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中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课外阅读。所以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选择书籍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好积累。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课外阅读积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视野,锻炼思维,陶冶品德,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人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所以一开始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做了阐述说明: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
1.用故事去吸引学生
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引导到课外阅读兴趣上,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3. 在有限的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在有限的资源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无限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 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籍报刊杂志。
2. 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但可以让学生阅读到大量书籍,而且可以创造集体阅读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3.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四、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 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服务。而老师在这时也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魏英旗.改善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措施[J].福 建 教 育(中学),2007.11:40
[2]李银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 2009,4:56-57
[4]薛晓蓉.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8.12:37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课外阅读积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视野,锻炼思维,陶冶品德,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人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所以一开始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做了阐述说明: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
1.用故事去吸引学生
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引导到课外阅读兴趣上,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3. 在有限的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在有限的资源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无限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 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籍报刊杂志。
2. 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但可以让学生阅读到大量书籍,而且可以创造集体阅读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3.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四、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 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服务。而老师在这时也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魏英旗.改善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措施[J].福 建 教 育(中学),2007.11:40
[2]李银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 2009,4:56-57
[4]薛晓蓉.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8.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