分的要求而导致孙俪母女停止对其资助,因此,张海清在博客上曝出不利于孙俪的言论。2007年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五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其原因就是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五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2009年8月,湖南益阳市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文斌介绍,自2006年起,益阳市教育基金会为了让贫困大学新生不至于失学,从社会各界人士捐助的教育基金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大学新生,每年资助30人,每人2 000元至3 000元不等。三年过去了,教育基金会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已经达到了上百名,基金会却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谢意[1]。面对以上种种,大家都在反思当代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虽然以上事例都凸现在贫困生身上,但不容质疑的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确实在80后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这样一组数据,2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长,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90%是独生子女[2]。这说明,原来那种兄弟姐妹满堂、亲戚众多的传统家庭结构正在逐渐消失。因为子女数量较少,比起过往,父母给予子女较多的爱,但却致使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大学生们习惯于享受关爱,而往往未能充分学会感恩。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有同样问题存在。安德鲁·海科(Andrew Hacker)评论说“所谓的牢固家庭是需要一定程度奉献精神的,这是今天的成年人和年轻人所不愿付出的”[3]。
那么,处于与家庭教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位置的学校教育可以做些什么呢?特别是为大学生奠定人生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基础”课教师又可以做些什么呢?根据利康纳(Lickona)的观点,教师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性格水平,比如,1)将尊重、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学生树立为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学生也尊重和关心他人;2)在教室里制造出一种家庭或社会的气氛,使所有的学生觉得己有所值,从而学会关心他人[4]。但是,要做到这些,“基础”课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乃至教学细节的设置上付出大量努力来实践这种教学精神。
二、“基础”课教师需要在课程中贯穿爱的教育
(一)在教学内容中要提倡积极向上的精神,侧重正面案例
首先,在学生们感到自信的课上,他们才会积极、自由地参与。因此,在内容设置与活动安排上,要注意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难度。“基础”课所承载的任务是对所有专业大学生的道德及法律的普及,所以,如果内容过于专业或者活动过于复杂,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或完成,因而可能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感觉可以参与进来的前提下,教师才有可能继续有放矢,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体会和思索。
其次,选择有正面引导意义的案例用于教学。“基础”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采用大量的现实案例。可以说爱的教育的理念与“基础”课是非常适宜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普及道德与法律观念,要让新一代的大学生培养荣辱观,强调道德发展是曲折前进的、法律是不断完善的,而发展道德与完善法律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为和谐,人与人的相处间充满更多关爱。正面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正面思考,从而认识到社会上还是以真善美为主流,进而养成向善的为人处世方式。这对于习惯了从网络上了解咨讯的80后90后大学生们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因为网络新闻的负面化而更倾向于负面思维。而他们喜欢看的青春小说往往流于颓废、消极,如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饶雪漫的《左耳》等,这些小说甚至被冠以残酷的形容词,主题不外乎青春被残酷的现实碾碎。《悲伤逆流成河》销量超过150万册,《左耳》在豆瓣网上也有超过六千多人的点评,可见其影响力。然而,就是这样的阅读环境很容易使大学生对人或事的判断走向反面。比如,在面对2009年10月24日的湖北荆洲大学生救人事件时,一些大学生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黑心打捞船主的天价捞尸事件。对于值得颂扬和学习的三位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一面的关注度远远没有对一小部分人所折射出的社会黑暗面的关注度高,这种认识问题的方式足以让“基础”课教师思考。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如果你仅仅只看到了黑暗,只说明你的眼中缺少光明。帮助大学生树立对光明的信心并学会寻找光明也应该算是“基础”课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要采取公平亲切的教学方式
“基础”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程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而人格魅力正是通过教学方式体现出教师本人的为人处世原则。所以,教师应该拥有正直并兼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人格,由此,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是公平而亲切的。而学生从教师的做事方式中学到的很可能比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中学到的要多。教师的关怀和善良也是赢得学生依赖和尊敬的最好办法,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从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中也是可以获得关爱的。
首先,教师应该是公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荣誉教授卡特博士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公平,比如“不允许给某些学生额外加分或者让他们补交作业,除非你给所有学生都加分或都允许他们迟点交作业”[5]。这个不应该是绝对的,但就算给某些学生额外加分或允许他们迟点交作业也一定要有其他学生都信服的理由并提前进行公示。例如,要让为全体同学服务了一整个学期的课代表在平日成绩上获得额外加分,我就会在学期初向全体学生说明,其他同学会因有确信的理由而理解,担任课代表的同学也会因受全体同学的监督而更努力负责。
