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教与学的统一。因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必然导致学生群体间的差异,使得少数学生归属到学困生之列。学困生的产生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若任其发展,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困生一生的前途。因此,学困生的转变工作,历来就是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转变学困生,使之对学习再次点燃热情,产生学习的愿望,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下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班主任必须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正确的指导思想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这个词最早是由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提出来的。他们通常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写得磨蹭,写得较慢;做其他事时表现活跃,但是学习成绩不行;胆小懦弱,情绪波动较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老师要想对其进行引导转变,就必须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这是由学困生转变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与反复性所决定的。
每一位学困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要做好他们的转变工作是极其复杂艰巨的。因此班主任必须有信心、有决心、要持之以恒,将转变工作进行到底。只有具备这种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博大的胸怀,在教育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毫不动摇,坚定不移。
班主任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要坚持正面教育、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平时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要坚持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先进的事例进行说服教育,力戒简单粗暴,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充分了解,找到造成影响的原因,这样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发法,促使他们在情感和行动上健康发展。
二、培养与激励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学困生在学习上经常是动力不足,学习上没有目标,对成绩好坏并不是很关心,没有进取精神,在学校无所事事混日子。在学习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是兴趣,是自己的爱好。兴趣往往可以转化动力,成为力量的源泉。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画画,他会利用任何时间来画画或是看些图画的书籍;有的学生喜欢踢球,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总是喜欢踢着球,甚至有时间把类似圆的物体看成了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兴趣可以把一个人想做的事发挥到极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乐之者。”国外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泥瓦匠同时在建造一所房子,第一个泥瓦匠认为自己是在服苦役,受折磨;第二工匠认为自己在替别人打工,是赚钱生存;第三个人认为自己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程。这三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说白了,其实就是他们对盖房子这项劳动的兴趣不一样,其目标境界也不一样。结果三个人后来的发展也大相近庭。第一个人始终服苦役,直至老死;第二个人成了包工头,生活很好;第三个人成了房地产老总兼建筑设计师。
希望是人一切生活的原动力,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努力地发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兴趣点,再逐步进行引导。当老师发现学困生兴趣的那一瞬间,你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亲恭亲为,爱字当先,用心托起希望
人世间,最有力量的东西是爱,爱可以感化万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要有如父母般,甚至是甚于父母的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多角度地、努力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道简单题的成功或答法较有新意,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找回自信。
鲁迅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在这里我想到了一首诗:爱是春风,她能唤起学困生沉睡的心灵;爱是春雨,她会滋润学困生干枯的心田;爱是烈火,她会点燃后进生希望的火花。
我班里的程宇航同学,成绩底子薄,语文平均成绩在20分左右,作文基本上空白。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基本上没有朋友。于是,我有意识地和他交朋友。我知道他喜欢唱歌,就给他买了几盘音乐光碟,还鼓励他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文艺节目,渐渐地他变得开朗起来了。为了把他的兴趣引向语文,我和他经常谈论歌曲和歌手,知道他对刘德华和王菲特别感兴趣,我有意要他帮我抄写一些歌词以及谈谈对歌手的印象。慢慢地他喜欢写字了,喜欢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转变中,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程宇航语文基础差,我和他一起分析他的学习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并且帮助他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早10分钟起床,背一背课文,先从简单的开始,一点点增加内容。平时要求他身上装一个小本子和铅笔,一有时间随时记下自己的瞬间想法或者感受。课余时间再帮助他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辅导,鼓励他将自己记得感想整理一下,向县报刊投稿,结果刊登了。那一次我看到了他是那样的开心,他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在他小小的内心深处也终于明白了,只要勤于观察,留心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程宇航的语文成绩已经达到80分左右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攻坚克难的突破口,在转变学困生的道路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困生如同一棵枯瘦的树苗,老师须给予更多的“营养”。对待学困生,我们要花更过的时间分类指导,帮助他们补缺补差,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再如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程旭东,头脑反应慢,理解能力差,正常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他们只能接受三分之一,非但如此,本身的紀律性也比较差,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更是经常不做。针对他,我除了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还经常利用课余和休息的时间帮助补课,并要求其他的学生也适时的帮助他。有时候利用周日的时间,带他们到家里来辅导,当然辅导本身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开导一下胸中的心结,帮助他树立正确的、积极地学习态度,最后配合适当的辅导。这才是学困生转变的根本方法。 爱,让老师更加关心这个群体。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推一把;跌倒时,扶一把;失去信心时,鼓励一把,我相信爱心会给孩子们带来希望。
四、做好学困生的家访工作
家访工作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途径,做好家访工作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共同掌握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研究、商讨和解决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切合实际地做好他们的转变工作。与家长合作的方式很多,如:电话家访、登门家访、请家长来校开座谈会等等。教师和家长通过交流沟通,共同找出孩子落后的原因。
记得几年前,我带过一个班,学期中间来了一个学生,叫张珍珍。刚来时,成绩还行,可是没过两周,情绪低落,成绩却一落千丈。我苦口婆心地和她谈过几次,课后也经常帮她辅导,却没有丝毫效果。看着她脸上的漠然,我心着急啊!
