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创造意境,使其具有巨大的审美效应。意境是诗的精华,诗歌翻译的主旨在于意境的表达,本文通过唐诗《鹿柴》三种英译文的对比分析,说明在译诗中再现原诗意境是评价译诗好与不好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意境; 《鹿柴》; 英译本
【Abstract】The poetry is one kind of language art. It creates artistic conception by using a variety of figures of speech and many images, resulting in making the poems have huge aesthetic effe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essence of poetry and the main idea of poetry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state that one factor of evaluating poetry translation is reappearanc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original poem in poetry translation.
【Key words】artistic conception; Luzhai; English version of Luzhai
【作者簡介】王向瑜(1985.11-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和教学。
一、意境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说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后来,王国维发展了意境说,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现在,意境就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正是这种境界,让读者通过诗歌语言产生联想,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意境美。同时,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意境的营造一般通过意象这一创造因素展开,意境和意象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诗歌中,诗人通过意象传达情感,营造诗歌意境,因此,意象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诗歌意境营造的效果,最终决定诗歌整体的好坏。
二、《鹿柴》原诗和意境分析
《鹿柴》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20首中的第四首。鹿柴,又叫鹿寨,即鹿圈,指的是王维晚年隐居时的居住之地。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和空寂。
“空山不见人”,将读者置身于深山树林中,深林的空寂、冷清和幽静之景呈现于读者的想象中,充满了禅意。“人语响”将读者的关注点从幽寂的空山转到山林深处传出的人语声响,读者联想的视觉画面也加入了声音。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更能突出空山之静。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古时同‘影’,‘返景’指夕阳返照的光,即落日的余晖,也就是太阳要沉下去反射回来的日光。”这是说落日余光反射到深林中,光影照在深林的青苔上。夕阳返照的光映在了青苔上,这一点光亮在四周幽暗的深林间显得格外突出和明亮,同时这一抹光亮也给冷寂的深林带来了一点温暖的色彩。“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诗前半部分突出声音,后半部分突出颜色,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为诗歌创造了幽远的意境。在诗中,王维用静态和动态意象结合创造出了山中幽静冷寂的意境。前两句,用到的静态意象“空山”和“人”,动态意象“人语响”,后两句,运用静态意象“深林”和“青苔”,动态意象“返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意象描写,创造出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以光衬暗,更见其暗的意境。
三、对比分析意境再现——以《鹿柴》英译文为例
本文选取Witter Bynner
【关键词】意境; 《鹿柴》; 英译本
【Abstract】The poetry is one kind of language art. It creates artistic conception by using a variety of figures of speech and many images, resulting in making the poems have huge aesthetic effe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essence of poetry and the main idea of poetry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state that one factor of evaluating poetry translation is reappearanc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original poem in poetry translation.
【Key words】artistic conception; Luzhai; English version of Luzhai
【作者簡介】王向瑜(1985.11-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和教学。
一、意境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说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后来,王国维发展了意境说,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现在,意境就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正是这种境界,让读者通过诗歌语言产生联想,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意境美。同时,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意境的营造一般通过意象这一创造因素展开,意境和意象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诗歌中,诗人通过意象传达情感,营造诗歌意境,因此,意象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诗歌意境营造的效果,最终决定诗歌整体的好坏。
二、《鹿柴》原诗和意境分析
《鹿柴》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20首中的第四首。鹿柴,又叫鹿寨,即鹿圈,指的是王维晚年隐居时的居住之地。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和空寂。
“空山不见人”,将读者置身于深山树林中,深林的空寂、冷清和幽静之景呈现于读者的想象中,充满了禅意。“人语响”将读者的关注点从幽寂的空山转到山林深处传出的人语声响,读者联想的视觉画面也加入了声音。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更能突出空山之静。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古时同‘影’,‘返景’指夕阳返照的光,即落日的余晖,也就是太阳要沉下去反射回来的日光。”这是说落日余光反射到深林中,光影照在深林的青苔上。夕阳返照的光映在了青苔上,这一点光亮在四周幽暗的深林间显得格外突出和明亮,同时这一抹光亮也给冷寂的深林带来了一点温暖的色彩。“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诗前半部分突出声音,后半部分突出颜色,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为诗歌创造了幽远的意境。在诗中,王维用静态和动态意象结合创造出了山中幽静冷寂的意境。前两句,用到的静态意象“空山”和“人”,动态意象“人语响”,后两句,运用静态意象“深林”和“青苔”,动态意象“返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意象描写,创造出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以光衬暗,更见其暗的意境。
三、对比分析意境再现——以《鹿柴》英译文为例
本文选取Witter By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