虽然我们都知道学生处于一致水平时更易于教授,但是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多样性,并且愿意付出耐心去尽量给予有差别的教导,特别是那些表现异常的学生。尽量抽时间对学生给予个别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得有问题的学生。尽量不要用上课的时间,一方面会耽误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除非问题过于严重,另一方面也是给予问题学生足够的尊重。然而,我曾经有过一种错误倾向,就是过分注意这些所谓的差生(其他课程成绩差,或者内向),却引起了其他学生的不满,特别是中层次学生的不满,所以,虽然做到真正的公平很难,但也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教师要有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信念,就算某些学生未必接受这个教师或者不认同教师的观念。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学得越多,对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感觉很敏感,不仅本人,其他学生也能感觉到。但是,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要求一致,如果能力稍差的学生做不到时,他会对下一次的要求心存畏惧。而且,如果教师期望值过高,一旦显露失望会影响学生情绪。
其次,教师应该采取更宜于学生接受的亲切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性格特征确实也会影响教学过程,性格内敛的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气氛也不很活跃,而活泼的老师则更愿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更愿意多作尝试,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能够更自由地表现自己。事实上,大多数教师都拥有出色的与人交际的技巧,并且喜欢与人相处。但欠缺这些能力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而不能以性格作为借口。毕竟,对于教师来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如讨论和分组活动。学生喜欢讨论,因为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认同,他们的思想、感受和看法得到了分享,会觉得教师希望倾听每个人的想法。而在分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为小组的整体成功所做出的努力会得到同伴的赞赏,这种来自同学的赞赏有时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激励作用,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三)注重教学细节,关注学生的细微感受
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外,“基础”课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细节上下工夫,包括如何表扬学生、如何聆听学生等等,最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比如点名时,每点到一个同学,给与回应,点头或微笑。当学生发言时,注意倾听。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必须对回答作出反应,而教师的这种补充行为会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如何补充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精确度和自信心而定。所有学生都应该在学校得到积极的反馈,他们的感受应受到教师的珍视。偶尔也有些学生需要教师严厉批评才能获得进步,但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听赞扬性的意见,哪怕是很优秀的学生。
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教师的否定,但肯定却较难感知。佐治亚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曼宁教授提出“当我们鼓励班上的学生时,会发现他们在思考方式、态度、个性特征以及行为举止方面会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如果老师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更高的期望,他们取得的成绩甚至会超乎他们自己的想像。倘若老师相信学生会更出色、更有能力、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就会调整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些奇迹在那些差生身上屡试不爽”[6]。但是这种对于差生的激励有相当的难度,因为那些所谓的差生习惯了自己作为被轻视的群体对待,对自我的要求也往往随之放松,在课堂上有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保持相当的耐心。一次的情绪失控就有可能会使之前的数次激励而建立起来的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完全崩溃。
在实际运作方面,比如某个学生突然冒出很有见解的话语或提出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应该反复肯定他(她)的想法,并具体指出其想法值得肯定的特点何在,而且每次都强调学生的名字,如果之前还不清楚这个学生的姓名,则一定要问一下,学生很喜欢这种针对他本人的具体性肯定。单一的指导方式最终会变得单调无效,单一的奖励方式也是一样。所以,表扬也应是适度的、具体的。
此外,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而倾听也并仅仅是倾听这么简单。美国佐治亚大学政治艺术学院的政治学教授约翰逊博士回忆说,“我曾经问我的朋友——纽约的著名出庭律师,小施瓦茨(Schwarz):‘你为什么打官司必赢,’‘用眼睛与陪审团交流’他立即回答说。在课堂上,要想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用目光与学生交流是最有效的方法”[7]。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出你的关爱和热心,你才算是成功的。表达的方式可以参照如下细节[8]。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基础”课上实践着爱的教育,而收效也甚为显著。除了学生测评这种集体性评价甚佳之外,很多学生都愿意给予我信任,在课下面对面或者通过短信、网络与我探讨他们个人在学业、爱情、家庭乃至事业方面的困惑,我也很愿意把爱的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础”课的效果。有位同学在学期结束时,他这样评价我们的“基础”课:“上课的气氛非常好,不只是死板地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更多的是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在这个活跃的课堂上,我学到了人与人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应怎样相处。在这个课堂上,生动的事例和上课间的互动更让同学清楚理解了书本上的理论,也使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学习乐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提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9]。“基础”课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需要注重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这恰恰与教育心理学所要求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种教育精神对“基础”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最基本要做到的就是“爱学生”,但是“爱学生与其说是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如说是一笔额外的奖赏”[10]46。“额外的奖赏要凭你自己的意愿。如果你打心眼里乐于工作、爱别人,你所得到的额外奖赏往往是最令你幸福的”[10]47。
参考文献:
[1]曹陵一.大学生不知感恩,谁之过[N].湖南工人报,2009-08-07(4).
