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导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需要教师引起重视。精彩的导入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热情,使其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接下来的课堂授课中,同时也有助于强化教学的目的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接下来,本文就从多个方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34
好的开头能够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极采取导入策略有助于新课教学的展开。然而,受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导入环节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客观因素主要是课时安排以及高考压力,主观因素则是教师没有正确地认识导入的作用,导致教学成效的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转变观念,积极应用课堂导入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应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课堂导入策略时需要考虑的是不可以自我为中心,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同时,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习惯,实现与相关的历史理念统筹兼顾的目标,科学安排相关课程,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安排,确保内容得当,难度适中,且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导入原则,这是提高课堂导入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科学性原则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科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保障历史教学与发展规律相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盲目引导学生,不可用片面的理论开展教学活动,应采用辩证的、可持续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内容与历史课程。同时,在课堂上应用课堂导入策略时,教师应以科学性原则为基础,讲解学生可以接受的且符合学生现状的历史知识,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先后性原则
教师在应用课堂导入原则时,应重点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突出知识点。但是也要注意不是单一且简单地导入所有的材料,这只会浪费课堂讲课的时间以及学生学习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或者学习意义较大的知识点时,结合课堂导入策略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导入应用于历史教学的意义
部分历史教师认为课堂导入是可有可无的,学生在学习中只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应对平时的考试即可。但是这些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课堂导入环节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换句话说,教学导入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课堂导入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教师将要讲解的内容,从而在学习中更具目的性。同时,学生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以前学习的知识,对教师而言,也有利于把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其温故知新。因此,教师要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后续学习计划。
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而课堂导入则可以发挥这一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策略时,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导入,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进行有方向、有重点的课堂导入,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突出新课改理念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现状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教材中重点知识的导入,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准确地说,课堂导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专注地学习重点知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師与学生均面临来自高考的压力,因此常常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避免时间的安排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部分教师对课堂的认识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对课堂导入作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并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自身对课堂导入意义的认识,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进行课堂导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源泉与动力,学生在学习中对历史学科产生强烈的热情就会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以高中生特点为基础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创设情境的方式较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看见有声的、动态的画面,极易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给学生播放了主题曲《太平天国》,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此后,笔者引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太平天国的说法,并让学生在课上交流讨论了自己的看法。上述教学环节中,笔者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教育情境导入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课前设计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做好相关的设计工作,为课堂导入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提取课程重难点,将教材中的知识描绘成思维导图,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分析高中生心理特点,了解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设计适应性较高的课堂导入内容。其次,丰富课堂导入内容,合理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源。最后,将历史知识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三)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用典故或成语导入,用趣味故事导入以及用事实导入。首先,用典故或成语导入。成语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个历史时期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还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我国历史悠久,成语是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文化的精髓,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可谓是朗朗上口。在执教《战国风云》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应用了“言出必行”等学生熟悉的成语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查找成语的根源,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其次,结合趣味性故事进行导入。在很多优秀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将现代、近代以及古代历史变成了有悬念、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人类历史变迁以及历史发展,吸引了无数观众。可见,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中应用生动的故事导入方法,在应用趣味故事导入时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历史学科,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目标。最后,通过事实导入。高中生阅历以及年龄均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以事实作为课堂导入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强化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其爱国之情。比如,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了新闻热点给学生讲解課内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爱国之情,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以上环节中笔者采取了直接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活动导入
1.讨论式导入
讨论式导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之后分析、归纳并总结。整个课堂上师生都可以不受约束提问,但是要保证提出的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且教师精力同样有限,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其进行分组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讨论的舞台,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得到成长与进步,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以学习《解放战争》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按照科学分组原则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之后提问:“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两次战争的背景有何区别?”这个过程中,笔者要求第一组找出相同点,第二组找出不同点,之后组织两组学生探讨两次战争历史背景的特点。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进行了分工,在讨论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角色扮演导入
历史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除了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历史情境中,还可以促进其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扮演了合适自己的人物。虽然这一环节是临时安排的,但是同学们扮演的各种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这一过程也加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起到了良好的课堂导入作用。
五、结语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率联系紧密,若教学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与教师都不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积极应用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关注历史,而教师也收获了不同的教学体验,实现了高质量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应用课堂导入策略,有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燕.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教育,2018(8).
[2]彭琛.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分析[J].高考,2017(24).
[3]周雯.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65).
[4]杨瑞芳.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7(45).
[5]马德东.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9(10).
