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毁灭的美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初读吴万夫先生的作品《端坐在阳光下的女人》,既为作家的精湛笔墨而喝彩,也为女主人公的遭遇而深感同情。
  忆莲不动声色地端坐在阳光下。小说在开头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位女性,这个与世无争、安然静好的人物形象——忆莲,以在阳光下静静晒暖的方式贯穿全文。这好像只是写作者的轻轻一提似的,但在全文中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此乃无韵之笔。
  “午后的冬日,仿佛女人的剪纸,懒懒地粘贴在天上。天还是先时的天。日还是先时的日。但冬天的阳光毕竟不如夏天的阳光热烈响亮。冬天的阳光要显得老成持重许多,宛如一位不动声色的情场老手,暧昧地抚摩着每一个晒暖的人。”远古时期的日头也就是当下的日头,好像和天地一样亘古绵长,比喻新奇妥帖。
  从《端坐在阳光下的女人》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王木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善者形象,和女人忆莲外表平静如水、内心波澜壮阔的受害者形象。作家虽对迫害者的行为痛下了针砭,也对被害者的做法展开了批判,但所赋予的男性形象具备一切男人的恶习,他们污浊、鄙俗、野蛮,缺乏担当意识,或许是农村汉子本身具有的恶习,或许是当下的生存环境造就的,或者都有。作家带着浓烈的主观意识和悲悯的人文主义关怀,通过独特的男性叙事视角,以及一系列的意识流心理,完成了一篇小说的完整叙述,实在相当难得。古往今来,诗歌、文赋和小说,站在女性立场上写作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吴万夫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自觉地站在男性的立场上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可谓陈言务去,任重道远。不能不说是一种大境界式的跨越。
  文中的“我”是故事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见证者,从道听途说到亲眼所见,这些零零碎碎的画面连缀成一部完整的黑白电影。轻重缓急,层次分明;抑扬顿挫,清新生动。当然,其中有矛盾也有落差,有故事也有高潮。忆莲端坐在阳光下的平静如水,与其内心对王木匠的仇恨形成强烈反差,给旁观者的“我”造成严重的视觉冲击。“我”带着疑问追溯忆莲的所作所为,答案最终水落石出。王木匠与忆莲的悲剧发生在半新不旧的中国农村,忆莲无声的抗争是受辱女性对男性野蛮行径的严厉控诉。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细细想想,作为男人,王木匠一时的性冲动也许是可以原谅的,但它的后果却是让人无法接受的。因为他的行为僭越了伦理道德。伦理是可怕的。伦理皈依于儒家范畴,根植中国这块大地几千年,有着不可忽略的宿根。伦理讲究禁欲,却没法约束人的行为,在现实社会中那些条条框框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忆莲对王木匠的恨,忆莲的月夜受辱,忆莲一日一日的隐忍,隐含了她对自身命运的隐忧,对生活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女性受奇耻大辱却不敢声张、单薄柔弱、愚昧无知的一面。作家指责了男性对女性肉体与精神的深深戕害,也将对女主人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之情蕴寓其中。