我曾经试图找她家长到学校来,但又害怕伤了她的自尊心。(在农村,找家长到学校来,很大程度上,学生会认为自己犯错了。)于是,我决定到家去看看。
通过家访我才知道,珍珍在家里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原本有一个快乐的家,可是父亲生病去世了,母亲也病倒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就靠着年迈的奶奶。平日小珍珍,也帮着奶奶干活。看着奶奶累得已经弯曲的背,懂事的珍珍学会了坚强。早上,为了让奶奶多休息一会,自己早早起来,烧饭炒菜,经常被秸秆划伤手掌,经常被菜刀割破手指。小小的心灵里,无法接受父亲不在的事实,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是没有了爸爸的孩子。
我可以理解小珍珍,虽然成绩下来了,但是我感受到了她的懂事和坚强。这样的打击换成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个十来岁的孩子。随后,我和小珍珍约定:这件事我谁也不告诉,但是小珍珍要把心更多的放到学习上,这有这样才能学到知识,将来才能更多地帮助奶奶和妈妈,才能对得起爸爸。经过多次的谈心和辅导,小珍珍现在已经走出了心中的阴霾。看到她活泼开朗的样子,我真正的为她高兴。如果当初,我没有家访,放任其发展,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后来随着一次次地家访,越发让我想起了杜甫曾经写过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想用它来形容“家访”是再贴切不过了。教师如果这在教室里了解情况,只是随便的问问,走走形式,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走进他们的身边,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给孩子帮一把,才能让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
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树立“榜样”的形象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榜样影响的过程,也有人说孩子的学习直接源于榜样。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如果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错误,会给孩子们尤其是学困生产生严重的影响,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里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觉得老师可敬可佩,觉得老师身上有许多他们很想学到的动西。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去影响他们,给他们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困生乃至所有的学生进步。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句格言告訴我们,要做好转变学困生的工作需历经千辛万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对待学困生只要老师们有信心、有恒心,给予他们奉献真挚的爱,我相信我爱滋润定能使枯木逢春。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杜集乡西黄小学)
一、班主任必须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正确的指导思想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这个词最早是由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提出来的。他们通常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写得磨蹭,写得较慢;做其他事时表现活跃,但是学习成绩不行;胆小懦弱,情绪波动较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老师要想对其进行引导转变,就必须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这是由学困生转变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与反复性所决定的。
每一位学困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要做好他们的转变工作是极其复杂艰巨的。因此班主任必须有信心、有决心、要持之以恒,将转变工作进行到底。只有具备这种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博大的胸怀,在教育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毫不动摇,坚定不移。
班主任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要坚持正面教育、启发引导、循循善诱。平时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要坚持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先进的事例进行说服教育,力戒简单粗暴,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充分了解,找到造成影响的原因,这样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发法,促使他们在情感和行动上健康发展。
二、培养与激励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学困生在学习上经常是动力不足,学习上没有目标,对成绩好坏并不是很关心,没有进取精神,在学校无所事事混日子。在学习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是兴趣,是自己的爱好。兴趣往往可以转化动力,成为力量的源泉。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画画,他会利用任何时间来画画或是看些图画的书籍;有的学生喜欢踢球,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总是喜欢踢着球,甚至有时间把类似圆的物体看成了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兴趣可以把一个人想做的事发挥到极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乐之者。”国外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泥瓦匠同时在建造一所房子,第一个泥瓦匠认为自己是在服苦役,受折磨;第二工匠认为自己在替别人打工,是赚钱生存;第三个人认为自己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程。这三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说白了,其实就是他们对盖房子这项劳动的兴趣不一样,其目标境界也不一样。结果三个人后来的发展也大相近庭。第一个人始终服苦役,直至老死;第二个人成了包工头,生活很好;第三个人成了房地产老总兼建筑设计师。
希望是人一切生活的原动力,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努力地发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兴趣点,再逐步进行引导。当老师发现学困生兴趣的那一瞬间,你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亲恭亲为,爱字当先,用心托起希望