[6]袁国成.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1).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34
好的开头能够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积极采取导入策略有助于新课教学的展开。然而,受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导入环节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客观因素主要是课时安排以及高考压力,主观因素则是教师没有正确地认识导入的作用,导致教学成效的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转变观念,积极应用课堂导入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应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课堂导入策略时需要考虑的是不可以自我为中心,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同时,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习惯,实现与相关的历史理念统筹兼顾的目标,科学安排相关课程,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安排,确保内容得当,难度适中,且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导入原则,这是提高课堂导入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科学性原则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科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保障历史教学与发展规律相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盲目引导学生,不可用片面的理论开展教学活动,应采用辩证的、可持续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内容与历史课程。同时,在课堂上应用课堂导入策略时,教师应以科学性原则为基础,讲解学生可以接受的且符合学生现状的历史知识,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先后性原则
教师在应用课堂导入原则时,应重点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突出知识点。但是也要注意不是单一且简单地导入所有的材料,这只会浪费课堂讲课的时间以及学生学习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或者学习意义较大的知识点时,结合课堂导入策略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导入应用于历史教学的意义
部分历史教师认为课堂导入是可有可无的,学生在学习中只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应对平时的考试即可。但是这些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课堂导入环节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换句话说,教学导入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课堂导入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教师将要讲解的内容,从而在学习中更具目的性。同时,学生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以前学习的知识,对教师而言,也有利于把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其温故知新。因此,教师要在师生互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后续学习计划。
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而课堂导入则可以发挥这一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策略时,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导入,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进行有方向、有重点的课堂导入,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突出新课改理念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现状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教材中重点知识的导入,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准确地说,课堂导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专注地学习重点知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師与学生均面临来自高考的压力,因此常常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避免时间的安排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部分教师对课堂的认识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对课堂导入作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并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自身对课堂导入意义的认识,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进行课堂导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源泉与动力,学生在学习中对历史学科产生强烈的热情就会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以高中生特点为基础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创设情境的方式较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具有很强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看见有声的、动态的画面,极易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给学生播放了主题曲《太平天国》,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此后,笔者引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太平天国的说法,并让学生在课上交流讨论了自己的看法。上述教学环节中,笔者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教育情境导入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课前设计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做好相关的设计工作,为课堂导入奠定基础。首先,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提取课程重难点,将教材中的知识描绘成思维导图,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分析高中生心理特点,了解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设计适应性较高的课堂导入内容。其次,丰富课堂导入内容,合理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源。最后,将历史知识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三)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用典故或成语导入,用趣味故事导入以及用事实导入。首先,用典故或成语导入。成语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个历史时期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还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我国历史悠久,成语是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文化的精髓,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可谓是朗朗上口。在执教《战国风云》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应用了“言出必行”等学生熟悉的成语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查找成语的根源,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其次,结合趣味性故事进行导入。在很多优秀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将现代、近代以及古代历史变成了有悬念、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人类历史变迁以及历史发展,吸引了无数观众。可见,教师同样可以在教学中应用生动的故事导入方法,在应用趣味故事导入时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历史学科,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目标。最后,通过事实导入。高中生阅历以及年龄均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以事实作为课堂导入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强化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其爱国之情。比如,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了新闻热点给学生讲解課内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爱国之情,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以上环节中笔者采取了直接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活动导入
1.讨论式导入
讨论式导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之后分析、归纳并总结。整个课堂上师生都可以不受约束提问,但是要保证提出的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且教师精力同样有限,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其进行分组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讨论的舞台,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得到成长与进步,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以学习《解放战争》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按照科学分组原则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之后提问:“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两次战争的背景有何区别?”这个过程中,笔者要求第一组找出相同点,第二组找出不同点,之后组织两组学生探讨两次战争历史背景的特点。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进行了分工,在讨论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角色扮演导入
历史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除了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历史情境中,还可以促进其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扮演了合适自己的人物。虽然这一环节是临时安排的,但是同学们扮演的各种人物形象惟妙惟肖。这一过程也加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起到了良好的课堂导入作用。
五、结语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率联系紧密,若教学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与教师都不能得到良好的体验。积极应用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关注历史,而教师也收获了不同的教学体验,实现了高质量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应用课堂导入策略,有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燕.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教育,2018(8).
[2]彭琛.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分析[J].高考,2017(24).
[3]周雯.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65).
[4]杨瑞芳.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7(45).
[5]马德东.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9(10).
[6]袁国成.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