  大自然风水轮流转,大地上的生老病死是没有征兆地降临了——王木匠死了。王木匠也有这一天!活人对死人的恨。那个黑夜,忆莲的复仇心理达到极致,那种恨里裹挟着原始状态的野蛮,令我毛骨悚然。此时,我的脑中浮现一部外国名著《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爱与恨是那么极端,跟吴万夫小说中的忆莲对王木匠如出一辙。可见人性和文化一样是没有国界的。“天还是先时的天。日还是先时的日。”忆莲不动声色地端坐在阳光下。她堕落并美丽着。无论是王木匠的死还是忆莲的受辱,恩恩怨怨,都在圣洁的阳光下得以“昭雪”。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这类故事像树叶一样不胜枚举。吴万夫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主观意识的独创性。艺术源于生活,却摆脱了对生活的简单临摹,体现了作家对题材把握上的独具匠心。由此可见,优秀的小说家是具有民间艺术家的功力与素养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类世界就是一个悲剧。在这个世界,善良和邪恶并存,假丑恶与真善美共生。
  “端坐在阳光下的那个女人叫忆莲。冬天的日,犹如一串串静止的音符,从她昳丽而略显苍白的脸上无声地滑过,更加勾勒出她的楚楚动人。那个名叫忆莲的女人,在这个冬日里难得露一回笑容。偶尔笑一次,你能从那花一样凄美的笑容里,感受到阳光像片片精灵,在她写满悒郁的脸上跳跳跃跃,最终变成一串串颤动的音符,跌落在心事的草丛中找寻不见了。”作家文字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文化底蕴深厚,显然是多年苦心孤诣沉淀的结果。纵观全文,这样的句子有十多处,作家将个人主观评价恰如其分地杂糅其中,爱憎之情亦陡然凸现,不仅表现了个人鲜明的立场,还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也呈现了其深刻性、独特性。其实,小说有对现实的写实功能,更有纯化社会风气、开宗风尚的先导作用。这也是它超越了一般小说的意义之所在。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华锐学院中文系]
  【附】
  端坐在阳光下的女人
  吴万夫
  午后的冬日,仿佛女人的剪纸,懒懒地粘贴在天上。天还是先时的天。日还是先时的日。但冬天的日毕竟不如夏天的日热烈响亮。冬天的日要显得老成持重许多,宛如一位不动声色的情场老手,暧昧地抚摸着每一个晒暖的人。
  端坐在阳光下的那个女人叫忆莲。冬天的日,犹如一串串静止的音符,从她昳丽而略显苍白的脸上无声地滑过,更加勾勒出她的楚楚动人。那个名叫忆莲的女人,在这个冬日里难得露一回笑容。偶尔笑一次,你能从那花一样凄美的笑容里,感受到阳光像片片精灵,在她写满悒郁的脸上跳跳跃跃,最终变成一串串颤动的音符,跌落在心事的草丛中找寻不见了。
  我起初并不认识忆莲。我只知道这个名叫忆莲的女人,在这个冬日里,一直喜欢搬只凳子,静静地端坐在她家的门口,一点一滴地感受着阳光的舐舔。我真正在意这个名叫忆莲的女人,是缘于后来王木匠讲的一个故事。
  月光如银的夜晚。王木匠背着工具箱从乡下回来。头顶,皓月当空。不时有几只夜鸟,悠然展翅,剪开月光,遗落下一两声脆鸣。   王木匠背着工具箱经过一口鱼塘。鱼塘正是忆莲家承包的。王木匠打鱼棚子旁边穿过时,禁不住鬼使神差又踅转了身。玉木匠踅转身纯粹出于一种恶作剧。王木匠只是想在这静谧的月夜里开一个玩笑,吓一吓守鱼塘的忆莲的丈夫徐大头。王木匠想,徐大头这会儿没准儿正像死猪一样睡得香甜,就是把他抬进塘里他也不一定知道哩。王木匠这样想时便放下工具箱,蹑手蹑脚来到了鱼棚子边。王木匠睁大了贼溜圆的眼睛,探头瞅到了这样一幅画面:鱼棚里铺着一张凉席,在凉席上躺着忆莲!此时的忆莲,脱得精光赤条,只有粉红色的乳罩和内裤,紧紧地箍在她丰腴而雪白的胴体上。如水的月辉倾泻在她身上,把她的身子冲淌得更加凸凹有致。对于王木匠的到来,沉睡中的忆莲竟浑然不觉,美丽的腮颊上挂着两个甜甜的笑靥。那一瞬间,有一股热血,自生命深处,“哗”的一声涌向全身,他立时头大如斗。王木匠只觉得他快要窒息了,呼吸不动,浑身发软。他扑进鱼棚里,一下子骑在忆莲的身上。睡梦中的忆莲,惶惶地推身上的“骑士”,但哪里推得动?……
  这个极尽黄色渲染的故事,是在一次喝酒中,王木匠亲口对他的一位好友讲述的。没想到,这个故事后来却被王木匠的好友又传到我的耳朵眼儿。当我得知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我在心里对王木匠很是一番鄙视,从此看王木匠再不觉得他有艺人的丝毫伟大。后来我再见到忆莲时,竟然心生几许复杂来。