[2]李沙娜、高峰.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4):253.
[3]Hacker.A(1982).Farewelltothefamily?NewYorkReviewofBooks,29,37-45[G]//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1.
[4]Lickona,T.(1988)Educatingthemoralchild.Principal,68,6-10[G]//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3.
[5]LiefH.Carter.教学游戏[G]//[美]FrederickJ.Stephenson,Ph.D.主编,周渝毅,李云译.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08。
[6]BrebdaH.Manning.激励与出类拔萃[G]//[美]FrederickJ.Stephenson,Ph.D.周渝毅,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李云,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4.
[7]LochK.Johnson.有效教学的要素[G]//[美]FrederickJ.Stephenson,
Ph.D.主编,周渝毅,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李云,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8.
[8]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G].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03.
[9]夏丐尊.译者序言[G]//[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夏丐尊,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2.
[10][美]爱斯米·科德尔.特别的女生撒哈拉[M].海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The Education of Love
——on the teaching spirit of “foundation” courses
Li Yu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Recent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lack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ittle effect of “foundation” courses has emerged, which requires“ foundation”courses teachers to put more efforts on exploring the education of love on the content, methodology and setting of teaching details as well. Teachers should emphasize on both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is jus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ermeating this educational spirit throughout the “foundation” courses will effectively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education of love; “foundation” cours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关键词:爱的教育;“基础”课;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43-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作为大学新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负有引导大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度从而开始人生新阶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心怀这样的理念:要使学生可以在课程中体会到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公民。这种体会不仅来自教材,也来自教师。面对社会上对于80后、90后大学生缺乏爱心及社会责任感的抨击以及对于“基础”课功效的质疑,“基础”课教师有义务以自己的努力最大化基础课程的作用,而其途径就是在课程中贯彻关爱的教学精神以促生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状及原因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惠后不知感恩的事例出现。这正是大学生缺乏爱心及社会责任感的突出反映,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如2006年年底,受孙俪母女多年资助的张海清(化名),在考上大学后,由于自己过分的要求而导致孙俪母女停止对其资助,因此,张海清在博客上曝出不利于孙俪的言论。2007年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五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其原因就是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五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2009年8月,湖南益阳市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文斌介绍,自2006年起,益阳市教育基金会为了让贫困大学新生不至于失学,从社会各界人士捐助的教育基金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大学新生,每年资助30人,每人2 000元至3 000元不等。三年过去了,教育基金会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已经达到了上百名,基金会却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谢意[1]。面对以上种种,大家都在反思当代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虽然以上事例都凸现在贫困生身上,但不容质疑的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确实在80后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这样一组数据,2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长,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90%是独生子女[2]。这说明,原来那种兄弟姐妹满堂、亲戚众多的传统家庭结构正在逐渐消失。因为子女数量较少,比起过往,父母给予子女较多的爱,但却致使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大学生们习惯于享受关爱,而往往未能充分学会感恩。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有同样问题存在。安德鲁·海科(Andrew Hacker)评论说“所谓的牢固家庭是需要一定程度奉献精神的,这是今天的成年人和年轻人所不愿付出的”[3]。
那么,处于与家庭教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位置的学校教育可以做些什么呢?特别是为大学生奠定人生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基础”课教师又可以做些什么呢?根据利康纳(Lickona)的观点,教师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性格水平,比如,1)将尊重、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学生树立为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学生也尊重和关心他人;2)在教室里制造出一种家庭或社会的气氛,使所有的学生觉得己有所值,从而学会关心他人[4]。但是,要做到这些,“基础”课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乃至教学细节的设置上付出大量努力来实践这种教学精神。