人世间,最有力量的东西是爱,爱可以感化万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要有如父母般,甚至是甚于父母的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多角度地、努力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道简单题的成功或答法较有新意,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找回自信。
鲁迅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在这里我想到了一首诗:爱是春风,她能唤起学困生沉睡的心灵;爱是春雨,她会滋润学困生干枯的心田;爱是烈火,她会点燃后进生希望的火花。
我班里的程宇航同学,成绩底子薄,语文平均成绩在20分左右,作文基本上空白。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沟通,基本上没有朋友。于是,我有意识地和他交朋友。我知道他喜欢唱歌,就给他买了几盘音乐光碟,还鼓励他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文艺节目,渐渐地他变得开朗起来了。为了把他的兴趣引向语文,我和他经常谈论歌曲和歌手,知道他对刘德华和王菲特别感兴趣,我有意要他帮我抄写一些歌词以及谈谈对歌手的印象。慢慢地他喜欢写字了,喜欢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转变中,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程宇航语文基础差,我和他一起分析他的学习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并且帮助他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早10分钟起床,背一背课文,先从简单的开始,一点点增加内容。平时要求他身上装一个小本子和铅笔,一有时间随时记下自己的瞬间想法或者感受。课余时间再帮助他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辅导,鼓励他将自己记得感想整理一下,向县报刊投稿,结果刊登了。那一次我看到了他是那样的开心,他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在他小小的内心深处也终于明白了,只要勤于观察,留心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程宇航的语文成绩已经达到80分左右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攻坚克难的突破口,在转变学困生的道路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困生如同一棵枯瘦的树苗,老师须给予更多的“营养”。对待学困生,我们要花更过的时间分类指导,帮助他们补缺补差,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再如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程旭东,头脑反应慢,理解能力差,正常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他们只能接受三分之一,非但如此,本身的紀律性也比较差,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更是经常不做。针对他,我除了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还经常利用课余和休息的时间帮助补课,并要求其他的学生也适时的帮助他。有时候利用周日的时间,带他们到家里来辅导,当然辅导本身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开导一下胸中的心结,帮助他树立正确的、积极地学习态度,最后配合适当的辅导。这才是学困生转变的根本方法。 爱,让老师更加关心这个群体。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推一把;跌倒时,扶一把;失去信心时,鼓励一把,我相信爱心会给孩子们带来希望。
四、做好学困生的家访工作
家访工作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途径,做好家访工作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共同掌握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研究、商讨和解决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切合实际地做好他们的转变工作。与家长合作的方式很多,如:电话家访、登门家访、请家长来校开座谈会等等。教师和家长通过交流沟通,共同找出孩子落后的原因。
记得几年前,我带过一个班,学期中间来了一个学生,叫张珍珍。刚来时,成绩还行,可是没过两周,情绪低落,成绩却一落千丈。我苦口婆心地和她谈过几次,课后也经常帮她辅导,却没有丝毫效果。看着她脸上的漠然,我心着急啊!
我曾经试图找她家长到学校来,但又害怕伤了她的自尊心。(在农村,找家长到学校来,很大程度上,学生会认为自己犯错了。)于是,我决定到家去看看。
通过家访我才知道,珍珍在家里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原本有一个快乐的家,可是父亲生病去世了,母亲也病倒了。家里的经济来源就靠着年迈的奶奶。平日小珍珍,也帮着奶奶干活。看着奶奶累得已经弯曲的背,懂事的珍珍学会了坚强。早上,为了让奶奶多休息一会,自己早早起来,烧饭炒菜,经常被秸秆划伤手掌,经常被菜刀割破手指。小小的心灵里,无法接受父亲不在的事实,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是没有了爸爸的孩子。
我可以理解小珍珍,虽然成绩下来了,但是我感受到了她的懂事和坚强。这样的打击换成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个十来岁的孩子。随后,我和小珍珍约定:这件事我谁也不告诉,但是小珍珍要把心更多的放到学习上,这有这样才能学到知识,将来才能更多地帮助奶奶和妈妈,才能对得起爸爸。经过多次的谈心和辅导,小珍珍现在已经走出了心中的阴霾。看到她活泼开朗的样子,我真正的为她高兴。如果当初,我没有家访,放任其发展,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后来随着一次次地家访,越发让我想起了杜甫曾经写过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想用它来形容“家访”是再贴切不过了。教师如果这在教室里了解情况,只是随便的问问,走走形式,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走进他们的身边,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给孩子帮一把,才能让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
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树立“榜样”的形象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榜样影响的过程,也有人说孩子的学习直接源于榜样。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如果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错误,会给孩子们尤其是学困生产生严重的影响,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里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觉得老师可敬可佩,觉得老师身上有许多他们很想学到的动西。用良好的精神风貌去影响他们,给他们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困生乃至所有的学生进步。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句格言告訴我们,要做好转变学困生的工作需历经千辛万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对待学困生只要老师们有信心、有恒心,给予他们奉献真挚的爱,我相信我爱滋润定能使枯木逢春。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杜集乡西黄小学)