  在这个冬日里,我见到忆莲总是端坐在阳光下。每当我打忆莲的门口经过,看见端坐在阳光下的忆莲,我就想起有关王木匠的那个月夜。我觉得忆莲的丈夫真是粗心大意,怎么会让一个妇道人家出外守鱼塘呢?我为忆莲深深感到不幸。我觉得忆莲应该去报案,把王木匠这个人面兽心、披着人皮的狼,送进大牢才解人恨!我不知忆莲是否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丈夫徐大头。我觉得徐大头若不阉割掉王木匠作孽的根件,真算是便宜了他这个狗娘养的!然而,我的一切忧虑只是多余。我每天看见忆莲都端坐在阳光下,让时光在尘土的飞扬下,慢慢迷失。从忆莲平静如水的脸上我读到了一段空白。这段空白把往事演绎得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忆莲一直端坐在阳光下。那时我从忆莲的身上找到了女人可怕的注脚。女人把往事深深埋葬的时候,同时埋掉的还有女人本身,和丈夫对她的信任、理解与一切关爱。那时,我觉得忆莲不配端坐在阳光下。我觉得忆莲端坐在阳光下,是对圣洁阳光的万般亵渎。这时我再看忆莲一点也不觉得她美丽。然而忆莲依然每天都端坐在阳光下,哪怕风起的时候,忆莲仍是静静端坐在那里。她的男人徐大头仍是那副马首是瞻、唯命是听的模样,每顿饭,都盛好毕恭毕敬地递进忆莲的手里。作为“旁观者清”的我,那时便在心里情不自禁地为徐大头感到悲哀:“徐大头哇徐大头,你哪里知道你的女人已被别人睡过!”我这样念叨时,恍若看见有一顶无形的绿帽子,自远方随风悠悠飘来,一下子戴在徐大头头上,徐大头竟不以为然,还自鸣得意地嘿嘿傻笑……
  这个冬日里发生了一件谁也意想不到的惊天大事。一向结实健壮的王木匠,在一次刨木料中,竟让电刨齐斩斩地刨掉了四根手指!这意味着王木匠从此告别木匠生涯。然而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王本匠的四根手指刨掉没多久,突然得了急性破伤风。就在那天夜里,王木匠连医院的门槛都未来得及踏,就角弓反张,抽搐中折断脊椎,一命呜呼哀哉。
  王木匠的死,惹得家里人哭天喊地,涕泗滂沱,悲恸欲绝。
  王水匠死了。忆莲再也没有端坐在阳光下了。
  那个冬夜,我出诊看病回来,走至王木匠的冢地时,霍然看见有一团火球远远地向坟前移近。身为医生的我,是唯物主义者,从不相信鬼神之类。然而那个时刻,我却真切地目睹了民间传说的所谓“鬼火”。那时我的头皮发炸,毛发倒竖,浑身起满鸡皮疙瘩。我骇得身发软,腿发抖,差点尿失禁。悚然中,我就势蹲下身子,手里紧紧攥住手术刀,借着王木匠的坟头和夜色的掩护,静观着一切。不一会儿,那团火球近了,径直来到王木匠的坟前。细瞅,那是一只装着炭火的火炉。火炉拎在一个人的手里。在通红的炭火映照下,我看清了那是一个女人。准确地说,那个女人是忆莲。在忆莲的手中同时还捏着一把锤子和钳子。我不知忆莲的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在深更半夜,一个女人何来如此勇气敢闯王木匠的坟地?我屏声敛气,观察一切。
  黑暗中的忆莲放下火炉,小心翼翼地跪在王木匠的坟头,用钳子从通红的炭火里夹出一根粗大的铁钉,然后开始往王木匠的坟头上钉。铁钉的红,把暗夜中的忆莲的脸,映得忽明忽暗,恍如传说中的魍魉。忆莲紧紧地掌着钳子,然后高高举起锤子,一下一下地往土里钉铁钉。每一次随着锤子的落下,都会有一串金属的碰撞声,四处迸溅,穿透黑夜的外衣,进入阒寂的肌体了,铿锵有力。我看见忆莲每钉一下,都咬着牙,仿佛拼命地积攒着浑身的力量。
  忆莲把一颗通红的钉子,一直钉到王木匠的坟土里,直至看不见为止。忆莲边钉边恶狠狠地骂:“王木匠,你个遭瘟的,你终于也有了今天!我要把你钉在地底下,永世不得翻身……”
  忆莲扔了锤子和钳子,猝然抱头大哭起来。
  (原载《四川文学》2001年第3期)
其他文献
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即景  叶庆瑞  即使30万株树木  砍伐 也是一项浩繁工程  30万具身躯倒下  一夜的年轮  是一圈坚固的南京城  即便30万块岩石滚落  也是一次巨大的山崩  30万颗头颅落下  迸不出火花  唯溅出一片哭声  即便30万美元  半个世纪的欠空  也该偿还一个民族的血本  并非在留言簿上  签一个合资的梦  前来凭吊的丰田轿车  依然开出战车的威风  我担心那揿动快门的手 
期刊
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期刊
九月叙事曲  卢卫平  九月的第一天,我在哭声里遇见世界  这无法选择的哭声让九月  成了我一生中泪水最多的月份  八月有三十一天,我仍然和八月擦肩而过  八月的最后一天为我的到来作了怎样的挣扎  这漫长的一天没能在命运的暗夜  点亮岁月的灯盏  九月的一个傍晚,我骑在牛背上  在最后一缕夕阳消逝在炊烟的瞬间  我从广播里听见毛主席死了,在课本的第一页  毛主席永远红光满面,对着孩子们微笑  我哭
期刊