二、“基础”课教师需要在课程中贯穿爱的教育
(一)在教学内容中要提倡积极向上的精神,侧重正面案例
首先,在学生们感到自信的课上,他们才会积极、自由地参与。因此,在内容设置与活动安排上,要注意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难度。“基础”课所承载的任务是对所有专业大学生的道德及法律的普及,所以,如果内容过于专业或者活动过于复杂,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或完成,因而可能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学生感觉可以参与进来的前提下,教师才有可能继续有放矢,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体会和思索。
其次,选择有正面引导意义的案例用于教学。“基础”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采用大量的现实案例。可以说爱的教育的理念与“基础”课是非常适宜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普及道德与法律观念,要让新一代的大学生培养荣辱观,强调道德发展是曲折前进的、法律是不断完善的,而发展道德与完善法律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为和谐,人与人的相处间充满更多关爱。正面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正面思考,从而认识到社会上还是以真善美为主流,进而养成向善的为人处世方式。这对于习惯了从网络上了解咨讯的80后90后大学生们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因为网络新闻的负面化而更倾向于负面思维。而他们喜欢看的青春小说往往流于颓废、消极,如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饶雪漫的《左耳》等,这些小说甚至被冠以残酷的形容词,主题不外乎青春被残酷的现实碾碎。《悲伤逆流成河》销量超过150万册,《左耳》在豆瓣网上也有超过六千多人的点评,可见其影响力。然而,就是这样的阅读环境很容易使大学生对人或事的判断走向反面。比如,在面对2009年10月24日的湖北荆洲大学生救人事件时,一些大学生的第一反应居然是黑心打捞船主的天价捞尸事件。对于值得颂扬和学习的三位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一面的关注度远远没有对一小部分人所折射出的社会黑暗面的关注度高,这种认识问题的方式足以让“基础”课教师思考。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如果你仅仅只看到了黑暗,只说明你的眼中缺少光明。帮助大学生树立对光明的信心并学会寻找光明也应该算是“基础”课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要采取公平亲切的教学方式
“基础”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程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而人格魅力正是通过教学方式体现出教师本人的为人处世原则。所以,教师应该拥有正直并兼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人格,由此,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是公平而亲切的。而学生从教师的做事方式中学到的很可能比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中学到的要多。教师的关怀和善良也是赢得学生依赖和尊敬的最好办法,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从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中也是可以获得关爱的。
首先,教师应该是公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荣誉教授卡特博士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公平,比如“不允许给某些学生额外加分或者让他们补交作业,除非你给所有学生都加分或都允许他们迟点交作业”[5]。这个不应该是绝对的,但就算给某些学生额外加分或允许他们迟点交作业也一定要有其他学生都信服的理由并提前进行公示。例如,要让为全体同学服务了一整个学期的课代表在平日成绩上获得额外加分,我就会在学期初向全体学生说明,其他同学会因有确信的理由而理解,担任课代表的同学也会因受全体同学的监督而更努力负责。
虽然我们都知道学生处于一致水平时更易于教授,但是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多样性,并且愿意付出耐心去尽量给予有差别的教导,特别是那些表现异常的学生。尽量抽时间对学生给予个别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得有问题的学生。尽量不要用上课的时间,一方面会耽误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除非问题过于严重,另一方面也是给予问题学生足够的尊重。然而,我曾经有过一种错误倾向,就是过分注意这些所谓的差生(其他课程成绩差,或者内向),却引起了其他学生的不满,特别是中层次学生的不满,所以,虽然做到真正的公平很难,但也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教师要有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信念,就算某些学生未必接受这个教师或者不认同教师的观念。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学得越多,对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感觉很敏感,不仅本人,其他学生也能感觉到。但是,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要求一致,如果能力稍差的学生做不到时,他会对下一次的要求心存畏惧。而且,如果教师期望值过高,一旦显露失望会影响学生情绪。
其次,教师应该采取更宜于学生接受的亲切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性格特征确实也会影响教学过程,性格内敛的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气氛也不很活跃,而活泼的老师则更愿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更愿意多作尝试,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能够更自由地表现自己。事实上,大多数教师都拥有出色的与人交际的技巧,并且喜欢与人相处。但欠缺这些能力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而不能以性格作为借口。毕竟,对于教师来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此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如讨论和分组活动。学生喜欢讨论,因为他们的观点得到了认同,他们的思想、感受和看法得到了分享,会觉得教师希望倾听每个人的想法。而在分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为小组的整体成功所做出的努力会得到同伴的赞赏,这种来自同学的赞赏有时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激励作用,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三)注重教学细节,关注学生的细微感受
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外,“基础”课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细节上下工夫,包括如何表扬学生、如何聆听学生等等,最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比如点名时,每点到一个同学,给与回应,点头或微笑。当学生发言时,注意倾听。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必须对回答作出反应,而教师的这种补充行为会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如何补充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精确度和自信心而定。所有学生都应该在学校得到积极的反馈,他们的感受应受到教师的珍视。偶尔也有些学生需要教师严厉批评才能获得进步,但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听赞扬性的意见,哪怕是很优秀的学生。