小小说《一个少年英雄的诞生》的出彩点在于其对题材处理的巧妙。  巧妙之一在于小说不动声色的讽刺。作者对讽刺手法的运用,一方面体现于小说主题本身。火灾中不幸丧命的少年被事发单位打造成一个救火英雄,这一荒诞故事本身即是一场绝妙的讽刺,英雄的诞生如此顺利,英雄的意义被荒诞消解,灾难竟然成了造就英雄的沃土。另一方面,讽刺体现在作者零干预的小说叙事态度。小说中没有出现任何明确表达作者态度的评论话语,正是这种
期刊
据《北欧时报》报道,由于暴风雪影响,中国作家莫言没能按计划在12月5日抵达斯德哥尔摩,而是在6日凌晨及时赶到,所以准时参加了诺贝尔奖周安排的活动。莫言首先出席了12月7日的诺奖发布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12月10日,莫言出席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在王室乐曲“国王之歌”的歌声中拉开帷幕,莫言身着黑色燕尾服缓缓走入,与其他领奖人逐一登上领奖台就坐。诺
期刊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谈到马尔克斯,大家更容易联想到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马尔克斯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其艺术特色:神话与现实的交织,荒诞与精辟的辉映,象征与写实的结合。在这篇短篇小说中,马尔克斯秉承了这种艺术特色,用简洁的语言营造了一个与现实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荒诞世界,引人入胜,更发人深省。  小
期刊
图文转换,即根据图表中的人物、事物、数据等具体材料,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发掘出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或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等。图文转换题综合性较强,涉及语言准确、简明、得体等考点,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概括能力。  下面, 针对图文转换题的类型,结合实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技巧。  类型一:画文转换  画文转换,以漫画为试题材料,或要求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或要求概括漫画的寓意。  【典型例题】欣赏
期刊
只要有人提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海子;只要有人提及中国当代诗歌,我们不能不想到海子。海子,带着对诗歌的热爱,带着破碎的理想,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预示着一只飞往理想主义时代的雄鹰,在物化的现实天空悲剧性地突然坠落。在诗人短暂又辉煌的生命里,他凭着卓越的才华、非凡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先后创作了包括抒情诗在内的近200万字的作品。诗歌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
期刊
今年高考过后,我们发现有三道漫画语用新题非常醒目,也非常有意思,不仅时新、鲜活,而且设计的角度巧妙、灵活,具有较强的检测功效。这启示我们,加强对漫画的欣赏、解读训练,是来年高考语言运用题备考的新内容之一。先让我们一睹新题再论。  一、(2012年湖北卷)欣赏下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40字。  【解析】看漫画,写诗歌——这道题出得非常好。
期刊
这是一篇意境高远、感人肺腑的小小说。作品以“白云”为线索,叙述了一位牧羊老人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他终生以牧羊为业,悠闲自适,经验丰富。他每年都养58只羊,不多不少。越冬时,别家的羊都瘦骨嶙峋,他家的羊却滚瓜溜圆,羊贩们都爱收购他的羊。他省吃俭用,默默地资助着58个城市孤儿五六年,却不为人知……文章刻画了一个仙风道骨、不慕名利、具有博大爱心和悲悯情怀的老牧人形象,讴歌了他令人敬仰的高贵品质和纯朴善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