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教师的否定,但肯定却较难感知。佐治亚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曼宁教授提出“当我们鼓励班上的学生时,会发现他们在思考方式、态度、个性特征以及行为举止方面会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如果老师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更高的期望,他们取得的成绩甚至会超乎他们自己的想像。倘若老师相信学生会更出色、更有能力、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就会调整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些奇迹在那些差生身上屡试不爽”[6]。但是这种对于差生的激励有相当的难度,因为那些所谓的差生习惯了自己作为被轻视的群体对待,对自我的要求也往往随之放松,在课堂上有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保持相当的耐心。一次的情绪失控就有可能会使之前的数次激励而建立起来的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完全崩溃。
在实际运作方面,比如某个学生突然冒出很有见解的话语或提出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应该反复肯定他(她)的想法,并具体指出其想法值得肯定的特点何在,而且每次都强调学生的名字,如果之前还不清楚这个学生的姓名,则一定要问一下,学生很喜欢这种针对他本人的具体性肯定。单一的指导方式最终会变得单调无效,单一的奖励方式也是一样。所以,表扬也应是适度的、具体的。
此外,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而倾听也并仅仅是倾听这么简单。美国佐治亚大学政治艺术学院的政治学教授约翰逊博士回忆说,“我曾经问我的朋友——纽约的著名出庭律师,小施瓦茨(Schwarz):‘你为什么打官司必赢,’‘用眼睛与陪审团交流’他立即回答说。在课堂上,要想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用目光与学生交流是最有效的方法”[7]。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出你的关爱和热心,你才算是成功的。表达的方式可以参照如下细节[8]。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基础”课上实践着爱的教育,而收效也甚为显著。除了学生测评这种集体性评价甚佳之外,很多学生都愿意给予我信任,在课下面对面或者通过短信、网络与我探讨他们个人在学业、爱情、家庭乃至事业方面的困惑,我也很愿意把爱的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础”课的效果。有位同学在学期结束时,他这样评价我们的“基础”课:“上课的气氛非常好,不只是死板地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更多的是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在这个活跃的课堂上,我学到了人与人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应怎样相处。在这个课堂上,生动的事例和上课间的互动更让同学清楚理解了书本上的理论,也使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学习乐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提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9]。“基础”课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需要注重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这恰恰与教育心理学所要求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种教育精神对“基础”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最基本要做到的就是“爱学生”,但是“爱学生与其说是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如说是一笔额外的奖赏”[10]46。“额外的奖赏要凭你自己的意愿。如果你打心眼里乐于工作、爱别人,你所得到的额外奖赏往往是最令你幸福的”[10]47。
参考文献:
[1]曹陵一.大学生不知感恩,谁之过[N].湖南工人报,2009-08-07(4).
[2]李沙娜、高峰.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4):253.
[3]Hacker.A(1982).Farewelltothefamily?NewYorkReviewofBooks,29,37-45[G]//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1.
[4]Lickona,T.(1988)Educatingthemoralchild.Principal,68,6-10[G]//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73.
[5]LiefH.Carter.教学游戏[G]//[美]FrederickJ.Stephenson,Ph.D.主编,周渝毅,李云译.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08。
[6]BrebdaH.Manning.激励与出类拔萃[G]//[美]FrederickJ.Stephenson,Ph.D.周渝毅,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李云,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4.
[7]LochK.Johnson.有效教学的要素[G]//[美]FrederickJ.Stephenson,
Ph.D.主编,周渝毅,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李云,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8.
[8]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G].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03.
[9]夏丐尊.译者序言[G]//[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夏丐尊,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2.
[10][美]爱斯米·科德尔.特别的女生撒哈拉[M].海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The Education of Love
——on the teaching spirit of “foundation” courses
Li Yu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Recent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lack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ittle effect of “foundation” courses has emerged, which requires“ foundation”courses teachers to put more efforts on exploring the education of love on the content, methodology and setting of teaching details as well. Teachers should emphasize on both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is jus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ermeating this educational spirit throughout the “foundation” courses will effectively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education of love; “foundation” courses; social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